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退耕还林工程及实施效益评价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切入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退耕还林工程及实施效果评价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应对措施;效益评价
  退耕还林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关系到生态建设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且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户“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具体表现。
  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退耕还林目的认识不足,规划和计划不当,盲目扩大试点范围,增加了财政压力与实施难度。退耕还林主要是针对生态改造,国家对退耕者补助粮食、现金、种苗费等,通过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来达到使其还林的目的,是“以粮食(金钱)换生态”,也是对人民既得利益的补偿。
  (2)对退耕还林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原因有二:首先,生态条件恶劣,种苗量不足或质不优,加之“有人栽,无人管”,林粮间作,管护粗放,致使林木成活率不高;其次,在部分退耕地区,人民追求短期可得经济利益,还林时经济林、生态林比例不合理,经济林比例偏高,难以实现生态目标。
  (3)有关配套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如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助兑现环节出现了违法违纪现象。补助粮以次充好,质量不合格;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不严,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林实绩”冒领补助金现象,发生截留、挪用、挤占、套取和贪污行为,影响了工程建设。
  (4)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关系,不注重发展后续产业,解决长远生计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若不能统筹考虑和解决好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实际问题,只重眼前的补助,要想“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则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保障成果,必须“以人为本”,将农民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将生态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2.应对措施
  2.1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根据退耕地收益状况和市场粮价变化情况,国家适当追加补助年限和调整粮食补助标准,以此促进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2.2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稳定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乡镇加强领导,站在主导地位,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一步理顺林业部门和乡镇之间开展退耕还林的权利和义务,将退耕还林实绩列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2.3依靠科技支撑,增加技术含量
  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投资大,种植面广,技术性强。高度重视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加大对病、虫、鼠害的防治力度,搞好市、镇、村3级技术培训,尤其要做好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4政府组织,强化培训,有效推进劳动力转移
  退耕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数都是自发到外地打工谋出路,因受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的制约,往往出现就业难、收入低、部分务工人员“回流”等现象。因此,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组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5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合理利用退耕地资源
  针对目前退耕地尚未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当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实情,为增加退耕地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加大对退耕苗木的管护。政府允许农户适当在退耕地上进行合理的粮林间作和更换退耕地上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并通过组织异地考察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正确引导农户进行林下种草、林下种药、林下种菜和发展养殖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希望在这方面给予资金扶持,让当地群众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特色产业,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6加强法律手段,推进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法律是国家林业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将退耕还林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法律具有的强制规范性、连续稳定性等,使它在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维护所有者及使用者权益方面有着引导、制约、促进的作用,因此,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梳理现有法规,使之相互补充、配合协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法律、严格执法。
  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评价
  3.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劳动生产率在逐步提高。
  (2)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趋势。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步入多元化,收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按劳分配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资收入等,同时又有各项补贴收入、部分扶贫收入、外出打出收入等。
  (3)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 退耕还林是一项环境生态工程,其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为当今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资源,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农村更多的劳动力流向劳动效率更高的产业和地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这些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机会,使他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增长了见识,学会一技之长,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能手!另外,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工程实施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给部分未成年劳动力增加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在我国,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3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社会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体现,反映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行为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等方面内容。任何一个项目或政策的实施都会或多或少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的是正向的,有的则是逆向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多的是正向的影响。
  (1)干群关系得以改善、邻居关系变得更好,社会稳定性增强。调查中了解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乡镇干部下到农村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与退耕前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村级干部普遍得到农民的认可,威信很高。同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农民的充分理解和热情支持。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农村的邻居关系,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2)一种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自发组织群体,来帮助劳动力欠缺的农户,使退耕还林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发展二产中,一些技术好资金充足的农户,主动把技术和资金向其他农户转移,力争形成规模和档次。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农民开始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开展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合,利用当地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水浇地,种植错季蔬菜等经济作物,销往大中城市。
  3.4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活质量反映了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满足程度。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是社会发展所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亦能反映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状况。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衡量退耕还林工程效果的重要尺度。调查显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5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是每一个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项目的实施应该促进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既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也可以是政治领域的,既表现在生产力方面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益处:
  4.结语
  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就如何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国家与个人利益等问题进行研究,对退耕还林的粮食补助、相应税费的减免、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标准进行探索,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設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黑龙江省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其能否发挥水稻的优质高效生产优势,对于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探讨水稻增产的潜力、影响因素及增产途径,以期为促进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黑龙江;水稻增产;影响因素;开发途径  黑龙江省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生长,是我国
【摘 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在汤原地区始终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灾害发生发展势头,常发灾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灾害逐年上升,面对林业有害生物发展态势,要从源头抓好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一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防控队伍,逐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加快森林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步伐,促进森林生态平衡。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对措施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是生态系统中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一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既能达到杀灭害虫和病菌的目的,同时又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广大农业生产者关心的焦点,笔者根据多年基层植保工作的亲身体会简单阐述一下无公害蔬菜生产如何科学使用农药,使广大菜农学习掌握农药知识、合理使用农药,有效地防治蔬菜病虫害,对获得优质高产无公害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药种类及其性质  1.1按原料来源分类  (1)有机农药:这类农
1.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使得多数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当前我国已报道的蔬菜病虫害有20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的病害有70多种,虫害有50多种,几乎任何一种蔬菜都可遭受病虫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种类增加、保护地面积扩大、栽培方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为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截止到目前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培育世界各地.根据统计,已发现有上千种大豆栽培品
【摘 要】林业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普遍性、长期性、艰巨性。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是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了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对于进一步促进现代林业的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绿化美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止  1.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改善,经济的增长直接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大树移植作为园林绿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园林技术,为城市绿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现本文就来谈谈大树移植的技术方法以及移植后的养护措施。  关键词
(1)氮肥:常见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它们是供给速效氮的主要肥源,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过多则会造成植物脱水死亡。  (2)磷肥:过磷酸钙及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有助于花芽分化、能强化植物的根系,并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的肥效较缓慢,在盆栽培花卉里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获得往往是施用复合磷肥。过磷酸钙做追肥时先加水50-100倍,浸泡一
【摘 要】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产质量与效益统计是林业统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生产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对林业生产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振兴我国森工企业,提高造林质量,就必须针对我国营林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与管理措施,进而促进我国营林生产。  【关键词】营林技术;管理方法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绿化工程建设发展中,经常需要将苗木从种植地移栽到绿化地,这就不可避免的要用到苗木移栽技术。为了能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就需要在移栽时注意到几个关键的移栽技术。现本文就来探讨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文章首先从移栽准备工作开始论述,分别就整地技术、移植时间选择以及苗木的起挖、运输、定植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苗木移栽 成活率 关键技术 苗木管理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