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工程机械不断地走向自动化,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率。但是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53-02
工程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加快工程进度和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同时又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重维修、轻管理,
一、当前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凸现的问题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完善
不少施工企业缺乏系统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淡漠、管理混乱,造成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设备使用混乱,责任难以明确。
2.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保养等环节未衔接上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基本上是“包用不包修”,操作上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没有定人定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虽然有制度,但没有具体细化、量化,责任模糊,执行不力。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应付了事,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则互相推卸责任。同时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让工程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甚至违章操作,使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在新工程中又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
3.管理及操作、维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都设立了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变化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不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设备可以工作,就让它满负荷运转,甚至24小时连续作业,停机保养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拖延了施工进度、降低了生产效益,有些企业购买先进设备舍得花大钱,但在管理及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上却很吝惜,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和维修跟不上。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大部分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往往局限于“坏后维修”,而对“预防维修”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不能早发觉、早预防、早维修,不少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修复利用,主观随意地报废,造成工程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相当严重。
二、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管理人员除了熟悉备件手册外,还应弄清每台设备的系列和型号等。在订购备件时向供应商提供所要定购的零件号,这样才能保证备件供应的准确性。同一种型号设备,由于出厂时期不同,其产品上所配用的零部件也会不同,管理人员还需注意备件通用性、互换性。
2.建立健全设备备件档案
各基层设备管理人员,将所有设备的资料统一建档并作好备份工作,通过档案可了解设备原始资料、供应商信息、使用维修情况等。防止设备使用几年后,因为设备管理人员的变动及操作人员的更换使设备需要维修和购买备件时找不到依据资料。
3.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
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上,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要加强对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针对性。
对机械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不但要包含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而且要包含日常使用情况和工作量的记录。以便分析、判断机械故障,及时而准确地消除故障隐患。
4.建立严格的设备操作和保养维修制度
工地普遍存在重用轻修的现象,设备常常超负荷运行,机械故障相应增多。设备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操作、保养、维修和备件库存。引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维修机制。“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故障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设备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设备故障的后果。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要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电力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
三、结束语
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充分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之间的配合,要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尽其责,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1]陈文志.谈工程机械维修[J].西部探矿工程,2005.
[2]李书柳.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
[3]罗杰峰.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清华培训,2010.
[4]李娜.建筑企业施工机械使用管理[J].建筑与预算,2008.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7-0053-02
工程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为加快工程进度和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同时又对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对工程机械重维修、轻管理,
一、当前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中凸现的问题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完善
不少施工企业缺乏系统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淡漠、管理混乱,造成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设备使用混乱,责任难以明确。
2.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保养等环节未衔接上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基本上是“包用不包修”,操作上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没有定人定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虽然有制度,但没有具体细化、量化,责任模糊,执行不力。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人员应付了事,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则互相推卸责任。同时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让工程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甚至违章操作,使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在新工程中又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
3.管理及操作、维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都设立了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变化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不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设备可以工作,就让它满负荷运转,甚至24小时连续作业,停机保养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拖延了施工进度、降低了生产效益,有些企业购买先进设备舍得花大钱,但在管理及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上却很吝惜,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和维修跟不上。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大部分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往往局限于“坏后维修”,而对“预防维修”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不能早发觉、早预防、早维修,不少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修复利用,主观随意地报废,造成工程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相当严重。
二、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管理人员除了熟悉备件手册外,还应弄清每台设备的系列和型号等。在订购备件时向供应商提供所要定购的零件号,这样才能保证备件供应的准确性。同一种型号设备,由于出厂时期不同,其产品上所配用的零部件也会不同,管理人员还需注意备件通用性、互换性。
2.建立健全设备备件档案
各基层设备管理人员,将所有设备的资料统一建档并作好备份工作,通过档案可了解设备原始资料、供应商信息、使用维修情况等。防止设备使用几年后,因为设备管理人员的变动及操作人员的更换使设备需要维修和购买备件时找不到依据资料。
3.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
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上,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要加强对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针对性。
对机械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不但要包含以往的维修保养记录、换件记录,而且要包含日常使用情况和工作量的记录。以便分析、判断机械故障,及时而准确地消除故障隐患。
4.建立严格的设备操作和保养维修制度
工地普遍存在重用轻修的现象,设备常常超负荷运行,机械故障相应增多。设备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操作、保养、维修和备件库存。引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维修机制。“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故障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设备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设备故障的后果。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要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二定三包”制度(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电力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
三、结束语
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充分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之间的配合,要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尽其责,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1]陈文志.谈工程机械维修[J].西部探矿工程,2005.
[2]李书柳.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
[3]罗杰峰.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清华培训,2010.
[4]李娜.建筑企业施工机械使用管理[J].建筑与预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