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芳华》与原著故事情节的不同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芳华》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增加了许多枝蔓性的情节,而要在仅仅两个小时的影视作品中将这部十几万字的作品完美呈现出来,则势必需要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增设与删减。
  关键词:严歌苓 改编电影 《芳华》
  一、影片在原著基础上情节的增设
  首先,电影增加了刘峰接何小萍入伍的一幕,这是在原著中所没有的。电影以一段画外音引入,以歌颂那个时代的大板报和激情四射的人们为背景展开,作者通过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对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刘峰是英雄,何小萍是部队托刘峰接来的新兵,他们两个人是故事的主人公。如此一来,影片向观众很好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另外,也为何小萍能那么认可刘峰、对刘峰那么亲切埋下了伏笔。
  其次,电影增加了何小萍疯了之后在文工团慰问演出上跳舞的一段。何小萍在中越战争中因表现出色,被推举成了英雄模范人物,她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自己角色地位的变化而导致了精神崩溃,在文工团的慰问演出上,听着曾经熟悉的音乐,她不自觉地就跳了起来。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却将集体生活对她的影响表现到了极致。
  再者,电影增加了文工团解散和解散后刘峰来红楼的剧情。影片花了近四分钟的时间对文工团解散一事进行了描述: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部队裁撤了大量的军一级的文工团,就包括影片中的这个文工团。在解散文工团命令下达之后,文工团的首长和全体文工团成员吃了一顿散伙饭。正如萧穗子在饭后酒醒时说的话,文工团是每一个人都割舍不了的家,文工团的解散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疼。他们把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文工团,而文工团却解散了,他们适应了很多年的集体生活就这样突然之间崩塌了。红楼是作品中文工团的代称,文工团解散后刘峰来到了这里,在这里,他发现了何小萍刚入伍时的照片,通过照片也就有了之后他与何小萍相约蒙自的情节。
  整体而言,影片在原著基础上增加的这些情节大多是为了影片故事的完整性而服务的,这种增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影片对原著情节的删减
  电影对原著情节的删减主要体现在角色地位的变化上。小说中的主角是模糊的,它是由男兵刘峰和其他四个女兵在同样的环境下生活过而又各自并不相同的命运共同构成的,刘峰和其他的角色共同撑起了《芳华》这部小说。而电影却是以何小萍(小说中叫何小曼)和刘峰两个人为主要描述对象。同时,影片主要围绕“触摸事件”而展开叙述(“触摸”之前色彩明朗,“触摸”之后色彩偏暗),删减了很多与故事人物有关的情节。例如:电影中对人物出生背景的介绍大多是一笔带过或者不介绍。小说原著对何小曼(电影中的何小萍)如何努力进入文工团作了详细的描述。她为了摆脱之前的那个家庭,完全不畏惧死亡和病痛,拼命参加考试——前空翻时没站稳整个人向后摔了过去,后脑勺砸到了地上,当所有人都惊叫时她却只是一骨碌爬起来,还咧开嘴笑,这表现了她对原生家庭的憎恨,千方百计想要逃离。
  此外,郝淑雯与“表弟”约会的情节,文工团解散之后郝淑雯、萧穗子、林丁丁相聚的情节和最后结尾令人泪目的刘峰追悼会的情节等都被删除。在小说中,文工团解散多年后的某一天,萧穗子和林丁丁、郝淑雯聚了一次。酒过三巡之后,郝淑雯向萧穗子坦白了她勾引少俊(萧穗子写情书的对象)的事实,她因为怀疑萧穗子这个“怪胎”跟少俊关系特殊就开始勾引少俊,跟少俊發生了肉体关系,并在之后串通少俊一起揭发萧穗子,说萧穗子引诱腐蚀革命同志(萧穗子写情书给少俊),使得清高的萧穗子从那时起成了文工团中一个最卑微的人。
  小说的结尾描写了刘峰去世的一幕:何小曼和刘峰的女儿在医院给刘峰租了一个两小时的灵堂办追悼会,为了等刘峰的侄子前来一直到只剩最后五分钟时才开始仪式,可还没来得及念悼词下一拨人就已经前来要场地了。刘峰怀着最大的善良来到了这个世上,可最终连追悼会都办得如此草率、仓促。他是环境的产物,是被当时那个大环境符号化的“神”一般的人。那个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造就了他这样的好人,可后来社会却又不太重视如他一般的人了。这些情节到了电影之中都被导演有意识地删减了。
  参考文献:
  [1]李佳章.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党扬扬.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热现象的文化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6(28).
  [3]王莉.严歌苓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学院,2017.
  (作者简介:向欣荣,女,衡阳市博文高级中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吕腾崟,男,广西师范大学2016级国家中文基地班,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卫生职业教育逐渐向能力教育发展。为了培养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不断促进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实践结果表明,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学生深刻领会文章语境。领会语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学生还应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夯实基础,熟悉英语语法的运用AA,增加词汇的积累。教师应从基础性教学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语境,发挥语境对学生英语阅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 语境 促进作用  阅读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必要途径,对于英语阅读,学生始终都面临“水土
中职卫校德育教育工作一直都被社会所关注,不仅是因为中职学生更需要被教育和关怀,也是因为中职学生会更短时间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无论是其能力还是人品都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
像  树和树,太像了  我想写一首诗来呼救  啊……  它们太像了  一动不动  谁能把一棵呼救的树  从像中连根拔起  雾  他们说,那是霾  但我固执地说:不  在我说不的时候  不字像雾一样地遮盖了景色  又在散去时,露出了河床和树木  不,那是雾  在这样固执的时候  我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字  不,和不字一个样  弥遮,甚至是消化掉了景色  但河床还是河床  树木还是树木  看起来,它们只是
期刊
1760年,瑞士的Charles Bonnet首次报道他祖父出现了复杂而生动的视幻觉,他祖父当时78岁,患有白内障,无任何精神异常.1938年,De Morsier首次把“只出现单一幻视”称为Charles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是提升学生文章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就成为语文教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主要结合
摘要:近些年来,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经济的繁荣加快了快餐式文化的进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材美工巧”设计理念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将从参与性、回归性、平衡性和耐久性四个原则来具体说明,并解读书籍装帧设计原则的细节内涵。  关键词:参与性 回归性 平衡性 耐久性  一、参与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中参与性原则,是人与物的相互参与交融。这里的参与不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例1、例2圆面积的计算,练习十五的第1、2、3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培养运
期刊
期刊
高中地理是文科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但是很多的文科生都认为地理学习很困难吃力,偏向于理科方面的内容。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的学习内容出现了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方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