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谷的新居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属横断山系川西高原区,全州平均海拔4500米,总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共辖18个县,2846个行政村,100余万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全州多高山峻岭、深沟峡谷,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群众生存条件极差。
  据调查,甘孜州90余万农牧民中有近20万人居住在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生存环境脆弱地区,只有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才能彻底摆脱贫困。200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约3.8亿元,在甘孜州18个县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7万余人从中受益,基本摆脱了贫困。特别是在得荣县因都坝成功实施的集中搬迁试点,为甘孜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困难重重劈荆棘
  得荣县位于甘孜州西南部,川、滇、藏接合部的金沙江河谷地带,降雨量严重不足,年均不到300毫米,素有“太阳谷”和“四川边城”之称。全县人口仅有2万余人,但绝大多数农牧民居住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带,靠天吃饭、靠山养畜,耕作制度仍处于二牛抬杆的原始状态,农牧区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住房难、增收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的“八难”问题十分突出。
  从1984年起,得荣县开始实施扶贫搬迁,进行生态移民。该县以解决水源为突破口,开发低海拔的成片地块,规划小城镇,让散居在高山地区的农牧民移民到这些小城镇集中居住。
  2003年,县委、县政府工作组在多次实地考察、充分论证基础上,果断提出了生态移民、综合开发因都坝的思路。
  因都坝开发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宣传动员的初期,老百姓却一时难以理解,出现了不支持、不配合、不主动的思想状态,而且坝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四周可开垦宜林荒坡3365亩,需要逐步搬迁高山、半高山群众600户3000余人。从当时的扶贫成本来看,人均投入资金太多,易地搬迁看起来并不划算。


  虽然成本高,周期长,困难大,百姓不理解,但得荣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毅然决定无论代价多大,都要通过集中搬迁的模式,一劳永逸地解决最困难群众的生存问题。从长远来讲,在一片荒芜的因都坝启动一项庞大的移民工程。一个多亿的投入就能彻底解决2000多人世世代代的贫困问题,实施因都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思路不容置疑。
  全县联动保工期


  为切实做好因都坝搬迁宣传工作,让搬迁农户从思想上放心、行动上自愿积极,得荣制定完善了土地、山林权、税收、户籍、对口支援、建房补助等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后,进行了广泛宣传,讲解项目实施重大意义,提高了广大群众自愿参与工程建设、自愿搬迁的积极性。同时,该县逐步落实了户籍、入学、养老、社保、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切实解决了搬迁户后顾之忧。
  2013年12月,因都坝生态移民工程正式启动。原四川省省委书记杜青林要求“要高起点、高标准修编提升规划,高质量建设,把因都坝建设成为四川藏区集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康集镇建设为一体的示范样板工程”。
  得荣县按新农村建设内容,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种养业为重点,在省、州专家评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了《因都坝易地扶贫搬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因都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迁建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等规划设计,为项目高标准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坝区建设中,四川省以工代赈办解决了1200万元的启动资金,使坝区开发顺利起步。在省、州大力支持下,得荣举全县之力,狠抓因都坝水利、交通、土地开发、社会事业等,再次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秉承着不顾社会压力,不顾个人得失的信念,全力以赴地推进了因都坝移民安置点的建设。
  通过十年的努力,因都坝成为了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点,项目累计整合水利、国土、交通等行业部门资金1.4亿元左右,重点实施了33公里的引水管道,19公里的灌溉渠,蓄积1.5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整治开发土地3690亩,坝区公路30余公里,输变电线路12公里,完成了乡政府、卫生院、学校、基层派出所、法庭等基层职能单位的搬迁。最终,因都坝集中搬迁安置了256户2300名最困难群众,一个生机勃勃的搬迁点已经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搬迁安置促脱贫
  搬迁之后,村庄的改变立竿见影。首先,群众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因都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的群众来自该县8个乡40余个村,由原来的各自为阵、零星居住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居住,随着因都坝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搬迁群众从思想上、言行上也逐步融入到良好的发展环境中,逐渐摒除了原来各自为政的小农意识,道德观、文化观和思维、生活、生产、言行方式也随之得到了较大改变。
  其次,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宽。因都坝开发有效解决了水利、交通、电力、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坝区的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并确立了以培育葡萄酿酒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引进了太阳魂酿酒葡萄酒业公司,为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 增收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另外,鄉风民风也日趋和谐。因都坝易地扶贫搬迁开发涉及40余个村256户,为便于管理,当地建立健全了因都坝村管理委员会基层组织,由乡指派一名副乡长担任支书、乡干部担任村长,制定和完善了村民公约和村民规定,严格实行牲畜圈养,规范了村民言行举止。并以设置的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挂牌成立了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业管理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管理民主、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6月22日至24日,甘肃省长刘伟平在陇南市调研时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举措,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抓好新型城镇化试点,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近年来,陇南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初显。刘伟平实地察看了“淘宝中国-陇南馆”线上线下筹备和建设情况,并到成县索池乡大草湾村详细了解了网店运行和
期刊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古语百余年来影响广泛,尤其受到政治家、战略家的重视。  “全局”和“一域”,就是大局和小局。某一领域的问题,只有在打破各个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不同领域的普遍联系中,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此中核心就是一个“谋”字,谋深则站得高看得远,谋浅则成井底之蛙。  当前扶贫工作契合此理。首先是全国扶贫“一域”和全面小康“全局”的关系。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缺口”,是
期刊
2014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刻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5号文件”)的第一年,是精准扶贫的开局之年,是社会扶贫的创新之年。扶贫工作在新的起点上高位推进,机制创新取得突破,重点工作全面铺开,片区规划顺利实施,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扶贫工作,多次看扶贫、讲扶贫,提出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
期刊
2014年6月26日下午,国务院扶贫办与全国工商联扶贫联席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首先会见了出席此次扶贫联席会议的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副主任王国良一行。  会上,刘永富介绍了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以及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对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提出了建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介绍了工商联开展扶贫工作的历程,分析了
期刊
贫困问题往往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且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贫困地區的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常常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使得自然环境被破坏,反过来又影响到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面源污染、土地退化、工业化污染等等现象,使当地人的生存条件变得更加艰难。  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期刊
自2010年与重庆结对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广泛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政府援助、企业合作、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3年,山东省共筹集政府援助资金4230万元,启动扶贫开发项目48个;借
期刊
贫困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目前,我国有很多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扶贫开发如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是今后扶贫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此,《中国扶贫》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  《中国扶贫》:有人说我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您如何看待这个数据?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是否有这么高的重合度?  王晓毅:我对这个数据有点怀疑,应该是
期刊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指导意见》,确定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在帮扶工作中,广州市教育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安排中职学校与黔南州全部13所中职学校结对,探索出帮扶黔南州教育事业发展“三个到位”、“三个打造”、“三个结对”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个到位”推动教育大业健康发展  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和黔南州教育的帮扶对接,广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屈哨兵为组长、副局长
期刊
2011年来,四川省巴中市立足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区域实际,坚持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市的总任务,以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六大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6”连片扶贫开发。通过与片区建设同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活动,选派驻村干部进驻片区贫困村,在“四突出四解决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的先导性、关键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干部选派、组织领导、监督约束、履职规范等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驻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赢得了被帮联旗县区、嘎查村及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人员制度全配齐  在驻村帮扶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