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下,微课程集声像图文于一体,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辅助教学方式。它按照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常用的规律,去打破了常规的课程设计,把学生学习所需必学知识点细化分解,构成了一整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程资源、课后作业、师生交互等等在内的优质微型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经过微课程的革新,不仅学生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还能做到唤醒课堂教学的奇效,可以使得原本略显沉闷的历史课变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所以本文针对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教学的微课程的课堂实际情况,对历史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历史教学
一、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原因
通过我的多年实际教学经历,我对初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的探索有一定的观察。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有一个显著难点:总有一个不仅老师教学也艰苦,学生还学得最迷茫的时候,那就是每年到了初三临近中考的冲刺复习阶段。教师在此时出现的难点是因为整个初中阶段六本书的历史学习,知识量又多范围又广,如果没有教参的情况下,教师们通常自己凭借自身能力去设计专题带领学生复习,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
而令学生陷入迷茫的原因是,老师凭借自身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可以展开很大的知识网,常常把横向与纵向去联系结合着来教学,这样虽然能够精准全面的讲解知识点,但是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肯定不如教师,很难做到一遍就能听懂,但课程时间是固定的,教师没有办法反复讲解其中一个专题或者一个难点,而到了课后,学生不仅课上一知半解,课后复习又缺少材料,所以学生学得更迷茫。所以,如果在中考复习中使用了“微课程“,那么这个难题将迎刃而解。
二、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过程
历史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不仅繁多,而且时间空间跨越都很大,所以学习难度很高,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复习时常常感到很吃力,让他们清楚地记住繁重的知识点非常困难。但是微课程能使得这一切大有改变,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和详细讲解等整合集中的历史知识点,就可以让空洞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仿佛浮现眼前般实实在在,有血有肉。而学生也可以心旷神怡的在这个比常规学习更为放松的鉴赏过程中,更容易记忆住相对应的学习内容。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就比如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日本史的时候,我根据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展示厅。第一厅是日本国内史,第二厅是中日关系史,第三厅日美关系史。在展厅设计中,图片、音乐和视频和等多元化的教学材料让沉重的历史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大家的眼前,尤其是在第二厅内讲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悲壮的音乐和图片烘托着课堂氛围,大家都感受颇深,我还看见有几名学生偷偷抹了眼泪。这样情真意切的学习过程如同带领着学生亲身经历或者像是去历史博物馆实地参观展览一样,学生们学习的津津有味,并牢牢的掌握住了知识点。
“闻其声、临其境”,通过这样如同设身处地般优秀的学习方式,不仅做到了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一系列知识点的记忆强化和把握,这样就能很容易的实现学生构建整体正确的历史观。
三、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中,只用语言去描述推恩令的内容是非常苍白而无力的,但是我们使用微课程去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把汉朝初期时地图里面各个郡县与诸侯王的领地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开,然后再显示出汉武帝下达推恩令以后,诸侯王的领土由课程内容的推进演变,土地色塊颜色一步一步转变成了郡县的颜色。用颜色的变化,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推恩令的内容。并且在学生掌握以后设问:“请你想象,如果你是汉武帝/被削的诸侯王/新封的诸侯子弟,你想说……”让学生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体验历史角色的处境,进而深入理解推恩令。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轻轻松松就将诸侯国的诸多势力大幅度削弱,使得汉武帝进一步的实现了大一统地位。课堂上让学生培养自我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主动踊跃参与,热爱探究,群体的头脑风暴可以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在学习中一定收获颇丰。
另外对于微视频方面我也有一点方法,对于其完整性,在片头都应展示标题,以及交代涉及的详细内容,并且应该在片尾陈述结束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课件的编辑过程中就要适当而又巧妙地加入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乐。比如在讲到我国近代史中被侵略以及最后解放的这一沉重历史过程,我会使用强烈地背景音乐去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同身受,不仅学会知识,还培养了其共情能力,也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实现升华。
关于录制视频,老师应当先下载一款视频软件,简单基础的就可以,然后学习一些基本的视频剪辑操作。当一切准备做好后,就能够开始录制了,录制时,老师们要注意语速不要太快,以免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尽量口齿清晰语言流畅。提问时,要停顿一会,给出合适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时间。不用太过心急,因为一段视频录制成功的背后一定都有很多次的尝试或重来,但只要用心,一定能录制出满意的成果。
在视频的最后,我认为应该提出每个微学习视频的知识点,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边思边学,边学边思。视频最后可放相关中考在线题型链接,让学生课后温习相关知识巩固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多年来对初中历史教学尝试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微课程处理重难点问题的种种好处,我受益匪浅。而且在学生中也反映良好,微课程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能更全面地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兴趣与要求。这将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相信随着电子产品与无线网络迅猛的发展过程,微课程的便捷化学习方式一定会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微课程定将成为诸多学习方式之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吕向阳 . 初中历史微课程摭谈[J]. 中华少年, 2017.
[2]马丽华. 初中历史微课程实施“三备”[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4):96-96.
[3]谢军华. 初中历史课堂“微课程”的运用策略[J]. 新课程(中), 2016(5):200-200.
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课题组+初中教学中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GH-16262-ZKT108。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历史教学
一、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原因
通过我的多年实际教学经历,我对初中历史“微课程”设计的探索有一定的观察。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有一个显著难点:总有一个不仅老师教学也艰苦,学生还学得最迷茫的时候,那就是每年到了初三临近中考的冲刺复习阶段。教师在此时出现的难点是因为整个初中阶段六本书的历史学习,知识量又多范围又广,如果没有教参的情况下,教师们通常自己凭借自身能力去设计专题带领学生复习,比较随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
而令学生陷入迷茫的原因是,老师凭借自身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可以展开很大的知识网,常常把横向与纵向去联系结合着来教学,这样虽然能够精准全面的讲解知识点,但是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肯定不如教师,很难做到一遍就能听懂,但课程时间是固定的,教师没有办法反复讲解其中一个专题或者一个难点,而到了课后,学生不仅课上一知半解,课后复习又缺少材料,所以学生学得更迷茫。所以,如果在中考复习中使用了“微课程“,那么这个难题将迎刃而解。
二、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过程
历史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不仅繁多,而且时间空间跨越都很大,所以学习难度很高,使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复习时常常感到很吃力,让他们清楚地记住繁重的知识点非常困难。但是微课程能使得这一切大有改变,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和详细讲解等整合集中的历史知识点,就可以让空洞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仿佛浮现眼前般实实在在,有血有肉。而学生也可以心旷神怡的在这个比常规学习更为放松的鉴赏过程中,更容易记忆住相对应的学习内容。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就比如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日本史的时候,我根据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展示厅。第一厅是日本国内史,第二厅是中日关系史,第三厅日美关系史。在展厅设计中,图片、音乐和视频和等多元化的教学材料让沉重的历史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大家的眼前,尤其是在第二厅内讲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悲壮的音乐和图片烘托着课堂氛围,大家都感受颇深,我还看见有几名学生偷偷抹了眼泪。这样情真意切的学习过程如同带领着学生亲身经历或者像是去历史博物馆实地参观展览一样,学生们学习的津津有味,并牢牢的掌握住了知识点。
“闻其声、临其境”,通过这样如同设身处地般优秀的学习方式,不仅做到了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一系列知识点的记忆强化和把握,这样就能很容易的实现学生构建整体正确的历史观。
三、设计初中历史“微课程”的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中,只用语言去描述推恩令的内容是非常苍白而无力的,但是我们使用微课程去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把汉朝初期时地图里面各个郡县与诸侯王的领地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开,然后再显示出汉武帝下达推恩令以后,诸侯王的领土由课程内容的推进演变,土地色塊颜色一步一步转变成了郡县的颜色。用颜色的变化,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推恩令的内容。并且在学生掌握以后设问:“请你想象,如果你是汉武帝/被削的诸侯王/新封的诸侯子弟,你想说……”让学生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体验历史角色的处境,进而深入理解推恩令。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轻轻松松就将诸侯国的诸多势力大幅度削弱,使得汉武帝进一步的实现了大一统地位。课堂上让学生培养自我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主动踊跃参与,热爱探究,群体的头脑风暴可以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在学习中一定收获颇丰。
另外对于微视频方面我也有一点方法,对于其完整性,在片头都应展示标题,以及交代涉及的详细内容,并且应该在片尾陈述结束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课件的编辑过程中就要适当而又巧妙地加入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乐。比如在讲到我国近代史中被侵略以及最后解放的这一沉重历史过程,我会使用强烈地背景音乐去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同身受,不仅学会知识,还培养了其共情能力,也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实现升华。
关于录制视频,老师应当先下载一款视频软件,简单基础的就可以,然后学习一些基本的视频剪辑操作。当一切准备做好后,就能够开始录制了,录制时,老师们要注意语速不要太快,以免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尽量口齿清晰语言流畅。提问时,要停顿一会,给出合适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时间。不用太过心急,因为一段视频录制成功的背后一定都有很多次的尝试或重来,但只要用心,一定能录制出满意的成果。
在视频的最后,我认为应该提出每个微学习视频的知识点,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边思边学,边学边思。视频最后可放相关中考在线题型链接,让学生课后温习相关知识巩固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多年来对初中历史教学尝试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微课程处理重难点问题的种种好处,我受益匪浅。而且在学生中也反映良好,微课程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能更全面地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兴趣与要求。这将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相信随着电子产品与无线网络迅猛的发展过程,微课程的便捷化学习方式一定会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微课程定将成为诸多学习方式之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吕向阳 . 初中历史微课程摭谈[J]. 中华少年, 2017.
[2]马丽华. 初中历史微课程实施“三备”[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4):96-96.
[3]谢军华. 初中历史课堂“微课程”的运用策略[J]. 新课程(中), 2016(5):200-200.
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课题组+初中教学中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GH-16262-ZKT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