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惯性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朋友,你们一定喜欢荡秋千吧?当秋千被高高地荡起后,是不是感觉特别惬意?仿佛鸟儿一样飞上了蓝天。你们留意过吗?当秋千荡起后,即使后面没有人推,它依然能荡来荡去。难道有人对秋千施了什么奇妙的魔法吗?当然不是了,惯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惯性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停不下来的溜溜球、推翻的多米诺骨牌、急刹车时身体前倾……这些都是惯性。
  惯性以及惯性实验
  老师小心翼翼地将8个象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问道:“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猜猜会怎么样?”“象棋子当然全部会倒。”“好,我们来实验一下。”只见老师将直尺紧贴着桌面,迅速朝最下面那枚象棋敲去。只听见“啪”的一声,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那几个棋子却稳稳当当地叠在桌子上!太神奇了!
  象棋子为什么不会倒?原来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这就是惯性定律。象棋子原本是静止不动的,迅速取走下面的物体后,仍旧会保持不动,随后受重力影响垂直下落。
  惯性的应用
  1、纸飞机游戏
  用纸制作玩具起源于2000年前的中国。由于它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折纸类型,所以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最简单的纸飞机折叠方法只需要6步就可以完成,简单易学。纸飞机利用了惯性,所以能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
  2、不借助外物套牢斧头
  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上撞击几下,开始时斧头和斧柄同时向下运动,当斧柄遇到障碍物时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向下运动的状态,这样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惯性的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为自己服务,同样惯性也可能会带来危害,小朋友们要积极防范哦。
  1、坐在副驾驶位置时要系上安全带,这样能降低缓冲力,保护司乘人员。防止汽车急刹或受到突然撞击时,人惯性向前,撞到挡风玻璃上,造成伤害。
  2、骑车时,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因为刹车时,车会因惯性再运动一段距离,就特别容易发生事故。
其他文献
周末,苏珊、贝拉、玛丽、丽娜四个好朋友聚在一起,相约去购物,她们分别买了一块表、一本书、一双鞋和一台照相机,而这四种商品分别陈列在商场的1层至4层(不是按顺序排列)。现在知道的是:玛丽小姐是在1层购物;表是在4层出售的;丽娜小姐一进商场就直奔了2层;贝拉小姐则买了一本书;玛丽小姐逛了半天,没有买照相机。  问:小朋友,根据这些线索,你能确定谁在哪一层买了什么东西吗?  (摘编自《哈佛学生最喜欢的逻
期刊
热爱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身体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却没有多少运动、嬉戏机会。各地教育部门曾提出“每天一小时”活动课的概念,这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孩子运动时间的不足。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患上运动功能减退症(如肥胖症、高血脂等),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运动对于强壮体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游戏和运动还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心理——运动能
期刊
作为一个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比很多人都更早地感受到了青奥会的存在。  早在两年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全体一年级家长带孩子到南京老山的青奥林种树,迎接青奥会。在青山绿水之间,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挖坑、培土、浇水,家长们则在旁边做辅助工作。忙碌完毕,望着一大片种植好的青奥林,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这次经历明显提升了我了解青奥会的热情,我专门查阅资料,知道青奥会是一个属于全世界青少年的盛会,它的
期刊
儿子小吉年幼时,每个周末都被他老爸带到南师大草坪狂踢足球。没有教程教规,老爸一个劲地踢出球,小吉奔跑着捡球,再飞起小脚很努力地把球踢回给老爸,可惜父子力量悬殊太大,他时常一身草屑多处瘀伤地冲进家门向我告状。我责怪老公踢球太狠,还担心老是这样会打击小吉自信心,但老公振振有词:“我是在培养儿子坚强的性格啊!”  我立马纠正他:“你只知其一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不知其二性格是没办法教的,这个过
期刊
儿子所在班级的体检结果出来了。班级群里又热闹起来,家长们纷纷交流体检情况,对于近视的讨论最为集中。一位妈妈无比感慨地说:“唉,我宁愿他成绩不及格,也不愿意他眼睛近视。”  这位妈妈的话立即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申讨近视的坏处,此时的他们完全抛弃了对成绩的膜拜,恨不得现在就把孩子从教室里拉出来,到操场上跑步,到野外登高,到体育馆打球……我相信他们这番话里饱含着的真诚,但急切的心
期刊
怪病:心病跑到身体上  安琪是个11岁的小女孩,漂亮活泼,能说会道,本该欢快地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却休学在家。  安琪最初出现症状是在三年级。起初是闹肚子疼,妈妈以为她是装病。后来,安琪的症状加重了,特别是每到星期一准犯病。妈妈这才感到孩子不是装病那么简单,去医院却没查出什么毛病。于是,每次安琪犯病,妈妈就赶紧把她接回家,百般照顾、呵护。奇怪的是,安琪每次闹病后回到家,很快就好了。只要呆在家里就好好
期刊
2014青奥会8月在南京举办,越来越多的家长将会从“卓越、友谊、尊重”之奥林匹克精神中,领悟到体育的深刻内涵。  家长要做个智慧的引领者,让体育精神贯穿于孩子的成长,将运动理念自然地融于日常生活,让运动锻炼与德智教育相伴而行。  父母能够给予子女的最好礼物,莫过于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智。
期刊
由于社会上长期以来呼吁保护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国内的“国学热”持续高温不降,很多小孩子也参加各种国学班。到底孩子该不该学国学呢?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的观点一经报道,立即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据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国学教育改革的评估报告显示,73%的家长和87%的老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
期刊
最近读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喜欢至极。书中的每一个实例,每一篇文章,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内容都在向我传递着看似平常实则深邃的教育哲理,给我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和无形的厚重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此书诠释的理念。书中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期刊
1  “妈妈,我现在不想跳,我就在旁边看看就行了。”才上四年级的女儿仰着冻得红彤彤的小脸,向我祈求着。  今天的温度特别低,站在操场上,西北风毫不留情地刮着,我恨不得戴个防护头盔才行。  “不行!你现在必须跳!”当着学生们的面,我尽量控制自己的分贝,低声怒吼着。  “为什么?妈妈。”女儿哆嗦着有些发紫的嘴唇,怀里抱着一大捆衣服。  “因为这是课间操时间,你必须要锻炼身体!”我反应很快,脱口而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