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政给水管道工程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既能夠根据当前城市供水环境提供稳定的水资源质量保障系统,确保水资源环境能够得到良好维护;同时更能够凭借完善的施工流程和技术标准,确保整体工程构建具备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优势,以便后续城市功能体系的构建满足水资源统筹需求。本文基于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展开分析,在明确质量通病的原因和优化对策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市政给水管道工程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且全面的施工参照。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1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1.1 管道位置偏移状况分析
首先,在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构建之前,测量工作的偏差会导致市政管道敷设出现位置偏移的状况;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出于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疏忽,往往也会导致施工方向出现偏差;最后,因为地面建筑和功能环境的影响,无法落实原有设计促使管道进行偏移。以上情况都会造成原有管网体系使用异常,同时更易造成给水管网体系构建成本提升的影响。
1.2 管道施工中出现渗漏水分析
首先,管道渗漏水状况的出现与基础不均匀下沉有关联,当出现不均匀下沉状况的同时,管道基于荷载环境往往会出现材料变形的状况,时间一长则势必会造成材料损坏的情况;其次,在施工中若无法对管道接口进行保护,则同样会出现因为密封疏漏导致的渗漏水问题。
1.3 阀门井施工质量差分析
阀门井施工质量差通常是由于技术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和施工环境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导致;其次,便是施工规范性不足,导致的阀门井施工质量频繁出现问题。
1.4 回填土沉陷的问题分析
回填土沉陷问题的原因多与地下垫层和岩土质量环境有所关联,若无法对管道深埋环境提供保障,并提供完善的施工流程,则势必会产生沉降差异性的状况,促使地下荷载环境出现突变,并最终影响整体管道的完整性,造成市政给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2.1 管道位置偏移防治措施
首先,在落实管道位置测量过程中,相应技术人员必须针对周边环境和图纸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并选取有效的测量参照点,这样才能确保管道敷设工作在方位上,具备正确施工的优势;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时刻确定技术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并针对管道敷设进行细致测量,这样才能够确保能将施工偏差有效降低;最后,在落实市政给水管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针对场地环境展开细致论述,确保整体施工角度和管道整体性满足持续性使用的质量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市政管网使用有效。
2.2 管道施工渗漏水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基础稳定性。在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把握好施工质量关,多措并举来确保给水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只有保障给水管道基础的稳定性才能基础上预防管道渗漏水。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施工路段的水文地质条件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可以采用人为的技术措施来提升管道基础的稳定性,一般的方法主要是对基础进行换土防治或者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管道下方土壤的承重力,当然土壤的最大承重力应该要略微高于给水管道满载水量后的重量,以保证一旦管道出现生锈或者腐蚀等自身增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好地基的稳定性。(2)浇筑垫层确保平稳性。市政给水管道的埋置的地方一般都处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地方,这些地方因离水位线不远,所以土壤的潮湿性比较高。在给水管道埋置的过程中,如果槽底土壤因被水浸泡,应该及时将这些潮湿的土壤部分刨除并填垫土,一般用碎石等稳定性和强度比较大的材质来填垫,并再回填一些低强度的砂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稳定管道地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碎石的硬度过硬,埋置管道的过程中,对管道存在的应力性伤害。如果槽底为岩石或者土质比较坚硬的时候,应该铺设20厘米的砂垫层。(3)严格把控材料采购。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给水管材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低劣的管材因价格便宜,利用采购人员从中吃回扣,所以经常被投放到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过程当中,这也是市政给水管道经常出现渗漏水的原因。因此在管材的采购环节,应该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采购的管材必须符合国家产品标准,保证管材的生产日期和抗压试验等。严格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一旦发现采购人员从中吃回扣,要及时予以开除,并报送公安部门。同时积极引入并完善供应商制度,由符合资质的供应商直接提供管材,减少采购人员的参与。(4)确保管材运输安全。在给水管道的运输过程中,因运输人员的大意,对给水管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管道变形或者产生裂缝,也容易造成渗漏水。因此在运输前,应该对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保护给水管道的认知。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将给水管道垫稳,绑结实,接口及防腐层要做好防护措施。(5)做好材料检查工作。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在下料前要对运输过来的管道做好仔细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管道出现变形、划伤、存在裂缝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更换。(6)试压前做好封堵工作。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在进行试压的过程中,如果试压管道的敞口处未能全面封堵,或者封堵不严密,也会造成渗漏水的现象。在试压前,要对试压段的所有敞口处进行仔细排查,确保每个敞口都封堵严密。在试压时,要将试压段管道内的气体排除干净,逐步升压,分级升压,在每升一级压力的时候,都应该重新检查,并排除异常现象,在升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压力表的摆动不规律或者不稳定,应该重新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干净再进行升压检查。
2.3 阀门井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在阀门井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细致的统筹,确保整体材料在质量方面满足基础构建需求的同时,更应该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平台,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满足工程需求。其次,在阀门井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垫层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荷载影响降低,并能够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2.4 回填土沉陷防治措施
首先,在施工结束后,确保管槽内部回填土填埋均匀且不会对管道质量造成影响,这样才能够避免地下管道稳定性受到影响;其次,在落实回填土施工时,应当保障回填土的质量,确保内部杂物有效去除同时,还应当提供夯实条件,确保夯实系数满足实际功能需求,才能够有效避免沉陷状况出现。
3 结束语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有效构建,既能够确保城市水资源环境具备统一处理和稳定传导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用水安全水平,同时更能够根据管道系统的构建,为后续水资源处理和生态环境平衡的掌控提供平台,真正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落实入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内部。故而,在论述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过程中,必须针对问题产生原因和对应防止措施有所了解,并能够针对性提供监控系统与维修平台,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管道工程受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海艳.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展望,2017,27(20).
[2]侯国玲.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051-00051.
[3]程明星.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7(13).
[4]耿越.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8(2).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1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1.1 管道位置偏移状况分析
首先,在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构建之前,测量工作的偏差会导致市政管道敷设出现位置偏移的状况;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出于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疏忽,往往也会导致施工方向出现偏差;最后,因为地面建筑和功能环境的影响,无法落实原有设计促使管道进行偏移。以上情况都会造成原有管网体系使用异常,同时更易造成给水管网体系构建成本提升的影响。
1.2 管道施工中出现渗漏水分析
首先,管道渗漏水状况的出现与基础不均匀下沉有关联,当出现不均匀下沉状况的同时,管道基于荷载环境往往会出现材料变形的状况,时间一长则势必会造成材料损坏的情况;其次,在施工中若无法对管道接口进行保护,则同样会出现因为密封疏漏导致的渗漏水问题。
1.3 阀门井施工质量差分析
阀门井施工质量差通常是由于技术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和施工环境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导致;其次,便是施工规范性不足,导致的阀门井施工质量频繁出现问题。
1.4 回填土沉陷的问题分析
回填土沉陷问题的原因多与地下垫层和岩土质量环境有所关联,若无法对管道深埋环境提供保障,并提供完善的施工流程,则势必会产生沉降差异性的状况,促使地下荷载环境出现突变,并最终影响整体管道的完整性,造成市政给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问题防治措施
2.1 管道位置偏移防治措施
首先,在落实管道位置测量过程中,相应技术人员必须针对周边环境和图纸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并选取有效的测量参照点,这样才能确保管道敷设工作在方位上,具备正确施工的优势;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时刻确定技术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并针对管道敷设进行细致测量,这样才能够确保能将施工偏差有效降低;最后,在落实市政给水管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针对场地环境展开细致论述,确保整体施工角度和管道整体性满足持续性使用的质量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市政管网使用有效。
2.2 管道施工渗漏水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基础稳定性。在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把握好施工质量关,多措并举来确保给水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只有保障给水管道基础的稳定性才能基础上预防管道渗漏水。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施工路段的水文地质条件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可以采用人为的技术措施来提升管道基础的稳定性,一般的方法主要是对基础进行换土防治或者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管道下方土壤的承重力,当然土壤的最大承重力应该要略微高于给水管道满载水量后的重量,以保证一旦管道出现生锈或者腐蚀等自身增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好地基的稳定性。(2)浇筑垫层确保平稳性。市政给水管道的埋置的地方一般都处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地方,这些地方因离水位线不远,所以土壤的潮湿性比较高。在给水管道埋置的过程中,如果槽底土壤因被水浸泡,应该及时将这些潮湿的土壤部分刨除并填垫土,一般用碎石等稳定性和强度比较大的材质来填垫,并再回填一些低强度的砂石,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稳定管道地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碎石的硬度过硬,埋置管道的过程中,对管道存在的应力性伤害。如果槽底为岩石或者土质比较坚硬的时候,应该铺设20厘米的砂垫层。(3)严格把控材料采购。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给水管材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低劣的管材因价格便宜,利用采购人员从中吃回扣,所以经常被投放到市政给水管道的施工过程当中,这也是市政给水管道经常出现渗漏水的原因。因此在管材的采购环节,应该严格执行准入制度,采购的管材必须符合国家产品标准,保证管材的生产日期和抗压试验等。严格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一旦发现采购人员从中吃回扣,要及时予以开除,并报送公安部门。同时积极引入并完善供应商制度,由符合资质的供应商直接提供管材,减少采购人员的参与。(4)确保管材运输安全。在给水管道的运输过程中,因运输人员的大意,对给水管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管道变形或者产生裂缝,也容易造成渗漏水。因此在运输前,应该对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保护给水管道的认知。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将给水管道垫稳,绑结实,接口及防腐层要做好防护措施。(5)做好材料检查工作。市政给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在下料前要对运输过来的管道做好仔细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管道出现变形、划伤、存在裂缝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更换。(6)试压前做好封堵工作。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在进行试压的过程中,如果试压管道的敞口处未能全面封堵,或者封堵不严密,也会造成渗漏水的现象。在试压前,要对试压段的所有敞口处进行仔细排查,确保每个敞口都封堵严密。在试压时,要将试压段管道内的气体排除干净,逐步升压,分级升压,在每升一级压力的时候,都应该重新检查,并排除异常现象,在升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压力表的摆动不规律或者不稳定,应该重新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干净再进行升压检查。
2.3 阀门井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在阀门井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细致的统筹,确保整体材料在质量方面满足基础构建需求的同时,更应该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平台,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满足工程需求。其次,在阀门井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垫层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荷载影响降低,并能够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2.4 回填土沉陷防治措施
首先,在施工结束后,确保管槽内部回填土填埋均匀且不会对管道质量造成影响,这样才能够避免地下管道稳定性受到影响;其次,在落实回填土施工时,应当保障回填土的质量,确保内部杂物有效去除同时,还应当提供夯实条件,确保夯实系数满足实际功能需求,才能够有效避免沉陷状况出现。
3 结束语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的有效构建,既能够确保城市水资源环境具备统一处理和稳定传导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用水安全水平,同时更能够根据管道系统的构建,为后续水资源处理和生态环境平衡的掌控提供平台,真正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落实入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内部。故而,在论述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过程中,必须针对问题产生原因和对应防止措施有所了解,并能够针对性提供监控系统与维修平台,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管道工程受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海艳.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展望,2017,27(20).
[2]侯国玲.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051-00051.
[3]程明星.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7(13).
[4]耿越.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