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真正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育人环境,教师因为与学生年龄上的差异等,使他有一种大人的威严感,让人敬畏,所以学生内心实际上是呼唤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的,这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要呈自然状态,不允许拿腔作调,要亲切自然;不允许居高临下,要身心舒展;不允许端着架子。总之,就是要不愠不火、自自然然。这样的教态会使孩子潜意识里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像在父母身边,自然会从心底里洋溢出一种快乐,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同时我们倡导,中低年级教师亲切中像父母,高年级教师亲切中有学者风范。
另外,在课堂上,老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活动关系。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环节时要给学生留相当大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杜绝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再有,要创设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对学生提倡“无错原则”,蹲下来与孩子讲话。所谓“无错原则”并不是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认可它的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育的契机,使学生从中自己有所顿悟。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走进新课程》里这样讲“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早些我们就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然状态也就是常态的质疑。因为我们发现以前学生为迎合教师的教学做虚假质疑,其疑点全部是教师教学中设计的重难点,我们要求摒弃这种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就疑就质有疑才质,但这的确有个“练”的过程,开始学生的质疑没有深度,甚至根本没有“不确定性”,老师们就一点点的引导、点拨,举实例分析。慢慢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质疑的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这样真正通过问题所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才是现代的学习方式。我们采取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教学,学生在入课之前会有大量的信息储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真不能小看他们,信息量之大,思维之活跃,使这个讲台有些年轻的老师真站不了,有些质疑,真让人招架不住,我们明确告诉老师,要正视这个问题,这很正常,不可回避,告诉学生老师暂时也搞不懂,我们共同研究,塑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形象。
三、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现代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强烈地凸现出来。尤其我校的班容量大,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讲话的机会,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而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引导。
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
四十分钟的课堂是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也是我校多年来一直研究探讨的。
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我们也走过一个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初期,学生总是面对教师:张三质疑,李四向老师解答;张三发言,李四向老师补充。教师告诉学生:是你们之间在交流,要相互面对,这种交流,有语言交流,有神态交流,甚至有肢体语言动作的交流。一些老师非常细致,发现班里前边小个子的学生很少在小学阶段个子蹿起来,那么,他们的前面总是几个学生和老师和黑板,甚至干脆只是黑板。我们就让学生转过身直面大家。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不可忽视,它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是生生互动趋于自然化的前提。有了形式上的改变,进入实质性的生生互动阶段,在教师身上又出现了问题的老师们在讲课之中常常不放心,学生之间在交流,教师常常打断学生的发言,接过话头。针对此现象,老师们谈感受说:总觉得学生谈及不够深,用词不够准确,没有文采。
学生课上的发言,质疑虽然暂时不够理想,但是他们由感而发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是不可替代的,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情。所以我们明确地提出来,老师们要勇敢地退出去。也就是教师在生生互动交流顺畅的时候退到一旁观察、调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开始老师们,特别是我校一些个人素质非常好的老师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习惯于原来的滔滔不绝了。这样慢慢由不习惯到习惯。教师角色逐渐定位,学生交流的也越来越自然。由敢说到会谈,慢慢发展起来。
五、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我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及考试方式的改革应运而生。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语文、数学采用2:2:1:5的分配比例对学生测评。即单元测查占两份,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学习和深层次的探讨占两份,基本知识技能测查占1份(例如:教学口算、语文的字词等);期末终结性试卷成绩占5份,这一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及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每个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同时,从评价及考试方式上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一监控及促进。
六、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全校的一个系统工程
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渗透在学校各个角落、各种活动之中。我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各年级学生借阅率都是相当高的。我们有两个大的学生阅览室开放,大大方便了教学和学生信息量的扩大和充实。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育人环境,教师因为与学生年龄上的差异等,使他有一种大人的威严感,让人敬畏,所以学生内心实际上是呼唤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的,这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要呈自然状态,不允许拿腔作调,要亲切自然;不允许居高临下,要身心舒展;不允许端着架子。总之,就是要不愠不火、自自然然。这样的教态会使孩子潜意识里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像在父母身边,自然会从心底里洋溢出一种快乐,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同时我们倡导,中低年级教师亲切中像父母,高年级教师亲切中有学者风范。
另外,在课堂上,老师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活动关系。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环节时要给学生留相当大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杜绝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再有,要创设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老师应对学生提倡“无错原则”,蹲下来与孩子讲话。所谓“无错原则”并不是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认可它的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育的契机,使学生从中自己有所顿悟。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走进新课程》里这样讲“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早些我们就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然状态也就是常态的质疑。因为我们发现以前学生为迎合教师的教学做虚假质疑,其疑点全部是教师教学中设计的重难点,我们要求摒弃这种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就疑就质有疑才质,但这的确有个“练”的过程,开始学生的质疑没有深度,甚至根本没有“不确定性”,老师们就一点点的引导、点拨,举实例分析。慢慢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质疑的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这样真正通过问题所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才是现代的学习方式。我们采取了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教学,学生在入课之前会有大量的信息储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真不能小看他们,信息量之大,思维之活跃,使这个讲台有些年轻的老师真站不了,有些质疑,真让人招架不住,我们明确告诉老师,要正视这个问题,这很正常,不可回避,告诉学生老师暂时也搞不懂,我们共同研究,塑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形象。
三、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现代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强烈地凸现出来。尤其我校的班容量大,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讲话的机会,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小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而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引导。
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
四十分钟的课堂是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也是我校多年来一直研究探讨的。
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我们也走过一个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初期,学生总是面对教师:张三质疑,李四向老师解答;张三发言,李四向老师补充。教师告诉学生:是你们之间在交流,要相互面对,这种交流,有语言交流,有神态交流,甚至有肢体语言动作的交流。一些老师非常细致,发现班里前边小个子的学生很少在小学阶段个子蹿起来,那么,他们的前面总是几个学生和老师和黑板,甚至干脆只是黑板。我们就让学生转过身直面大家。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不可忽视,它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是生生互动趋于自然化的前提。有了形式上的改变,进入实质性的生生互动阶段,在教师身上又出现了问题的老师们在讲课之中常常不放心,学生之间在交流,教师常常打断学生的发言,接过话头。针对此现象,老师们谈感受说:总觉得学生谈及不够深,用词不够准确,没有文采。
学生课上的发言,质疑虽然暂时不够理想,但是他们由感而发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是不可替代的,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情。所以我们明确地提出来,老师们要勇敢地退出去。也就是教师在生生互动交流顺畅的时候退到一旁观察、调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开始老师们,特别是我校一些个人素质非常好的老师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习惯于原来的滔滔不绝了。这样慢慢由不习惯到习惯。教师角色逐渐定位,学生交流的也越来越自然。由敢说到会谈,慢慢发展起来。
五、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我校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及考试方式的改革应运而生。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例如:语文、数学采用2:2:1:5的分配比例对学生测评。即单元测查占两份,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学习和深层次的探讨占两份,基本知识技能测查占1份(例如:教学口算、语文的字词等);期末终结性试卷成绩占5份,这一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及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每个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同时,从评价及考试方式上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一监控及促进。
六、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全校的一个系统工程
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渗透在学校各个角落、各种活动之中。我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各年级学生借阅率都是相当高的。我们有两个大的学生阅览室开放,大大方便了教学和学生信息量的扩大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