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反思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点滴,从几个方面反思如何搞好高中政治课教学。
   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比如《生活与哲学》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节, 是一个相当宏大而复杂的问题,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实在是有点远。对此,课任老师如果没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驾驭教材能力,是很难说清楚的,更不用说是十六七岁的涉世不深的中学生了。为此,必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生活实例讲起,从细处讲起,点到为止,不要过于深入和抽象。在处理教材时,我对三个小目的知识顺序重新进行了调整,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入手,逆向导出社会的基本矛盾,最后再从哲理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科学认识这一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根据---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比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三对哲学概念及其辩证关系,就是人家马克思同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总结、概括出来并又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相当抽象的理论。不服气不行,学生们一接触这些理论条条,第一反映绝对是像喝多了酒一样的晕乎乎的。如果老师们在讲课时,也是按部就班地先通通概念和理论,再通过一些材料或题目运用一下,就不行了,就是以抽象对抽象,让整个课堂彻底给抽象化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不瞌睡,那是不正常的。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操作过程就是将那一个个抽象的理论还原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顺理成章地得出抽象的理论。
   三、把呆板的说教趣味化
   政治课应该容易生活化一些。那么为什么人们一提起来,就把政治课与呆板说教嫁接一起呢?我想,一个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政治课老师自己把政治课堂给搞臭了。把呆板的说教趣味化,是政治课大众化、生活化的必然要求,是政治课长久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必然选择。从优秀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政治课老师,我们务必在语言进行锤炼,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在语调、语气上进行打磨,练就赵本山的通俗,郭德纲的随意,练就一口亦庄亦谐的政治“脱口秀”。
  说着容易,做起来特难。这种境界决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写多练多总结。至少,我们得先有这种意识,然后慢慢地去打磨自己。我想,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就是这样慢慢地炼成的。
其他文献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化学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到“语感”一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中也提到了“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等等。何谓“语感”,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把“语感”理解为对语言的感觉或感知,即对字、词、句、段、篇的整体感知,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
期刊
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合作的引导者   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坚持“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更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学生自主分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合作促使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在语文活动课程之中,
期刊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非常高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我在近几年来除了教好自己的语文课之外,同时,也当了几年的班主任。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期刊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我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教师的
期刊
有人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也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此种种都揭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旅游观光、亲近自然; 走亲访友、感悟人生;探幽访古,社会实践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得通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来激发和培养,譬如恰当的引用诗、词、谚语,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语言之中。举例如下:  一、对诗的引用  “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课堂需要突出让学生在“做”中“悟”。做不仅是动手做,也是做数学研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丰富身心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悟”即顿悟,亦即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而学具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于直接操作活动的用具。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
期刊
教学,既有“教”,也有“学”。但是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政治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