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指出了中国广告设计的发展与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中国广告设计现状和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广告设计教育适应了中国广告设计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广告设计 高校广告设计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我国广告设计现状和发展与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中国入关以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国外大批的企业,产品涌入中国,这就给我们的广告设计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广告设计公司也会相继进入,竞争随之加剧,而在广告业的竞争中,广告设计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对现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须的现代广告设计人才。
现阶段就中国广告业来说,广告设计还是相对较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充当主力军的高校毕业生。行业要求设计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比较宽泛的知识储备,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迅速、高效地服务社会。
二、我国目前广告设计现状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的广告事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有了较大的发展,近三、四年来,广告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广告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引发了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力量重组,广告行业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国外产品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并以其产品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富于新意的创意很快的吸引住中国的消费者,使不少的公司得于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中国广告业描摹的“范本”。
三、我国目前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
1983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在高等院校首开先河,设立广告学专业。1983~1992年,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探索期,全国只有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1993年至今则是快速成长期,到2003年,全国开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达210多所,广告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类型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广告学专业逐渐形成了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美术设计型三种办学模式。
(二)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中国广告学科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构建,中国广告教育发展速度太快,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1.社会层面上。虽然行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又引起人们对广告行业不理性的预期,至使广告教育在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快速膨胀。各高校在市场导向下一哄而上,而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上又有所欠缺,必然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
2.学校层面上。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存在着彼此交流少,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关注不够,致使广告这个科学系统被人为的割裂了,最终出来的学生就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3.教师层面上。由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设计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
四、多重矛盾下的广告设计教育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和经费不足,教材资料和教学设施普遍缺乏等等的“发展瓶颈”问题。
五、高校广告设计教育适应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发展的构建模式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迅速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年中国的广告教育为广告业界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应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广告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旨在为业界培养和输送大量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现代社会消费时尚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广告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型视角、颠覆型思维、自我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构建多元化与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形成规模和特色
提倡不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取长补短,不仅培养学生的广告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熟练运用新媒介技术,熟悉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广告信息传播的综合能力,做到知识的“广博”,同时也要与“专门”的完美结合。通过专业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整体办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塑造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广告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广告专业交叉边缘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消费动向以及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做到综合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媒介即信息”,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维持和拓展其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告教育界针对这些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因而有实力的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显得尤为必要,也可以采取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建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金海.广告学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胡晓芸.四大矛盾困扰着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J].现代广告,2000(9)
关键词:广告设计 高校广告设计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我国广告设计现状和发展与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中国入关以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时代的产业更替几乎冲击着一切领域;国外大批的企业,产品涌入中国,这就给我们的广告设计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另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广告设计公司也会相继进入,竞争随之加剧,而在广告业的竞争中,广告设计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对现代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要求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须的现代广告设计人才。
现阶段就中国广告业来说,广告设计还是相对较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充当主力军的高校毕业生。行业要求设计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比较宽泛的知识储备,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迅速、高效地服务社会。
二、我国目前广告设计现状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的广告事业随着商品经济的确立有了较大的发展,近三、四年来,广告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广告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引发了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力量重组,广告行业的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国外产品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并以其产品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富于新意的创意很快的吸引住中国的消费者,使不少的公司得于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中国广告业描摹的“范本”。
三、我国目前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
1983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在高等院校首开先河,设立广告学专业。1983~1992年,这10年可以说是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探索期,全国只有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1993年至今则是快速成长期,到2003年,全国开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达210多所,广告学专业的学科背景类型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广告学专业逐渐形成了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美术设计型三种办学模式。
(二)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中国广告学科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构建,中国广告教育发展速度太快,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1.社会层面上。虽然行业的繁荣使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这种关注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又引起人们对广告行业不理性的预期,至使广告教育在根基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快速膨胀。各高校在市场导向下一哄而上,而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上又有所欠缺,必然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社会对广告设计教育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
2.学校层面上。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存在着彼此交流少,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关注不够,致使广告这个科学系统被人为的割裂了,最终出来的学生就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3.教师层面上。由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设计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
四、多重矛盾下的广告设计教育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理论创新。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师资力量薄弱和经费不足,教材资料和教学设施普遍缺乏等等的“发展瓶颈”问题。
五、高校广告设计教育适应和促进我国广告设计发展的构建模式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迅速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年中国的广告教育为广告业界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应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技能培训,高等院校广告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旨在为业界培养和输送大量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并对现代社会消费时尚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广告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型视角、颠覆型思维、自我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一)构建多元化与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形成规模和特色
提倡不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取长补短,不仅培养学生的广告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熟练运用新媒介技术,熟悉国际化背景下的营销策划、资本运作和广告信息传播的综合能力,做到知识的“广博”,同时也要与“专门”的完美结合。通过专业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整体办学环境的改善。
(二)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高等院校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塑造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广告专业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广告专业交叉边缘学科特点,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消费动向以及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做到综合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媒介即信息”,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维持和拓展其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广告教育界针对这些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因而有实力的广告设计专业率先成立新媒体广告研究中心显得尤为必要,也可以采取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组建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金海.广告学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胡晓芸.四大矛盾困扰着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J].现代广告,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