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不让我当“空巢老人”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72岁,是企业退休人员。我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在广州,大女儿在进贤,小女儿、小儿子都在南昌。
  2004年,老伴因脑溢血病世。此后,儿女们把以往对双亲的爱全部倾注于我。他们不让我独居“空巢”,小女婿说先到他那里住两年;大女儿说还是先到她那里住;大儿子要我长期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他说到弟弟、妹妹家住只能是短期、暂时的。
  后来,我选择了先去广州住一段时间。天有不测风云,我到广州不久就因大病住院,小女婿和小儿子闻讯立即丢下自己手头的事赶到医院,日夜轮流服侍我达45天;其他儿女、儿媳和女婿多次同时到医院陪护。我做心脏手术时,他们在手术室门口焦急地等候了13个小时。
  当我知道住院花费18万元时,不禁眼泪潸潸,提出立即卖掉我的全部房产。儿女们异口同声地坚决反对。大儿子说:“若这样做,我们良心何在?今后如何在别人面前做人?您只管安心养病,钱的事您不用管,我们会处理好的。”危急关头,大儿子勇挑重担,在弟弟、妹妹面前作出表率,大女儿、小女儿和小儿子也一致表示住院费不论我能报销多少,余下的大家来想办法。儿女对我一片孝心,他们兄弟姐妹之间互让互谅,我深感欣慰,在儿女的浓浓亲情呵护下,我没有“空巢”感。
  为了和儿女长期和谐相处,我立下了“三要”、“三不要”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即要生活自理,要节制花钱,要尊重晚辈的意见;不要胡乱怀疑、猜测晚辈的言行,不要唠叨、指手画脚,更不要苛求苛责。
  人老了,难免有思乡情结,广州虽好,可我仍想家。鉴于此,2008年6月底,大儿子专程送我回进贤后,我在大女儿家住了几个月,得到大女儿、大女婿无微不至的关照。去年入冬后,儿子考虑广州天气暖和更适宜我过冬,于是我又随儿媳到广州。启程前,大女儿说,你若在广州住不惯就回来,还到我这里来;小儿子说,无论何时回来,我去广州接你。
  我现在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幸福生活。究其原因,一是有可依可靠的儿女;二是有无悔无怨的人生,经数年不懈努力,我完成了回忆录??《回望来时路》,小女儿帮我作了文字修改并打印成册;第三点是最重要的:我分享着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果,心情舒畅,安度晚年,感到夕阳无限美。
  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
青年男女见面了,他强壮有激情,她美丽又纯洁,他们想组织家庭。如果说这是不变的主题的话,那,还有很多变化着的内容——他们的穿着,他们的谈话,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憧憬,他们所处的大环境。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我们复原了6个不同年代的相亲场景。爱情像生命一般是不变的,而时代是它的底色,看着这些变化的底色,我们微笑,我们沉思……    20世纪50年代—
Hepatitis C virus(HCV) affects 3%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It represents the main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is responsible for extra-hepatic complicat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value in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