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矿山开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但是,随着矿山的持续开发,区域地质稳定性变差,经常会有地质灾害发生,严重影响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因此,矿山企业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并对地质环境加以良好保护,确保矿山开采安全顺利进行,实现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要性
  引言
  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直接促进了我国矿业近年来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发矿产资源,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施工安全性,提高工人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提升矿产企业的竞争生存力。由于我国矿山大多处于地势比较复杂的区域,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对此相关单位应该为保障工作的安全,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让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1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矿山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在实际的地矿工作中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不但可以有效避免水灾,保障员工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给企业提供与防治水相关的信息,企业可以根据所得信息来合理规划采矿路线,从而更高效且省时省力的进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推动了矿业的发展。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矿山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安全性,相对于传统的探测方式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所以需要加强对矿山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以下从两方面来分析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的优势。
  优化煤矿企业采矿思路。我国幅员辽阔,在境内存在不少自然资源,而煤矿资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煤矿的采集关乎国内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大部分的煤矿周围环境恶劣且复杂,贸然进行采矿容易出现意外,为防止员工在采矿过程发生意外,所以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采矿路线。例如,一个煤矿处在地质和水质极为复杂的地区。周围有不少的暗河,那么在采矿之前,需要对该地段暗河的数量和位置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了解,避免出现突水等现象,合理的对路线和方式进行一个统筹规划,在有效率的开矿同时保障了员工的安全,一举多得。
  2提高矿山地测防治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精准性的方法
  2.1完善矿山开采标准,科学处理矿山废物,加强矿山监测
  矿山资源开发势必会对周边区域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会使周边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严重影响矿山开采安全和矿山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矿山开采中,矿山企业要重视地质环境保护。首先,应制定一套科学的矿山开采标准,防止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次,对矿山开采废料和废渣进行科学处理,专门设置堆放点,然后进行统一处理,不可随意堆放废物,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2.2恢复矿山采空区植被
  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要清除开采区域内原有的植被,以有效确保后续开采的顺利进行。而在完成矿山开采后,对于采空区,矿山企业要重新种植植被。若植被覆盖率不足,加之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就很容易导致采空区出现地质环境恶化问题,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地质灾害。因此,矿山企业应充分重视采空区的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一般来说,可用土和砂石等填充采空区,然后做好植被恢复,避免地质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可选择一些与当地气候环境相符的草和树木进行种植,以保障其生长效果,全面提升采空区植被覆盖率。这样可有效防止采空区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以确保矿山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同时,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矿山采空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这对于矿山所在区域的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3设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当前,地方政府应设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鼓励各大企业参与封闭矿山的生态修复,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这样可以将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通过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好的技术措施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同时,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4防治山体滑坡
  在治理山体滑坡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矿山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和条件,在开采过程中就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相关的预防工程。在预防山体滑坡过程中,需考虑两个方面,要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山体的威胁。通过降低地表水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岩土发生软化和分解现象,并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对岩体的冲击作用。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边界修建水沟,在滑坡区内修建排水沟,并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点,设计地下水的排除工程,通过水平钻孔疏水法、竖井抽水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排除,从而有效预防山体滑坡。
  2.5防治泥石流措施
  泥石流是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的一种灾害之一,在防治泥石流措施中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需要消除或者将泥石流物质进行固化处理,第二是消除发生泥石流的条件。首先在消除泥石流物质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山体斜面的碎石、泥土、岩土的进行清理,避免出现大量的松散碎石、泥土堆积现象,如不能及时清理,需对这些泥土进行固化处理,例如利用水泥砂浆等对其进行固定。消除泥石流的诱发条件就必须确保水源得到有效控制。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山体修建排水沟、排洪渠,使水能够有效排出,防止泥石流发生,同时还要做好绿化工作,通过种植植物等方式,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3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可能一个小问题会导致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后果。所以在平时需要对员工进行技术上的培养,让员工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企业在加强员工的培训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探测设备进行维修以及维护,避免因为探测机器出现差错,导致意外发生。在勘探地形时,需要了解周围全部的安全隐患,以及曾经发生过的安全隐患。对该地形的地质和情况有一个较为熟悉且全面的认知。避免因为偷懒而导致意外的发生。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矿产开采之前,一定要制定一个开采思路,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意外的发生。总的来说,企业要不断的加强对员工技术的培养,还要重视对施工前地形的考察以及嚴格要求员工。按照制定的思路和方式进行采矿。
  结束语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安全,也会对矿山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矿山开采中,矿山企业要明确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并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在此过程中,矿山企业要联合地方政府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确保矿山安全,促进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130+132.
  [2]李颖玲.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71+173.
  [3]郝晓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6):111-112+125.
其他文献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内瘘丧失功能仍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其最常见原因为血栓形成,因此,了解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预测血栓形成以便早期干预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检测已行AVF成形术患者的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
期刊
挤压综合征由于创伤、休克、感染和大手术后的应激,能量消耗和需求增加,糖元异生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动员和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负氮平衡.若不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抵抗力低下、伤口不愈合、全身和伤口感染.当液体复苏、休克得以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初步纠正后,应及早给予营养支持.一般在初期治疗后24~48 h即可开始。
期刊
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飞速进步,但透析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住院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2007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血液净化论坛以透析并发症为主题,进行了28个相关专题报告.本文就透析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脂代谢紊乱、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脑血管并发症、营养不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肾脏病工作者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
期刊
目的 探讨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核因子kB(NF-κB)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NF-kB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导入细胞,以TGF-μ1(10 μg/L)刺激HK-2细胞24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NF-kB mRNA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用荧光光谱法分析α-SMA蛋
摘要:建筑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趋向复杂和庞大,作为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的前期基础性保障工程,对其施工的技术特点和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建设而言,着重做好相关技术要点的有效应用和落实工作是关键所在,要着重把握相对应的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严格按照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进行相对应的技术应用,通过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有效应用,在
1941年Bywaters等[1]首次报道了4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空袭后肢体挤压受伤的患者,他们具有共同的临床特点.在肢体受到压迫的情况下患者在废墟中掩埋数小时,入院时一般状况良好,受伤肢体水肿麻木伴有皮肤表面水泡形成。
期刊
近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其血管通路的建立及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国内关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期的研究主要是回顾性分析,评估通畅率主要为百分比法,较少有用生存分析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本研究随访观察3年,将大于65岁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与青壮年尿毒症患者的AVF,用生存分析法比较通畅率。
期刊
螺内酯(SPI)是非选择性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一直作为保钾利尿剂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螺内酯尚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及减少尿白蛋白等降压外作用[1],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肾小球系膜细胞(MC)产生的活性氧(ROS)及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本实验探讨SPI的肾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SPI治疗DN提供依据。
期刊
深静脉置管已成为血液净化(BP)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一种常规技术,但时有血栓形成.为了防止深静脉置管后的血栓形成,我们采用氯吡格雷片对股静脉置管80例BP患者进行防治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期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将于2008年9月18—20日在广州市举办国家级CME课程“腹膜透析临床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会议将重点介绍和交流腹膜透析治疗与透析中心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介绍腹膜透析的研究动态和新进展;置管新技术及相关临床问题;腹膜透析相关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透析中心的管理和患者随访教育等问题。会议将邀请腹膜透析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演讲,特别就腹膜透析的相关临床问题进行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