浅谈初中说明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应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人文内涵;吃透文本,深刻理解内涵;训练学生筛选、加工信息能力;避免学术性教学。
  【关键词】说明文;态度;兴趣;内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说明乃至表述抽象事理的文体,它没有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没有散文充满生活情趣的感情,也没有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提到它,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枯燥、乏味。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表明,说明文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占据重要地位的文体。大到公文法令、规章制度、科普专著、各种类型的解说词,小到家用电器、食物、药品的说明书[1],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可以说现代人对说明文简直须臾不可或缺。
  由此可见,学好说明文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对于说明文的教学笔者谈几点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马斯洛需求理论说明人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很渴望自己被同伴和老师认可,好奇心日益强烈,而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于激发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光怪陆离的沙漠本来就引起学生深深的好奇心,此时再由老师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将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文中学习,去探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这些现象是怎样用科学知识解释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也间接培养了他们探索发现,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
  自然现象的说明文传授了一定的科学知识,通常也与人文并存。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在紧张阅读文章的过程后必然会深深地思索人类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建筑类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学生沉浸在苏州园林恬静自然的风景中,会去联想什么样的人文地理造就了苏州园林呢,进而去感受、去体会那建筑的灵魂原来饱含着苏州那特定的文化精神。
  二、吃透文本,深刻理解内涵
  总体来说说明文确实没有其他文体那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样的性质就注定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一定要吃透文本,先自己吃透,之后引导学生吃透。吃透文本,才能理清说明文的脉络,才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才更容易吸收,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繁琐累赘而是化繁为简轻松活泼。
  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的准确性对于其他文体又有其特有的一面——用修饰性的词语。比如“大约”、“基本上”、“一般”、“极个别”,不会出现像“有可能”、“貌似”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向沙漠进军》:“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这段话里面的修饰词“有计划地”准确地说明向沙漠展开的攻势是有程序有步骤的,而修饰词“若干”说明有一定的成绩,而不是全部。
  在《语文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不必弃之如敝屣。而且我们也不主张将天下的文章纳入旧式中药铺的抽屉格,非此即彼,不容混淆。事实上常有一些文章的文本因见仁见智而相对模糊,从这一点而言,‘淡化’些也无碍大局。但文体分类毕竟是文本之大事,自古以来,分歧和争论虽无休止,可终究形成了不少共识。在没有更成熟的方案取而代之的情况下,尽可以继续沿用[2]”。说明文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征,它的内涵更是不同于其他文体,即具有科学性,初中阶段的说明文主要是科普类的文章,主要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以基本诠释说明文的内涵。
  三、训练学生筛选、加工信息能力
  说明文因为是介绍性的文章,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重要信息。
  理解和把握信息不是“挑词捡句”亦不是“通读全文”,它是在文章的内容上用符合逻辑的解释去理解需要的信息。文章的内容不需要老师的过多讲解,学生自读便可以理解,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方法、顺序和语言就可以了。而逻辑性的解释指事物的一般规律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成各种颜色的原因符合一定的生物规律,有这样的规律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是事物的起因和结果很常见的逻辑。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也可以说是“客观性”。文章在介绍一个事理学生能明白吗?所举的一个例子是在证明什么?它这样说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能理解吗?这里学生能否理解就不仅涉及到语文知识,也涉及到平时所储备的其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用语言文字去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
  四、避免学术性教学
  说明文其特有的科学性决定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说明特征、顺序、方法,但不是教授说明文就一定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很多教师在讲授说明文时总会遵循这样的顺序,有点机械性的味道在里面,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研究说明文的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王漫认为:说明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能力,而不是為研究说明文的构成而去学习说明性的文章。【3】因此,说明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筛选,理解加工信息的能力。一味枯燥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按部就班去学习说明文,是学术性的教学,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也会分散其提取有效信息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王明文.说明文教学不应忽视[N].中国教师报,2006.
  [2] 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3-158.
  [3] 罗广茹.初中说明文课堂教学初探[J].学习方法报研究周刊,2011(10):25.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课程它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对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上进行的,我们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这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落点(过程)和终点(目标)。通过开设本土化的地方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家乡的传统文化的积极愿望,挖掘探究家乡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
本文阐述了对比曲线在自动对比录井技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自动对比技术在地层勘探中的实际应用。
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在掌握教育心理学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后进学生足够的信任,在学生心灵上撒下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作者针对艺术类专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提出要以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应用写作教师素质以及应用写作教学方法手段等几个角度探讨如何才能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中,大
【摘要】 语文教学的内涵极其丰富,在所有的学科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文字的感染,继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给予阐述,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
【摘要】一切优秀的教师教学在根本上都是相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很多做法上我十分赞同并努力践行。  【关键词】个别对待;自尊;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读书一直是我所好,季羡林说:“人生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也深以为然。我在教学之余,阅读甚丰,很多读物除了给予我心灵的安慰之外,也让我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工作的前几年,读书延续大学时代的爱好,以文艺作品居多。直到我“遇到”了对
你想成为发明小达人吗?快来看看达人的创意档案,“偷学”几招吧!  姓名:刘乃熠  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上古林小学  出生日期:2008.11.2  绰号:金头脑  用三个词形容自己:自信、阳光、动手能力强  个人作品:伸缩式垃圾桶架子、一变五式插座、窗户滑道清洁器  曾获荣誉:天津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創新项目二等奖、天津市滨海新区第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  创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