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秋的乡愁
蓉子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刻镂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 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一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独特的生活环境酿成独特的文学风尚。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在台湾形成了一种“乡愁文学”。由于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各种流派各个诗社的诗人抒写思乡怀国的乡愁诗,俯拾即是。试读台湾“蓝星”诗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以窥一斑。
《晚秋的乡愁》作于20世纪50年代。诗人独立庭院,由簇立在“古老花瓮”的“雏菊”而引起思归不得的乡愁。
这首诗从感情流程的形态来看,以时间的“现在——过去——现在”为线索,选取多种意象组成几个画面。在这些画面上渗透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身世之感、飘零之痛。第一节写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特殊感受。紫色的雏菊、古老的花瓮、异乡的风情三个意象构成一个色调沉重、感情色彩很浓的画面,满目凄愁。第二、三节写昔日家乡的秋景。昔日的家屋、远处的山冈、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悠悠的流水、哀怨的琵琶声,构成一个幻觉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格调淡雅轻盈,造成一种缱绻苦恋、怅然若失的情绪气氛。第四、五节又回到现在,进一步写异乡的山光水色和游子的离愁别恨。这两节由带着深深“寒意”的“潭水”、“幽壑奔冽的光”、“残缺”的“秋月”、“总踩痛我思乡的弦”的“西风”等意象组成一幅画面,占据画面中心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抒情主人公“我”。这个画面的主观感情色彩很浓,致使画面上的多种客观景物变形,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最后的“!”号显示了感情的分量、强度,比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有分量。
这首诗从艺术构思来看,凸现心理真实忽略客观物象真实以创造抒情意境。诗中所描写的一切景物都通过诗人心灵的透视,通过各种感官的交感作用而显现。比如:雏菊和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是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交感,“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是听觉与视觉交感,“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十月的寒意有多深”是视觉、触觉与冷觉交感,“幽壑奔冽的光/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属于视觉与触觉交感。这些都是把本来是“虚”的情感转化为“实”,而把本来是“实”的物象虚化,显得空灵。梁启超在论及诗词意境时说:“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饮冰室合集》卷二《自由书·惟心》)《晚秋的乡愁》的抒情意境,正是“劳人思妇”对月伤怀或“独客远行”临风思痛的心境。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柏林庄初中]
蓉子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刻镂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 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一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独特的生活环境酿成独特的文学风尚。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在台湾形成了一种“乡愁文学”。由于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各种流派各个诗社的诗人抒写思乡怀国的乡愁诗,俯拾即是。试读台湾“蓝星”诗社诗人蓉子的《晚秋的乡愁》,以窥一斑。
《晚秋的乡愁》作于20世纪50年代。诗人独立庭院,由簇立在“古老花瓮”的“雏菊”而引起思归不得的乡愁。
这首诗从感情流程的形态来看,以时间的“现在——过去——现在”为线索,选取多种意象组成几个画面。在这些画面上渗透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身世之感、飘零之痛。第一节写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特殊感受。紫色的雏菊、古老的花瓮、异乡的风情三个意象构成一个色调沉重、感情色彩很浓的画面,满目凄愁。第二、三节写昔日家乡的秋景。昔日的家屋、远处的山冈、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悠悠的流水、哀怨的琵琶声,构成一个幻觉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格调淡雅轻盈,造成一种缱绻苦恋、怅然若失的情绪气氛。第四、五节又回到现在,进一步写异乡的山光水色和游子的离愁别恨。这两节由带着深深“寒意”的“潭水”、“幽壑奔冽的光”、“残缺”的“秋月”、“总踩痛我思乡的弦”的“西风”等意象组成一幅画面,占据画面中心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抒情主人公“我”。这个画面的主观感情色彩很浓,致使画面上的多种客观景物变形,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最后的“!”号显示了感情的分量、强度,比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有分量。
这首诗从艺术构思来看,凸现心理真实忽略客观物象真实以创造抒情意境。诗中所描写的一切景物都通过诗人心灵的透视,通过各种感官的交感作用而显现。比如:雏菊和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是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交感,“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是听觉与视觉交感,“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十月的寒意有多深”是视觉、触觉与冷觉交感,“幽壑奔冽的光/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属于视觉与触觉交感。这些都是把本来是“虚”的情感转化为“实”,而把本来是“实”的物象虚化,显得空灵。梁启超在论及诗词意境时说:“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饮冰室合集》卷二《自由书·惟心》)《晚秋的乡愁》的抒情意境,正是“劳人思妇”对月伤怀或“独客远行”临风思痛的心境。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柏林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