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节好的科学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起来的,是为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预设、讨论、探究、交流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本文主要从如何引导学生预设实验、落实、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互动性科学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同构;探究;讨论分工;情感共融
我认为一节好的科学课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参与共同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在40分钟短暂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多方同构巧预设
多方同构是指在课堂的预设过程中,教师、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等多个维度共同建构而成。包括“教师与课标同构”“学生与课标同构”“教师与学生同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政策需要被落实到各个方面之中。
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一课为例,谈谈多体同构的预设过程。首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将本课目标定为:通过制作水钟、玩水钟,发现问题;能提出影响水钟测量时间因素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其次,由于学生对科学实验课都很感兴趣。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引导学生设置实验装置,利用实验装置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为主线,让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合作、生疑、探究、反思、拓展。至此课前预设的框架基本成型。再次,在上课之前我亲自多次进行对比实验,对影响水钟测量时间准确性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科学预设,在实验之前试着提出问题和假设。在汇报交流时,发现他们对自制水钟如何操作、控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在这方面及进行时循循善诱地指导。
二、分工探究落实处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教师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状态的碰撞,师生间思维的不断交锋、互动、发展的过程。
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对问题的讨论、研究。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让孩子们先讨论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先明白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方法,操作起来就会有实效。讨论完了以后,让他们自己分工,每个孩子都明确了任务,有的计时、有的操作、有的观察……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碰到了一些困难,我引导他们相互合作,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分工、合作学习。在交流时,有些方法没有讲清楚,有的小组互相合作的效果不好,需要再次指导。交流、讨论、探究是科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工、讨论、交流时,老师的巧妙讲解显得很重要,要做到简洁明了,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共融显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出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高效率地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思路能否打开,情感能否释放。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快乐、民主的学习环境。
教学《用水测量时间》时,学生在制作水钟和测量的过程中,就存在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果不及时对学生此时的学习情感状态进行鼓励,将对后面的探讨产生影响。于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针对水钟能否计时?受到哪些因数的影响?同学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我问学生:“为什么测10毫升、5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不大而测10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大?”学生思考了良久后,有学生说:“刚开始实验时,杯子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压力,滴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均匀,到了实验结束时,杯子中水的高度低压力小,滴水的速度比较慢。”整个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的,以激发和鼓励为主,从而激发教师与学生情感及时同构的自然状态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有一种自信感、愉悦感,他们毫无拘束地去学习、探索,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
四、师生评价生共鸣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师生间多元评价同构与教学过程中,引发教师和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由内隐到外显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双赢”。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课堂反馈的情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用水测量时间》过程中,学生在知道影响水钟测量时间的因素后,能够再进行实验,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在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还引导学生从如何一步步制定计划、实验的,实验过程中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各个小组实验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互评。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可以了,实验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组内合作意识。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懂得评价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促使他们顺利到达科学彼岸的重要一环。
教師和学生之间共同构建是为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学生科学素养。从预设、探究、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互动性科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实验材料,小组分工讨论,实验论证。这不但是关注每一个人的课堂,更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命素养成长的课堂。
【关键词】同构;探究;讨论分工;情感共融
我认为一节好的科学课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参与共同构建起来的。这种构建在40分钟短暂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多方同构巧预设
多方同构是指在课堂的预设过程中,教师、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等多个维度共同建构而成。包括“教师与课标同构”“学生与课标同构”“教师与学生同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政策需要被落实到各个方面之中。
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一课为例,谈谈多体同构的预设过程。首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将本课目标定为:通过制作水钟、玩水钟,发现问题;能提出影响水钟测量时间因素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其次,由于学生对科学实验课都很感兴趣。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引导学生设置实验装置,利用实验装置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为主线,让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合作、生疑、探究、反思、拓展。至此课前预设的框架基本成型。再次,在上课之前我亲自多次进行对比实验,对影响水钟测量时间准确性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科学预设,在实验之前试着提出问题和假设。在汇报交流时,发现他们对自制水钟如何操作、控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在这方面及进行时循循善诱地指导。
二、分工探究落实处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是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教师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状态的碰撞,师生间思维的不断交锋、互动、发展的过程。
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对问题的讨论、研究。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让孩子们先讨论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先明白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方法,操作起来就会有实效。讨论完了以后,让他们自己分工,每个孩子都明确了任务,有的计时、有的操作、有的观察……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碰到了一些困难,我引导他们相互合作,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分工、合作学习。在交流时,有些方法没有讲清楚,有的小组互相合作的效果不好,需要再次指导。交流、讨论、探究是科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工、讨论、交流时,老师的巧妙讲解显得很重要,要做到简洁明了,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共融显状态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出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高效率地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思路能否打开,情感能否释放。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快乐、民主的学习环境。
教学《用水测量时间》时,学生在制作水钟和测量的过程中,就存在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果不及时对学生此时的学习情感状态进行鼓励,将对后面的探讨产生影响。于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针对水钟能否计时?受到哪些因数的影响?同学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我问学生:“为什么测10毫升、5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不大而测100毫升水的用时组与组之间的误差大?”学生思考了良久后,有学生说:“刚开始实验时,杯子中的水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压力,滴水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均匀,到了实验结束时,杯子中水的高度低压力小,滴水的速度比较慢。”整个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的,以激发和鼓励为主,从而激发教师与学生情感及时同构的自然状态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有一种自信感、愉悦感,他们毫无拘束地去学习、探索,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
四、师生评价生共鸣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师生间多元评价同构与教学过程中,引发教师和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由内隐到外显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双赢”。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课堂反馈的情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用水测量时间》过程中,学生在知道影响水钟测量时间的因素后,能够再进行实验,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在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还引导学生从如何一步步制定计划、实验的,实验过程中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各个小组实验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评、互评。让学生知道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可以了,实验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组内合作意识。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懂得评价是为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促使他们顺利到达科学彼岸的重要一环。
教師和学生之间共同构建是为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学生科学素养。从预设、探究、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互动性科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实验材料,小组分工讨论,实验论证。这不但是关注每一个人的课堂,更是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命素养成长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