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今后我国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大学生实践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是一名在校本科生,结合参加创新训练计划实践经历,将其中感悟体会与人分享。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会
纵观历史,民族间或国家间进步与落后的差异,均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创新人才及其具备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1]。本文简要阐述本科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感悟及相关经验。
一、构建实验体系,领悟创新内涵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科研团队项目在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成功立项。回顾实验历程,从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到确定实验路线;从购买实验动物和试剂药物到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到规范记录实验数据;从实验结果统计到确定实验结论。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认识到团队协作、坚持不懈和善于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对“实践创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反思实验历程,深化科研精髓
经过目前已完成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实验项目,我们体会到以下科研精髓要点: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是关键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力量是渺小的,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来实现,且以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建模阶段,由于所学专业课知识有限且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课题组成员在各实验环节如在处理药物、给药、饲养、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出错概率也较高。经反思商讨,实行分工合作制,成员统一思想、职责分工、流水作业,此分工方式极大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使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运转,更从中深刻体验到了1+1>2的高效率团队合作精神。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兴趣是动力
自始至终,我们均以饱满的热情,秉承穷其源溯其根、不耻下问的原则对待这来之不易的科研实践机会。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自行查找相关文献或相互交流或请教指导老师,直至彻底解决问题。最初我们主要通过访问互联网、参观临床药理实验室等方式了解科研实验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还多次参加药理学教研室老师以人类疾病与治疗为专题的讲座,丰富了科研殿堂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科研探索的兴趣;此外,我们还观看了实验动物相关方面的教学视频,然后着手练习,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成员已经熟练掌握小鼠的各种给药方式,如一分钟内可标准灌胃小鼠4-5只,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也能达90%以上。在诸上各过程,我们充分扮演了主动学习者的角色,学到了许多课堂外知识。
(三)闲看庭前花开落——心态调整是转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时常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甚至有时因担心犯同种错误,导致在开展实验时过于谨言慎行。就像在灌胃给药时,我们其中一个成员因过度谨慎,反倒将不同组别动物混淆。几番调整心态后,我们组员间相互鼓励、摆正心态、增强自信,以轻松又严谨的心态面对所有大小问题,最终胜利的完成任务。
(四)万年太久争朝夕——合理安排是前提
笔者认为在本次科研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协调学习、做科研、考试和生活等方面的平衡。在开展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学期里,我们开设有6门考试课、2门考查课和2门选修课,担负着各种考试压力,而开展的科研实验项目周期长,我们仅仅在动物给药阶段就花费2个月的时间,所以为使学习科研两不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就成了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协调时间,有的放矢甚至有所取舍。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为人处世是基石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但是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鼎力相助下,我们少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极大地加快实验进度。从比我们“更高一层次”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渊博,更多的是他们做人处事的方式,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良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
三、追溯实验源头,希冀制度改革
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通过本次项目研究,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制度提出一点建议。由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可成功立项的篇数有限,且相关规定指出指导老师和学生只有在完成其申请成功的项目基础上才可以继续申请。笔者认为如果研究创新点很好,同时申请项目的标书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只是缺少指导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我们希望学校等相关部门能协调处理类似的情况。
四、总结实践经验,大胆迈步从头越
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经过此次创新实验的锤炼,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创新实验的积极性,改变了固有思维模式,相信经过本次实验的锻炼,我们会在新的起点上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2014]8号.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医学院药学院)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会
纵观历史,民族间或国家间进步与落后的差异,均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创新人才及其具备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1]。本文简要阐述本科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感悟及相关经验。
一、构建实验体系,领悟创新内涵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科研团队项目在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成功立项。回顾实验历程,从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到确定实验路线;从购买实验动物和试剂药物到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到规范记录实验数据;从实验结果统计到确定实验结论。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认识到团队协作、坚持不懈和善于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对“实践创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反思实验历程,深化科研精髓
经过目前已完成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实验项目,我们体会到以下科研精髓要点: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是关键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力量是渺小的,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来实现,且以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建模阶段,由于所学专业课知识有限且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课题组成员在各实验环节如在处理药物、给药、饲养、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出错概率也较高。经反思商讨,实行分工合作制,成员统一思想、职责分工、流水作业,此分工方式极大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使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的运转,更从中深刻体验到了1+1>2的高效率团队合作精神。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兴趣是动力
自始至终,我们均以饱满的热情,秉承穷其源溯其根、不耻下问的原则对待这来之不易的科研实践机会。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自行查找相关文献或相互交流或请教指导老师,直至彻底解决问题。最初我们主要通过访问互联网、参观临床药理实验室等方式了解科研实验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还多次参加药理学教研室老师以人类疾病与治疗为专题的讲座,丰富了科研殿堂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科研探索的兴趣;此外,我们还观看了实验动物相关方面的教学视频,然后着手练习,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成员已经熟练掌握小鼠的各种给药方式,如一分钟内可标准灌胃小鼠4-5只,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也能达90%以上。在诸上各过程,我们充分扮演了主动学习者的角色,学到了许多课堂外知识。
(三)闲看庭前花开落——心态调整是转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时常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甚至有时因担心犯同种错误,导致在开展实验时过于谨言慎行。就像在灌胃给药时,我们其中一个成员因过度谨慎,反倒将不同组别动物混淆。几番调整心态后,我们组员间相互鼓励、摆正心态、增强自信,以轻松又严谨的心态面对所有大小问题,最终胜利的完成任务。
(四)万年太久争朝夕——合理安排是前提
笔者认为在本次科研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协调学习、做科研、考试和生活等方面的平衡。在开展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学期里,我们开设有6门考试课、2门考查课和2门选修课,担负着各种考试压力,而开展的科研实验项目周期长,我们仅仅在动物给药阶段就花费2个月的时间,所以为使学习科研两不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就成了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协调时间,有的放矢甚至有所取舍。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为人处世是基石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但是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鼎力相助下,我们少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极大地加快实验进度。从比我们“更高一层次”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渊博,更多的是他们做人处事的方式,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良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
三、追溯实验源头,希冀制度改革
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通过本次项目研究,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制度提出一点建议。由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可成功立项的篇数有限,且相关规定指出指导老师和学生只有在完成其申请成功的项目基础上才可以继续申请。笔者认为如果研究创新点很好,同时申请项目的标书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只是缺少指导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我们希望学校等相关部门能协调处理类似的情况。
四、总结实践经验,大胆迈步从头越
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经过此次创新实验的锤炼,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创新实验的积极性,改变了固有思维模式,相信经过本次实验的锻炼,我们会在新的起点上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2014]8号.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医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