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后续课程探析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为一年,加之高职生源英语基础薄弱,要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困难很大。因此,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对于一年期高职英语的后续课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后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职业英语
  作者简介:苏玉仙,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07-03
  一、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教司在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9年10月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1]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保证高职英语课程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应该按照《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建议,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为一学年,两个学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且技术工人的收入及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在国人眼中上高职就意味着层次低,是无奈之选。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招生难,生源文化基础大大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較差,英语课程为典型代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大专层次,学制设置普遍是三年。多数高职院校的第六学期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半。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以及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极少数院校达到了一年半或两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并提出了积极推进高职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环节较多,理论课程较少。基于此,自2005年以来,大部分高职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数被大大压缩,英语课程由原来的4个学期(200课时左右)压缩为2个学期(120多课时)。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两极分化情况突出。笔者对所在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和2011级非英语专业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了初步统计,两个年级学生的高考成绩情况十分相似。其中,及格成绩90分(满分150分)以上的不足20%,80分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1/3,60分以下的占1/3,60-80分段约占总人数的1/3。面对这样的现状,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领会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大胆改革英语教学,突出应用性特点。
  二、高职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英语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此,高职英语新的课程目标是:(1)继续全面贯彻“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并以培养“实用能力”为主攻方向的总体目标;(2)进一步完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贯彻“加强实用、加强表达、加强听说”的要求;(3)以“双证书”为目标,完善高等学校应用能力A或B级教学考试,并在此基础上与行业指导部门合作设计“职业英语考试”,作为教学考试的延伸。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定位,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应该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点。当前,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教学已日益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主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上规定为高职英语开设以ESP课程为代表的后续课程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于高职英语总课时太少,致使许多学生刚入英语门,而英语课却被迫中断,并不久就会忘掉。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一些选修课,例如在第3、第4学期开设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两年英语学习不断线,但毕竟覆盖面太窄,而且选修课学时一般是必修课的一半且约束力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合格率,一直徘徊在仅高于全省平均通过率的几个百分点,难以大幅度提高。尽管过级考试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目前我国的各级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下,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等级证书很看重。若大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英语等级证书而影响其就业,那英语教学也不能证明是成功的。这个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高职英语后续相关课程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现实基础
  高职英语又称为高职公共英语,是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设置为一年,称为通用英语学习阶段。但高职教育在我国是高考的第五批次录取,也是最后录取批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很低,而且层次差异大,少部分学生几乎是没有基础。鉴于我国特色的高职生源情况及课程设置时间来看,要达到培养目标以及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开设后续课程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大胆改革,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和工具。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目前,针对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关于开设什么样的英语后续课程,国内英语界学者主要提出了三个方向:专门用途英语(ESP)、分科英语、大学英语通识。专门用途英语(ESP)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为高职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指明了方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已日益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的主流,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 1987)。Hutchinson强调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学习,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一部分专业英语技能。[2]因此,专门用途英语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输入,以及与专业目的相匹配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国学者Hutchinson和Waters是最早对专业英语(ESP)的概念做出论述的。他们认为,ESP的形成是3个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英语不断发展以适应特定需求,语言学及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他们指出,这3个因素似乎都指向语言学习中日益发展的专门化,ESP真正有效的教学原则必须基于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我国学者陈莉萍对ESP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她认为,ESP的存在有3个理论依据:(1)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2)有关语体、语域方面的研究成果;(3)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交际工具,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3]因此,ESP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专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使用。由此可见,陈莉萍的论述基本上与Hutchinson和Waters所提及的前两个因素相一致,是对这两个因素的具体化。功能语言学也是ESP的主要理论依据。[4]尽管目前人们对ESP理论的认识、探讨还不深刻,尚未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但这并不能否认ESP存在的必然性。也正是由于ESP的存在,才使满足学习者不同目的的英语需求成为可能。
  专门用途英语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国内学者讨论更多的是学术英语。专业英语是用英语讲解比较浅显的、通用的、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所修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的英语表达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5]职业英语(EO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是指在某一特定工作环境或职业中所使用的英语。其目的性和实用性更强,因为职业英语主要是就工种而言的。这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以“就业需求为核心”不谋而合。
  四、高职英语后续课程的设计思路
  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设置以及生源的文化基础实际,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职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与某种特定学科、职业相关的,而且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的目标和特殊的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是从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阶段的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向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的过渡和延伸的。[6]因此,ESP是实现基础英语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到全面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的课程表现。
  高职英语的最佳后续课程可以设置为职业英语(EOP),通常被称为行业英语。这是因为职业英语能够满足两个要求:(1)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满足社会需要、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2)实现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自然过渡,让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行业英语的普遍规律和日常交际会话,即经过职业英语的衔接,自然过渡为专业英语学习。[7]
  综合以上因素,高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可设计为如下学习模块:基础(通识)英语2+职业(行业)英语1+专业英语1,共开设4个学期或3个学期,总课时在180-200学时之间。这样,可保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与此同时,英语学习模块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较为灵活地设计。例如,模块一:基础英语(2学期),第1学期48学时、第2学期48学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模块二:基础英语(1学期),96课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
  开设一学期的职业英语,主要是作为后续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课程。诚然,由于不同高职学院的专业和特色差异较大,高职英语课程模块具体是开设4学期还是3学期,需要根据不同高职学院整体课程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英语课程模块可以设置为3个学期,即模块二:基础英语(1学期),96课时;职业英语(1学期),48学时;专业英语(1学期),48学时。这样,既可兼顾专业课程设置,又可强化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完整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是“基础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这不仅契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而且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多层级的实际,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总之,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但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普遍为一年,既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的最低课时标准,也不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情况。加上不少高职英语教学继续重复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综合以上因素,要顺利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困难较大,那么,高职英语走向职业英语教学的道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Hutchinson,T &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St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4]Robinson,P.C.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91.
  [5]蔡基剛.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6]黄萍.ESP教学法与课程设置的发展与趋势[R].重庆: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研究基地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所,2012.
  [7]王朝晖,廖国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ESP课程的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128-129.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中情景教学模式概念的阐述,得出情景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的特点;分析中外两所学校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案例,梳理其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不同角度,由此发现情景教学模式在运用时产生的共同问题;进而结合现实背景和三大理念,得出情景教学在成人教学中运用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终身教育;情景教学模式;澳大利亚  作者简介:袁瑀,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时代,高职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尤为明显,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备受学生欢迎。比较后现代课程观和微课程设计特点发现,两者密切相关。围绕后现代课程观“4R”课程标准,提出了高职综合素质微课程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职;综合素质;微课程设计;后现代课程观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
期刊
摘 要:终身教育观念的大力推广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看法及对成人教育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交网络工具也被广泛的运用到成人教育中。阐述社交网络工具对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及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分析微信和百度百科等新兴的社交网络工具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社交网络工具;微信;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段冬利,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
期刊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教育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公益机构等主体渠道,以闲暇生活教育传递、参与、陶冶等方式从闲暇生活知识、态度、价值、技能等内容入手,建立起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企业以人为本机制、社区协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主教育机制为保障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教育;对策;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叶玲,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副研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当前及今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路径,鉴于以往资源建设中存在着共建共享共管难,资源的重复、离散、孤立、低水平建设等现象,以课程组的视角从实践维度论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可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师资业务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课程组  作者简介:张国民,男,浙江金融职
期刊
专题探讨·不断求新的成人教育研究  主持人按语:由于成人的社会性,成人教育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如青少年学校教育一般,被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甚至趋于保守的人为环境之中,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呈现纷繁复杂的样态,并且和社会的变化演进有着最为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很多“新”问题以及社会变化的“新”影响,往往首先在成教领域中展露,对“新”问题敏感,积极采用“新”视角和“新”方法,是成人教育研究的必然。本
期刊
摘 要:以用友ERP-U8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例,从软件安装、操作、课堂教学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实验教学;用友;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NDJC038YB)  作者简介:桑滨,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 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windows server 2008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从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开放学习环境构建、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于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windows server 2008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行动导向;综合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农民工转移进城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城市的融入问题。而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关键,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缺乏统筹协调、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为此,要加强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农民
期刊
摘 要:在中职语文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以古代诗文教学为例,运用设置问题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创设诵读情境等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古代诗文  作者简介:彭召军,女,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65-02  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