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线索下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转第143
  
  学理探索
  
  
  (下转第149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53页)
  
  学理探索
  
  
  学理探索
  
  (下转第167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70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74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77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80页)
  
  学理探索
  
  学理探索
  
  “三方针、一机制”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在审查批捕环节中的应用
  
  学理探索
  
  通过文献梳理来看法律
  ——金融风险研究的变化
  
  
  (下转第193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198页)
  
  学理探索
  
  
  (下转第201页)
  
  
  
  信访举报是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要形式。通过群众举报,使各种各样的犯罪得以揭露,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院举报中心的举报线索一直呈下降趋势。2006年共受理线索22件,2007年共受理线索1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2008年共受理線索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4%,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和认识举报线索数量下降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对于推进反腐败斗争,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举报线索下降的原因
  1、群众举报意识淡薄,举报氛围不好,举报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我院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举报宣传工作,但群众法律意识淡漠,对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虽心中不满,但也不敢主动站出来举报,甚至当检察机关去调查时也避而不谈,使举报线索数量下降。一些单位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低,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致使举报氛围恶化,群众不敢举报,举报线索数量下降就成了必然。
  2、受理机关工作不到位,挫伤了群众举报热情。
  群众举报了犯罪后,对受理机关如何处理这些线索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举报犯罪很不容易,不仅要掌握犯罪活动的真凭实据,往往还需要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才能鼓起勇气,大胆举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警意识淡薄,对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缺乏责任心,对群众的举报和要求视而不见,长期不作处理,使群众对受理机关缺乏信心,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3、举报线索质量不高,署名举报数量较少。
  根据我院举报线索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至今共受理举报线索81件,其中,匿名举报线索就达53件,占受理数的65.43%。匿名举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举报人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是主要的原因。匿名举报数量过大给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侦查人员核实举报内容,获取证据时,由于寻找不到举报人,而不得不放弃相关的取证工作。而且在现实中,由于举报人受到主观认识、法律水平、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对所举报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事实知晓不多。举报线索质量不高,也导致了举报线索难以成案。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
  信访举报过多,说明社会矛盾突出,容易产生不安定因素。而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相当艰巨的情况下,举报线索过少,只能说明问题不能正常反映上来。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收集线索:
  一是继续加大举报宣传力度,不断探索举报宣传的新方法、新途径。检察干警要主动到乡村、街道、厂矿下访,上门宣讲法律知识,面对面接待群众控告、举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增强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感,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举报、正确举报。要认真研究分析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信访举报的新动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二是尽快建立线索收集奖励制度。对提供线索的部门和个人,包括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应按线索的价值大小,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推动举报工作。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信访举报环境,畅通举报渠道。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特别是残害举报人的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也严肃处理,维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联系。有针对性地派遣检察干警参加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的工作,使行政监察、审计、会计人员和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信息共享,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职务犯罪线索。
  四是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要利用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拓展渠道,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报网络,使用一切合法有效手段,收集各类贪污、贿赂、渎职案件的线索,为侦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切实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调动群众的举报积极性,提高群众的举报质量,才能保持举报线索的正常值,为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等犯罪提供充分的案源。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检察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其他文献
案例:  2005年7月,蒋某租用A公司位于南京市珠江路488号负一层约300平方米营业性用房开办饭店。租赁期内,恰逢A公司欲出售该房屋,蒋某遂于A公司多次协商准备购买该房屋,并于2007年7月10日签订了《买卖契约》。合同约定:由蒋某购买A公司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488号,建筑面积727.8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房屋价款为人民币216万,契约生效后150天内,双方应共同向房屋权属登记机关申请办理
期刊
一、当前对“捕后不诉”的认识误区  所谓“捕后不诉”,是指在审查逮捕阶段作出逮捕决定的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因一定的原因被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由于当前错案追究制和刑事司法赔偿的双重压力,检察实践中,对案件质量的保证,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强调的是“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致力于追求捕后起诉的高比率,以致绝对化,长期以来形成了“捕后不诉”是质量差劣的价值观念和考评标准。据某基层检察院的数据统计,2002-
期刊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人以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后,司法机关不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近年来, 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刑事和解制度及其理念逐渐进入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的视野,对刑事和解问题的理论探讨和践行也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热点。刑事和解对于促使加害人、犯罪嫌疑人真诚悔过,被害人得到及时抚慰、赔偿,修复受损社会关系,化解、缓和社会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三类,分别归纳了其特点。然后总结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相关刑事立法五个方面的不足。最后作者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七点建议,以待对相关刑事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刑事法律规定;不足及完善  一、有组织犯罪的认定  通观国内学者对有组织犯罪所下的定义,按其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从广义上理解,一切有组织的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情况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这是因为检察机关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被誉为廉政典范的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将技术侦查手段规定在职务犯罪的侦查措施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也对技术侦查做了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履行早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内容。通过将技术侦查手段运用到职务犯罪侦查中,可以有力第打击职务犯罪,
期刊
摘 要:对于判决执行之日前,被告人已被先行羁押,但羁押期间有间断的,如何计算刑期的起止日期,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本文从刑期起始日入手,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导致的刑期终止日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和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比较妥当的计算方式。  关键词:刑期起始日;刑期终止日;取保候审;顺延;折抵  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
期刊
摘 要: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法律依据不健全,导致实践中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文书质量不高、形式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从思想认识、制度保障、检察建议的制发质量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联协调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的规范化,更好地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检察建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国际法学界和刑事司法领域里,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恢复性司法制度,已经被许多国家在立法上确认。由于我国立法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害人因犯罪所受损失的救助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刑事破案率、犯罪人赔偿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被害人“流血又流泪”的问题比较普遍,影响了我国刑事司法公正和效益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恢复
期刊
孙子女、外孙子女是亲属法明确亲属身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法律明确了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律地位,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做了一些思考。  一、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律地位规定。  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形成亲属关系,在扶养、监护、继承等方面,现行法律相应明确了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律地位。  孙子女、外孙子女是扶养人或被扶养人(笔者认为,抚养、赡养与扶养实质上是一致的,故此处称“扶养”)。《中
期刊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汪某(男,37岁,福建人,休闲中心老板)在某县县城经营一休闲中心。2009年4月,当地警方在对该休闲中心进行检查时,当场查获按摩女潘某(福建人)正在一房间内为男客王某提供有偿手淫色情服务,事前潘某与王某谈好了一次价格80元,而潘某与汪某约定五五分成。据警方调查证实,潘某为王某先后提供了2次手淫色情服务。  二、分歧意见  对汪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