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快乐》是粤教版选修模块4收录的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的一篇哲理意味浓厚的文章,语言独特,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带有讽刺。作者的视野极为开阔,思路奔放,文章由此及彼,由正而反,由反而正,左右逢源,变幻不定,文意层层见深。我给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为“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幸福快乐观,体会钱钟书散文幽默风趣、机智讽刺的语言风格和魅力”。但要在一节课之内达到这个目的,关键要以学生理解课文为前提。理解课文要看两点:1.学生自身对快乐的体悟;2.是否有兴趣研读原文。根据这两点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步骤。
一、诉“苦”“乐”把握文意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回顾”自身对快乐的感觉,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小时侯个个都曾每天咯咯笑个不停,也就是说那时的你们每天是多么的快乐,你们现在依旧每天很快乐吗?”无须约定的,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快乐!”我紧跟着问:“为什么?”“发牢骚”的机会来了,很多学生都恨不得一倒“苦水”,很快有七、八个学生纷纷“诉说”。看看“苦”诉得差不多了,我在表示理解的同时又让他们谈一谈对快乐的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发言归纳了一下,大概包含了课文的三个观点:快与乐的关系;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一切快乐享受,都取决于精神。
二、比看法树快乐观
为让学生全面把握文意,归纳解决文章结构问题,我让学生把他们所提到的观点与钱钟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说得更值推敲。或许有了“比较”心理,学生看课文时极为细致,精神也极为集中。很快地,他们就把文章的其他两个观点(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发现乐由心造,是文化的进步)找出来了。学生在经过比较之后也很快理解五个观点的关系。这样经过词语的解释——论断的生发——观点的延伸……不断地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在辨析关系中领悟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幸福快乐观。
三、品语言 体悟精妙
看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的样子,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试阐述课文观点“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我在几个平时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的差强人意的阐述之后给出课文的几个喻体,然后再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当然,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无论怎样搜肠刮肚,还是达不到大师钱钟书的艺术。带著一种或比照或考究或是虔诚的心态,学生们去揣摩钱老机智讽刺的语言更是乐此不疲了。最后我再精选钱老的几则妙喻更让学生深切领略到我国这位有着“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的智慧君王的语言风格和魅力,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这节课因文意个别地方有些费解,原以为课会上得很被动,但结果却完成得很令人满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气氛轻松活跃,学习效率颇高。我只在起承转合之处提点提点、鼓动鼓动,真的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关快乐人生的引路人。不会像一些课教师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学得昏头转向。可以说,这节课在同类课文中是效果最好的一节,下课时学生们还拿着课本津津有味、互相逗趣的情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想想整个教学过程,最关键的就是三个步骤中学生所做的都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第一个问题关于诘问学生是否快乐直接关注着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触动情感与灵魂是最能引起人的动力的;第二步骤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钱钟书的进行比较;第三个步骤把自己组织的语言与钱老的进行比照,三个步骤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调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并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整节课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即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正是这种关注学生实际,激发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诉“苦”“乐”把握文意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回顾”自身对快乐的感觉,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小时侯个个都曾每天咯咯笑个不停,也就是说那时的你们每天是多么的快乐,你们现在依旧每天很快乐吗?”无须约定的,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快乐!”我紧跟着问:“为什么?”“发牢骚”的机会来了,很多学生都恨不得一倒“苦水”,很快有七、八个学生纷纷“诉说”。看看“苦”诉得差不多了,我在表示理解的同时又让他们谈一谈对快乐的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发言归纳了一下,大概包含了课文的三个观点:快与乐的关系;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一切快乐享受,都取决于精神。
二、比看法树快乐观
为让学生全面把握文意,归纳解决文章结构问题,我让学生把他们所提到的观点与钱钟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说得更值推敲。或许有了“比较”心理,学生看课文时极为细致,精神也极为集中。很快地,他们就把文章的其他两个观点(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发现乐由心造,是文化的进步)找出来了。学生在经过比较之后也很快理解五个观点的关系。这样经过词语的解释——论断的生发——观点的延伸……不断地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在辨析关系中领悟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幸福快乐观。
三、品语言 体悟精妙
看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的样子,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试阐述课文观点“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我在几个平时作文水平不错的学生的差强人意的阐述之后给出课文的几个喻体,然后再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当然,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无论怎样搜肠刮肚,还是达不到大师钱钟书的艺术。带著一种或比照或考究或是虔诚的心态,学生们去揣摩钱老机智讽刺的语言更是乐此不疲了。最后我再精选钱老的几则妙喻更让学生深切领略到我国这位有着“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的智慧君王的语言风格和魅力,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这节课因文意个别地方有些费解,原以为课会上得很被动,但结果却完成得很令人满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气氛轻松活跃,学习效率颇高。我只在起承转合之处提点提点、鼓动鼓动,真的只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关快乐人生的引路人。不会像一些课教师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学得昏头转向。可以说,这节课在同类课文中是效果最好的一节,下课时学生们还拿着课本津津有味、互相逗趣的情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想想整个教学过程,最关键的就是三个步骤中学生所做的都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第一个问题关于诘问学生是否快乐直接关注着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触动情感与灵魂是最能引起人的动力的;第二步骤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钱钟书的进行比较;第三个步骤把自己组织的语言与钱老的进行比照,三个步骤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调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并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整节课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即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正是这种关注学生实际,激发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