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患者正逐年上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22%。便秘不仅会让人情绪紧张,出现睡眠障碍,更会导致痔疮和肛裂,甚至加重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结肠癌等癌症风险。
三大病因成便秘“推手”
张信阳医生认为,有三大病因是慢性便秘的“推手”即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其中,器质性疾病和药物相关的原因常常是引发继发性便秘的“惯犯”。而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别名“原发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在临床上也更为常见。
定期做排粪造影、结肠镜检查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强调,合理的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首先,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其次,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最后,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张信阳医生建议广大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有或曾经有过便秘问题的老人)定期做排粪造影、结肠镜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因为结肠肿瘤常常会导致便秘。“有解大便困难、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肛门坠胀、排便时有会阴及腰骶疼痛等的病人要做排粪造影,就是将钡剂模拟粪便灌入直肠内,通过X线透视观察钡剂排出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功能变化,可鉴别诊断便秘的原因。做排粪造影检查不痛,但需患者配合忍住‘大便’。而且我们还在临床上发现,便秘严重的老人,相当一部分存在肠道息肉或肿瘤的情况。所以,老人出现频繁便秘时,最好到医院做一下肠镜,看看肠道是否正常。我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如果之前从没做过肠镜,最好做一次,家族有肠癌患者的人,这一点尤为重要。”
长期服泻药可诱发结肠黑变病
张信阳医生表示,一旦发现便秘,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合理用药、对症治疗,不建议自行购买、使用市面上的一些通便药。
张信阳医生说,不少老人一旦经常出现便秘,会习以为常,长期靠泻药通便。殊不知,泻药的作用只是临时解决便秘,有些老人甚至需要靠几种泻药维持排便。“事实上,我们绝对不赞成长期用泻药,除了延误疾病诊治,还会导致结肠黑变病。这是因为,一些泻药含有一种叫做‘蒽醌类’的成分,该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结肠变黑,也就是医学上说的‘结肠黑变病’,黑变的肠黏膜比正常的黏膜容易发生腺瘤性息肉和癌变。”
改善便秘,生活中该怎么做
张信阳医生建议,首先,饮食上改善肠道环境是关键。食物要尽量丰富,为肠道提供多样化的菌群,尤其是增加益生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可以使益生菌增殖。在自然界中,许多蔬菜以及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富含丰富的益生元。在菊科植物的根茎中,富含的益生元最多,而且这种益生元对于肠道有益菌来说是属于基础型的营养物质,适合各类的益生菌。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有:青菜、豆类、香蕉、玉米、地瓜等。近些年,在营养科诊疗药方中,开始出现“菊粉”“大豆肽粉”。“菊粉”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几乎不能被胃酸分解和消化,只有在结肠中被有益微生物利用,从而改善肠道环境。“大豆肽粉”也可不经胃肠消化,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而且不受身体状况所影响。专家建议,是否需要服用“菊粉”“大豆肽粉”,还是到营养科就诊后才能确定,大家也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标注含有上述物质的保健品。
其次,坚持一定量的运动但不提倡剧烈运动。而且剧烈运动后,如果水分和微量元素补充不到位,对改善便秘并无帮助。张信阳医生说,一定要改掉吃饱喝足躺沙发的不良习惯,此时的躺卧对胃肠道有损伤,最好的休息方法是坐在餐桌边一家人再说说话。当然饭后半小时内也不要剧烈运动,可以缓慢地散散步,促进肠蠕动。很多老人家喜欢打太极,转腰抬腿,这也可以使肛门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排便能力。睡觉前的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蠕动,这也是值得坚持的好习惯,具体方法为:双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双掌一起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按摩,然后再逆向按摩,每次按摩100~120圈,力度以腹部有压迫感,能触到皮下肌肉纹理为宜,绕圈按摩结束,再用单掌贴紧肚皮,上下震颤数次,促进大肠蠕动。
再次,饮水充分。请注意,这里没用“充足”二字,意思是饮水量要因人而异,不必强调每天8杯或10杯。有的老年人肾脏代谢功能偏弱,就不能教条地要求饮水量。老年人还可以在饮食结构里安排流质食物,比如自制豆浆、米糊、粥等,也能保证饮水量。此外,可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这类食物可以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肠道蠕动。
最后,不要把书、报或手机带进卫生间。一方面它们会分散人排便时的注意力,延长蹲厕所时间;另一方面,卫生间是菌群较多的地方,不要人为增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