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理念;兴趣;多媒体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备课上要创新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没有创新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教师所备的课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一是备课时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即教学目的要创新;二是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即教学过程要创新;三是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增加创新意识,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四是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五是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而不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六是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入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灵活运用新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要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要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还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識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理念;兴趣;多媒体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备课上要创新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没有创新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教师所备的课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一是备课时要以教材内容为根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即教学目的要创新;二是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即教学过程要创新;三是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取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增加创新意识,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四是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五是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而不是作为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六是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入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灵活运用新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要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要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还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識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