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科普类的绘本为幼儿探究科学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普绘本是学习性书籍,和一般的绘本不同,要是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认为用游戏的方式演绎书里面的内容,更易让孩子接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是一本专门为孩子们讲述光影关系的绘本,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最能接受的方式,回答他们最想知道的科学问题,再结合游戏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光影;游戏;主题;探索
一、主题背景
光、影,看得见,摸不着,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眼前的世界,孩子们对光影的探索一直兴致盎然,作为教师,我们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二、主题目标
1.尝试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感知光和影的关系。2.探索影子的玩法,体验影子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3.乐于探索关于影子的活动,能用语言、绘画、歌唱、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不同的影像,并尝试用绘画、符号表示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体验影子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三、主题思路
《影子》的主题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以游戏和活动为基本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开展的。在了解了孩子们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指南》的精神,我们决定从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的主题将从孩子的自主探索出发,在他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影子、观察影子、“制造”影子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尝试发现光与影的关系,从而初步建构起有光与影的经验。主题主要分成四个层次展开:
(一)寻找影子
“寻找影子”是主题的开启部分,重在“找”,找影子在什么地方,找影子的基本特征,让孩子发现影子的存在,发现影子就在自己身边。由此引发孩子对影子的大搜索,如:大树的影子、楼房的影子、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等。同时,通过手影游戏、透光实验、绘画等多种形式,逐步引导孩子发现具有灰暗、没有细节、与物体相连、和物体有相似度等基本特征。
(二)制造影子
有的孩子会说,“夜里下雨天可没有影子”。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们家园合作,在家庭和幼儿园以及户外分别带孩子們去制造影子,就算没有阳光,影子依然在。制造影子的游戏就在好玩的手电筒中开始了。同时,表演区的影子跳舞、阅读区的皮影剧场,都在通过各种光源的帮助制造出影子。
(三)影子游戏
这部分帮助孩子进一步拓展光与影的经验。通过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光影艺术的美;同时在唱唱、跳跳、玩玩、画画活动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光影游戏与光影表演带来的乐趣。
(四)影子秘密
“影子怎么来”“影子怎么变”是孩子们探究的核心。通过反复尝试、情景化实验以及趣味游戏,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展开饶有兴味的探索,逐渐发现光与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光”是产生影子的必备条件、光源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有规律可循等现象背后的规律。
四、推进举措
要有效地推进主题就必须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推进策略,做到既不代替幼儿思考不控制幼儿的行为,又善于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活动主题层层推进使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的推进举措是:
(一)优选绘本,挖掘主题活动绘本资源库
我们以《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为切入口,优选了适合中班年龄段,有利于帮助我们主题前行的绘本《我的小影子》《跟着我,影子》《调皮的影子》等,孩子们在和影子做朋友的同时,开始尝试去探究自己的影子,创编我和影子的故事。
(二)动态环境,及时丰富和跟进区域材料
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布置是本主题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依据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有目的、分层次地布置相应的材料,使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积累光与影的经验。为了让孩子们研究光的穿透性,前期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带洞和无洞的各种图片,孩子们玩了一次不感兴趣了,即使图片再多,达到的效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光能穿过有洞的地方。这使主题的开展停滞不前,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将区域游戏开放化、活动化、互动化,同样是探究光的穿透性,我们给孩子提供了纸杯和工字钉,孩子们可以任意设计图案打孔,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这无疑对我们的主题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我们初定的主题开展思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更多是给孩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制造影子的活动,我们给孩子提供了手电筒,影子的秘密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彩色玻璃纸,影子的游戏则是把孩子们直接带到有阳光沐浴的户外,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更是教会了我们。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形式:第一阶段,注重让孩子仔细观察、比较,在交流互动中梳理归纳出影子的一般特征;第二阶段,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安排合适的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材料的操作,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积累起有关光与影的经验;第三阶段,结合生活,将光影的经验运用到各个领域,有了明确的步骤,使我们的主题进行得很顺利。
(四)家长资源的利用
我们集结家长的力量,手电筒、节能灯、透写台、发光玩具、帐篷等,每位家长都参与到我们主题的进展中,给我们主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无疑给我们主题的开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责编
关键词:光影;游戏;主题;探索
一、主题背景
光、影,看得见,摸不着,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眼前的世界,孩子们对光影的探索一直兴致盎然,作为教师,我们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二、主题目标
1.尝试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感知光和影的关系。2.探索影子的玩法,体验影子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3.乐于探索关于影子的活动,能用语言、绘画、歌唱、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现不同的影像,并尝试用绘画、符号表示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体验影子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三、主题思路
《影子》的主题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以游戏和活动为基本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开展的。在了解了孩子们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指南》的精神,我们决定从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的主题将从孩子的自主探索出发,在他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影子、观察影子、“制造”影子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尝试发现光与影的关系,从而初步建构起有光与影的经验。主题主要分成四个层次展开:
(一)寻找影子
“寻找影子”是主题的开启部分,重在“找”,找影子在什么地方,找影子的基本特征,让孩子发现影子的存在,发现影子就在自己身边。由此引发孩子对影子的大搜索,如:大树的影子、楼房的影子、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等。同时,通过手影游戏、透光实验、绘画等多种形式,逐步引导孩子发现具有灰暗、没有细节、与物体相连、和物体有相似度等基本特征。
(二)制造影子
有的孩子会说,“夜里下雨天可没有影子”。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们家园合作,在家庭和幼儿园以及户外分别带孩子們去制造影子,就算没有阳光,影子依然在。制造影子的游戏就在好玩的手电筒中开始了。同时,表演区的影子跳舞、阅读区的皮影剧场,都在通过各种光源的帮助制造出影子。
(三)影子游戏
这部分帮助孩子进一步拓展光与影的经验。通过户外游戏、区域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光影艺术的美;同时在唱唱、跳跳、玩玩、画画活动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光影游戏与光影表演带来的乐趣。
(四)影子秘密
“影子怎么来”“影子怎么变”是孩子们探究的核心。通过反复尝试、情景化实验以及趣味游戏,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展开饶有兴味的探索,逐渐发现光与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如:“光”是产生影子的必备条件、光源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有规律可循等现象背后的规律。
四、推进举措
要有效地推进主题就必须在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推进策略,做到既不代替幼儿思考不控制幼儿的行为,又善于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活动主题层层推进使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的推进举措是:
(一)优选绘本,挖掘主题活动绘本资源库
我们以《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为切入口,优选了适合中班年龄段,有利于帮助我们主题前行的绘本《我的小影子》《跟着我,影子》《调皮的影子》等,孩子们在和影子做朋友的同时,开始尝试去探究自己的影子,创编我和影子的故事。
(二)动态环境,及时丰富和跟进区域材料
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布置是本主题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依据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有目的、分层次地布置相应的材料,使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积累光与影的经验。为了让孩子们研究光的穿透性,前期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带洞和无洞的各种图片,孩子们玩了一次不感兴趣了,即使图片再多,达到的效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光能穿过有洞的地方。这使主题的开展停滞不前,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将区域游戏开放化、活动化、互动化,同样是探究光的穿透性,我们给孩子提供了纸杯和工字钉,孩子们可以任意设计图案打孔,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这无疑对我们的主题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我们初定的主题开展思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更多是给孩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制造影子的活动,我们给孩子提供了手电筒,影子的秘密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彩色玻璃纸,影子的游戏则是把孩子们直接带到有阳光沐浴的户外,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更是教会了我们。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形式:第一阶段,注重让孩子仔细观察、比较,在交流互动中梳理归纳出影子的一般特征;第二阶段,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安排合适的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材料的操作,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自己的操作结果,从而积累起有关光与影的经验;第三阶段,结合生活,将光影的经验运用到各个领域,有了明确的步骤,使我们的主题进行得很顺利。
(四)家长资源的利用
我们集结家长的力量,手电筒、节能灯、透写台、发光玩具、帐篷等,每位家长都参与到我们主题的进展中,给我们主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无疑给我们主题的开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