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一些白领中,流行一个词:房奴。房奴者,房子的奴隶也,是指那些贷款买了房,每个月为了还贷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疲于奔命的人。有人比喻说,当上了房奴就等于套上了一副10年、20年甚至30年都解不开的枷锁。
聪明的尹小姐
尹小姐是家在天津、人在上海的一位年轻白领。2002年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时,在她上班的徐汇区租了一个上海人称作工房的老房型的一居室,每月房租1300元,大约占她收入的七分之一。仅仅花在住上就1300元,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许是太奢侈了,但对年薪10万元的尹小姐来说,没有丝毫经济压力。
2003年春节回家探亲时,她老爸给她算了一笔账,当时她如果买套与她租住房屋水平相似的二手房,即40平方米的一室,每平方米约9000元,总价约36万元。假如首付8万元,贷款28万元,25年,每月还贷本息恰好与房租不相上下。这样一来,除去一笔首付外,花同样的钱,房子就是自己的了。
尹小姐觉得有道理,回沪后马上张罗买房之事。可又一想,买房毕竟是件大事,既然买,就应有个稍微长期的打算,至少要比现在租住的强些,当然,新房比二手房更好。几经考察,附近倒是有几个在建楼盘,但最小的也在60平方米左右,单价在14000元至17000元之间,一套房总价至少80万元。首付20万,贷60万,30年,每月还贷虽说比房租增加了不少,以她月收入近万元相比,不过只占四分之一强,因而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每月所花的钱,是“真正”用在了自己的房产上,而不是“白白”交给房东了。
计划已定,净等着开发商开盘销售。谁知这一等,楼市形势突变,一天比一天贵,总想便宜一点再买,等来等去,上海中心城区的房子少说也两万一平方米了,尹小姐看中的那种房型,总价已达百万。尹小姐犹豫了。到这年春节她再回家探亲时,老爸分析说,别看房价屡屡上涨,但租价却涨幅有限,建议她换个稍大些的、自己喜欢的房子,仍然租住,暂不买房了。
尹小姐回沪后,果然换了一处同处于市中心,但小区环境极佳、面积有所扩大的次新房,月租金不过1600元。
就这样,尹小姐终于没做房奴。然而像她这样幸运——有老爸那样善于理财的人做指导,把“产业”又看得不那么重,毕竟是难得的。
肖先生的苦衷
也是白领的肖先生,在北京一家大众媒体工作,老家在南方。开始两年,他和同事合租一套两居室,每人每月房租700多元,这只相当于他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日子过得很轻松。但作为“北漂”的肖先生总觉得在这座人人向往的大都市里,缺乏归属感。上班时坐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指挥几个小兄弟跑娱乐新闻,很像那么回事,可一回到“家”,就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心仍在“漂”着。尤其是已婚的肖先生,每当妻子来北京团聚时,为了享受几天难得的“二人世界”,住酒店的花销,往往要花掉两个月的房租。面对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肖先生想到了买房。
为了上班方便,再考虑到价格因素,肖先生把目光锁定在建国门外东三环与四环之间的位置,那里楼盘众多,也算高尚社区,离自己办公的写字楼不远,房价在每平方米8千到1万元之间。只是没有小房型,面积最小的也在100平方米以上。肖先生和妻子商量,反正她迟早也会到北京发展,干脆一步到位,于是选中一套110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101万元。因为肖先生已35岁,贷款期只能在25年以内,两口子商量还是尽早还清的好,便选择了20年。这样一来每月还贷本息将近6千元,尽管这已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但他们倒不觉得有压力感。
问题出在一件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事——肖妻怀孕了,这使夫妻双方的老人喜不自禁,在他们看来,30多岁的小两口,早该要孩子啦!可是这对未来的父母却有点犯难:这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眼看房子钱要花去每月一半多的收入,有了孩子必将降低生活水准,可是看到老人们迎接第三代的迫切心情,况且孩子早晚得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咬牙,要了!
尽管有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但后来的窘境是肖先生所始料不及的,孩子出世后,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不说,单是经济上的压力已让两口子喘不过气来。雪上加霜的是,孩子奶奶在一次带孩子看病的途中,不慎摔倒,大腿骨折。老人本不宽余,肖先生岂能坐视?
就这样,肖先生好日子没好过,从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白领,一下子滑落到不得不举债的地步。
置业观念的碰撞
其实,促使肖先生下决心买房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中国人的置业观。长久以来,中国人省吃俭用的目的非常明确:置业。传统的理财观念总是把买房子置地作为首选。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往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下一代、下下一代。而长年的社会动荡,又使人们对于财富的载体忧心忡忡,以至于认为任何“浮财”都是不可靠的,唯有跑不了、搬不动的房地产才最“牢靠”。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牢靠”吧。
不错,贷款买房以后,每个月支出的贷款本息,不再是“白白”送给房东,而是真真切切地花在了自己房子上。况且,贷款还清以后,尽管自己老了,不是可以留给儿孙吗?可是我们恰恰没有想,届时留给他们的到底是什么遗产呢?
一般来讲,作为不动产,房子的使用期限不过50年,那么住了30来年的房子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已超过折旧期的一半,外观墙皮脱落,内部管道老化,墙壁地面开裂,里里外外故障频发。还不要说到那时房型的老旧已让人无法接受,就是零零星星的维护修理所花的精力和金钱,也已使人头疼不已。有人说,一些城市的旧时风貌建筑,多少年了,不还依然矗立吗?可你知道,为了保护它们所花的钱,比建新的还多得多呢!那没有可比性。最有可比性的是建国后的那些老公产房,不过三四十年的光景,如今它们不少已成为拆迁对象,没拆的也早就丑陋不堪了。到时候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会看得上那破玩艺吗?
中国有句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惜,我们大抵嘴上说说而已。倒是比我们阔得多的美国人常常对这条中国古训身体力行。鼎鼎大名的美国富豪、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今年6月宣布,将自己的310亿美元——想想,310亿是个什么概念——捐给一家慈善基金会。有记者采访时问到巴菲特捐款的初衷,他说:“富裕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钱,让他们做想做的事;但这笔钱也不能太多,否则他们的孩子注定一事无成。”注意,这位有头脑的富翁明确表示,给后代钱是为了“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让他们坐享其成。
遗憾的是,笔者采访中,多数人不以为然,只有一位购置了别墅的40岁成功人士,对此大加赞赏,他的理由很简单:日后我若把豪宅留给儿子,他还能享受到如我这样,经过拼搏,40岁就能成功置业的喜悦吗?我们在赞赏这位成功人士的同时,不免遗憾地想到,这样的人在目前的中国毕竟不多啊。
买房与租房的经济账
除去观念的问题以外,现代人不能没有经济头脑。那么,我们就来算算在当前的楼市状态下,买房与租房的经济账。
买房:
以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青岛等一、二线城市为例,一般的地段,买套90平方米的二居室,要七八十万元,就算75万元,首付三成,22.5万元,贷款52.5万元,30年,光利息就要支出近40万元,再加上各种税费、装修费、贷款手续费、公证费、保险费等各项支出,这套房子的总成本已达120万元。
租房:
90平方米的较新的房子,各地租价不等,仍以以上城市为例,一般的地点,与上述所买同等水平的房子,月租金大约2000元,甚至更低,以2000元计算,假如租30年,总共付出租金不过72万元。
同样的房子,买与租相比,要多花48万元,你说哪个合算呢?当然,二者年限不同,这不是我们的忽略,因为租房时总是新房或次新房,三四十年的旧房子,谁还租?所以30年以后便没有可比性了。
租房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一位打定主意不买房的人,以个人的亲身体会向记者总结出如下数条租房的好处:
——新的就业模式下,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不动窝,当改变发生时,租房人拔腿就走,极其方便;而买了房便很麻烦了,那是不动产,没法跟着人走。
——租房住,没有一个地方住十年八年的,总是选择地点合适、结构新颖、房龄较短、租金合算的房子,不断地流动,因而总有新鲜感;自己买了房,新鲜劲儿最多保持5年,以后就该“喜新厌旧”了,倘若当初购买得又不是太成功,加上房子存在什么无法克服的缺陷,岂不成了鸡肋!
——租房住,机动性比较大,富裕时租个好的,遇到生活变故随时可以调整;买了房呢,遇到什么意外,当经济负担加重时,在沉重的贷款压力下便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准和质量,甚至陷入困境。
——租房比买房省心。买了房,贷了款,不知哪天又出台什么新政策,一会儿加息,一会儿纳税,一会儿卖房又有什么新规矩;租房住,除了每月固定的租金,别的一概不必操心。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都是自有和租赁并存的,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相当的比例是租房而不是买房的。有资料显示,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居然名列世界前茅,这不能说是正常的现象。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的居民住房保障体系,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住房应实现自有和租赁并举。
不买房的理由
近几年来,房价的涨幅令人心惊肉跳。仅举一例:一份上海的资料显示,上海松江地区有一个开元广场楼盘,2001年一期价格为2700元/平方米,2003年涨到3500元/平方米,到了2004年价格直逼5000元/平方米,要知道那可是上海不折不扣的郊县啊!然而,5000元在上海楼市确实是个诱人的价格,一位在徐汇上班的人以为捡了个便宜,入住后才发现,连接松江和市区的轻轨9号线尚遥遥无期,他上班坐车要一个小时,还要步行20多分钟,他说:“这是一件很苦的事。”
说到底,不买房的理由无非两条,一是当今不少地方的房价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什么叫“合理”?世界通行的标准,是房价为家庭年收入的6——8倍。例如一套80万元的房子,只有家庭年收入为10——13万元的人购买,才算合理。去年,北京一位著名房地产老板公开宣称:我的房子只是卖给富人的。这话很伤众,很不受听,一时间舆论哗然。可是细想,人家不过是说了句大实话而已,百八十万的房子,的确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我们还真应该感谢这位老板,因为他给我们一些头脑发热的人,提了一个大大的醒儿!在他的提醒下我们应该作出这样的回应:你不是不卖给我们吗?你想卖,我们还不买呢!哈哈!前不久,南方某地有人发起“不买房运动”,据说响应者众,居然征集到上万人签名。从初衷看,他们是抵制开发商,事实上这正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一个聪明而理智的选择。
不买房的第二条理由呢,更简单:租房比买房合算。其关键正如尹小姐老爸分析的,这几年房价疯涨,而房租几乎没动,特别是政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对于买了房子想炒的人,做出了种种限制,买了再卖的话,减掉各种税费之后已赚不到多少差价了,于是炒家们纷纷转而出租。出租的多而承租的少,租金能高得了吗?现在到房屋中介去找房子,房源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中介费要出租方掏,对承租方是无偿服务,这也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我们以上的分析是以当前的房屋售价与房屋租价之比为基础,进行对比、计算的,至于日后准确的走势,谁也不敢打包票,因此,对于正在买房与租房之间拿不准主意的人,一定要密切关注房屋市场的行情,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贷款买房的安全警戒线
那么,对于真正打算买房的老百姓来说,岂不成为一个终生无法实现的梦了吗?当然不是。我们主张在现阶段需要房子的人,尽量租而不要买,是通过对于房价和租价的比较,看出买房是不合算的,但是日后当二者之比发生变化时,买房当然是可以考虑的。
经过2005、2006两年的政府对房市调控,成效正在逐渐地显现出来。千万别听开发商们所谓“国八条失败论”、“国六条无用论”等等蛊惑,中国的房地产业总有回归到正常轨道的那一天,而且不会十分遥远。一家标榜为“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在今年下半年的一期刊物中断言:“在‘国六条’出台之后,我们认为,房价已经无法再次大规模、大幅度上涨。现在只是一个用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如何解决泡沫消落之后造成的经济波动的问题了。”这个断言准不准确,还需我们拭目以待。假如这个判断应验,届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且不说,单就高价买房的“房奴”而言,他们将面临一场灾难,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记忆犹新。
最后,我们想给打算买房的人(这里指老百姓,不是富翁)提几点建议:
——拟购房屋的总价,应该在你的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内,假设除了正常收入你没有一大笔存款的话;
——每月还贷本息,不应该超过家庭正常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则便存在一定的甚至是很大的风险;
——假如租同样的房子,月租金若与要买的房子月还贷额不相上下,买房就是合理的,否则,如果月租金明显低于月还贷额,就要好好考虑了;
——预计买房后的家庭收入,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就是说对日后的还贷要有十足的把握。
聪明的尹小姐
尹小姐是家在天津、人在上海的一位年轻白领。2002年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时,在她上班的徐汇区租了一个上海人称作工房的老房型的一居室,每月房租1300元,大约占她收入的七分之一。仅仅花在住上就1300元,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许是太奢侈了,但对年薪10万元的尹小姐来说,没有丝毫经济压力。
2003年春节回家探亲时,她老爸给她算了一笔账,当时她如果买套与她租住房屋水平相似的二手房,即40平方米的一室,每平方米约9000元,总价约36万元。假如首付8万元,贷款28万元,25年,每月还贷本息恰好与房租不相上下。这样一来,除去一笔首付外,花同样的钱,房子就是自己的了。
尹小姐觉得有道理,回沪后马上张罗买房之事。可又一想,买房毕竟是件大事,既然买,就应有个稍微长期的打算,至少要比现在租住的强些,当然,新房比二手房更好。几经考察,附近倒是有几个在建楼盘,但最小的也在60平方米左右,单价在14000元至17000元之间,一套房总价至少80万元。首付20万,贷60万,30年,每月还贷虽说比房租增加了不少,以她月收入近万元相比,不过只占四分之一强,因而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每月所花的钱,是“真正”用在了自己的房产上,而不是“白白”交给房东了。
计划已定,净等着开发商开盘销售。谁知这一等,楼市形势突变,一天比一天贵,总想便宜一点再买,等来等去,上海中心城区的房子少说也两万一平方米了,尹小姐看中的那种房型,总价已达百万。尹小姐犹豫了。到这年春节她再回家探亲时,老爸分析说,别看房价屡屡上涨,但租价却涨幅有限,建议她换个稍大些的、自己喜欢的房子,仍然租住,暂不买房了。
尹小姐回沪后,果然换了一处同处于市中心,但小区环境极佳、面积有所扩大的次新房,月租金不过1600元。
就这样,尹小姐终于没做房奴。然而像她这样幸运——有老爸那样善于理财的人做指导,把“产业”又看得不那么重,毕竟是难得的。
肖先生的苦衷
也是白领的肖先生,在北京一家大众媒体工作,老家在南方。开始两年,他和同事合租一套两居室,每人每月房租700多元,这只相当于他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日子过得很轻松。但作为“北漂”的肖先生总觉得在这座人人向往的大都市里,缺乏归属感。上班时坐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指挥几个小兄弟跑娱乐新闻,很像那么回事,可一回到“家”,就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心仍在“漂”着。尤其是已婚的肖先生,每当妻子来北京团聚时,为了享受几天难得的“二人世界”,住酒店的花销,往往要花掉两个月的房租。面对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肖先生想到了买房。
为了上班方便,再考虑到价格因素,肖先生把目光锁定在建国门外东三环与四环之间的位置,那里楼盘众多,也算高尚社区,离自己办公的写字楼不远,房价在每平方米8千到1万元之间。只是没有小房型,面积最小的也在100平方米以上。肖先生和妻子商量,反正她迟早也会到北京发展,干脆一步到位,于是选中一套110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101万元。因为肖先生已35岁,贷款期只能在25年以内,两口子商量还是尽早还清的好,便选择了20年。这样一来每月还贷本息将近6千元,尽管这已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但他们倒不觉得有压力感。
问题出在一件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事——肖妻怀孕了,这使夫妻双方的老人喜不自禁,在他们看来,30多岁的小两口,早该要孩子啦!可是这对未来的父母却有点犯难:这孩子来得真不是时候。眼看房子钱要花去每月一半多的收入,有了孩子必将降低生活水准,可是看到老人们迎接第三代的迫切心情,况且孩子早晚得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咬牙,要了!
尽管有了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但后来的窘境是肖先生所始料不及的,孩子出世后,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不说,单是经济上的压力已让两口子喘不过气来。雪上加霜的是,孩子奶奶在一次带孩子看病的途中,不慎摔倒,大腿骨折。老人本不宽余,肖先生岂能坐视?
就这样,肖先生好日子没好过,从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白领,一下子滑落到不得不举债的地步。
置业观念的碰撞
其实,促使肖先生下决心买房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中国人的置业观。长久以来,中国人省吃俭用的目的非常明确:置业。传统的理财观念总是把买房子置地作为首选。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往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下一代、下下一代。而长年的社会动荡,又使人们对于财富的载体忧心忡忡,以至于认为任何“浮财”都是不可靠的,唯有跑不了、搬不动的房地产才最“牢靠”。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牢靠”吧。
不错,贷款买房以后,每个月支出的贷款本息,不再是“白白”送给房东,而是真真切切地花在了自己房子上。况且,贷款还清以后,尽管自己老了,不是可以留给儿孙吗?可是我们恰恰没有想,届时留给他们的到底是什么遗产呢?
一般来讲,作为不动产,房子的使用期限不过50年,那么住了30来年的房子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已超过折旧期的一半,外观墙皮脱落,内部管道老化,墙壁地面开裂,里里外外故障频发。还不要说到那时房型的老旧已让人无法接受,就是零零星星的维护修理所花的精力和金钱,也已使人头疼不已。有人说,一些城市的旧时风貌建筑,多少年了,不还依然矗立吗?可你知道,为了保护它们所花的钱,比建新的还多得多呢!那没有可比性。最有可比性的是建国后的那些老公产房,不过三四十年的光景,如今它们不少已成为拆迁对象,没拆的也早就丑陋不堪了。到时候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会看得上那破玩艺吗?
中国有句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惜,我们大抵嘴上说说而已。倒是比我们阔得多的美国人常常对这条中国古训身体力行。鼎鼎大名的美国富豪、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今年6月宣布,将自己的310亿美元——想想,310亿是个什么概念——捐给一家慈善基金会。有记者采访时问到巴菲特捐款的初衷,他说:“富裕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钱,让他们做想做的事;但这笔钱也不能太多,否则他们的孩子注定一事无成。”注意,这位有头脑的富翁明确表示,给后代钱是为了“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让他们坐享其成。
遗憾的是,笔者采访中,多数人不以为然,只有一位购置了别墅的40岁成功人士,对此大加赞赏,他的理由很简单:日后我若把豪宅留给儿子,他还能享受到如我这样,经过拼搏,40岁就能成功置业的喜悦吗?我们在赞赏这位成功人士的同时,不免遗憾地想到,这样的人在目前的中国毕竟不多啊。
买房与租房的经济账
除去观念的问题以外,现代人不能没有经济头脑。那么,我们就来算算在当前的楼市状态下,买房与租房的经济账。
买房:
以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青岛等一、二线城市为例,一般的地段,买套90平方米的二居室,要七八十万元,就算75万元,首付三成,22.5万元,贷款52.5万元,30年,光利息就要支出近40万元,再加上各种税费、装修费、贷款手续费、公证费、保险费等各项支出,这套房子的总成本已达120万元。
租房:
90平方米的较新的房子,各地租价不等,仍以以上城市为例,一般的地点,与上述所买同等水平的房子,月租金大约2000元,甚至更低,以2000元计算,假如租30年,总共付出租金不过72万元。
同样的房子,买与租相比,要多花48万元,你说哪个合算呢?当然,二者年限不同,这不是我们的忽略,因为租房时总是新房或次新房,三四十年的旧房子,谁还租?所以30年以后便没有可比性了。
租房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一位打定主意不买房的人,以个人的亲身体会向记者总结出如下数条租房的好处:
——新的就业模式下,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地方不动窝,当改变发生时,租房人拔腿就走,极其方便;而买了房便很麻烦了,那是不动产,没法跟着人走。
——租房住,没有一个地方住十年八年的,总是选择地点合适、结构新颖、房龄较短、租金合算的房子,不断地流动,因而总有新鲜感;自己买了房,新鲜劲儿最多保持5年,以后就该“喜新厌旧”了,倘若当初购买得又不是太成功,加上房子存在什么无法克服的缺陷,岂不成了鸡肋!
——租房住,机动性比较大,富裕时租个好的,遇到生活变故随时可以调整;买了房呢,遇到什么意外,当经济负担加重时,在沉重的贷款压力下便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准和质量,甚至陷入困境。
——租房比买房省心。买了房,贷了款,不知哪天又出台什么新政策,一会儿加息,一会儿纳税,一会儿卖房又有什么新规矩;租房住,除了每月固定的租金,别的一概不必操心。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都是自有和租赁并存的,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相当的比例是租房而不是买房的。有资料显示,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居然名列世界前茅,这不能说是正常的现象。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的居民住房保障体系,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住房应实现自有和租赁并举。
不买房的理由
近几年来,房价的涨幅令人心惊肉跳。仅举一例:一份上海的资料显示,上海松江地区有一个开元广场楼盘,2001年一期价格为2700元/平方米,2003年涨到3500元/平方米,到了2004年价格直逼5000元/平方米,要知道那可是上海不折不扣的郊县啊!然而,5000元在上海楼市确实是个诱人的价格,一位在徐汇上班的人以为捡了个便宜,入住后才发现,连接松江和市区的轻轨9号线尚遥遥无期,他上班坐车要一个小时,还要步行20多分钟,他说:“这是一件很苦的事。”
说到底,不买房的理由无非两条,一是当今不少地方的房价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什么叫“合理”?世界通行的标准,是房价为家庭年收入的6——8倍。例如一套80万元的房子,只有家庭年收入为10——13万元的人购买,才算合理。去年,北京一位著名房地产老板公开宣称:我的房子只是卖给富人的。这话很伤众,很不受听,一时间舆论哗然。可是细想,人家不过是说了句大实话而已,百八十万的房子,的确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我们还真应该感谢这位老板,因为他给我们一些头脑发热的人,提了一个大大的醒儿!在他的提醒下我们应该作出这样的回应:你不是不卖给我们吗?你想卖,我们还不买呢!哈哈!前不久,南方某地有人发起“不买房运动”,据说响应者众,居然征集到上万人签名。从初衷看,他们是抵制开发商,事实上这正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一个聪明而理智的选择。
不买房的第二条理由呢,更简单:租房比买房合算。其关键正如尹小姐老爸分析的,这几年房价疯涨,而房租几乎没动,特别是政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对于买了房子想炒的人,做出了种种限制,买了再卖的话,减掉各种税费之后已赚不到多少差价了,于是炒家们纷纷转而出租。出租的多而承租的少,租金能高得了吗?现在到房屋中介去找房子,房源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中介费要出租方掏,对承租方是无偿服务,这也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我们以上的分析是以当前的房屋售价与房屋租价之比为基础,进行对比、计算的,至于日后准确的走势,谁也不敢打包票,因此,对于正在买房与租房之间拿不准主意的人,一定要密切关注房屋市场的行情,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贷款买房的安全警戒线
那么,对于真正打算买房的老百姓来说,岂不成为一个终生无法实现的梦了吗?当然不是。我们主张在现阶段需要房子的人,尽量租而不要买,是通过对于房价和租价的比较,看出买房是不合算的,但是日后当二者之比发生变化时,买房当然是可以考虑的。
经过2005、2006两年的政府对房市调控,成效正在逐渐地显现出来。千万别听开发商们所谓“国八条失败论”、“国六条无用论”等等蛊惑,中国的房地产业总有回归到正常轨道的那一天,而且不会十分遥远。一家标榜为“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在今年下半年的一期刊物中断言:“在‘国六条’出台之后,我们认为,房价已经无法再次大规模、大幅度上涨。现在只是一个用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如何解决泡沫消落之后造成的经济波动的问题了。”这个断言准不准确,还需我们拭目以待。假如这个判断应验,届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且不说,单就高价买房的“房奴”而言,他们将面临一场灾难,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记忆犹新。
最后,我们想给打算买房的人(这里指老百姓,不是富翁)提几点建议:
——拟购房屋的总价,应该在你的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内,假设除了正常收入你没有一大笔存款的话;
——每月还贷本息,不应该超过家庭正常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则便存在一定的甚至是很大的风险;
——假如租同样的房子,月租金若与要买的房子月还贷额不相上下,买房就是合理的,否则,如果月租金明显低于月还贷额,就要好好考虑了;
——预计买房后的家庭收入,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就是说对日后的还贷要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