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册页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蝉
  读唐代张乔的《蝉》:“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蝉声一悲,翅膀一抖,凉风别离,仿佛目睹了一幕人世间的悲凉。
  其实,蝉鸣声一缕最好,孤,独,细,欲断将断,欲断未断,像藕之丝连,像国画或者书法里的飞白,韵味十足。
  蝉声多的时候,显得喧嚣,显得浊、硬、乱。像一团乱麻,你不知如何解开。又像工厂车间车床上做零配件时,旋转飞溅的火花,一闪一闪,一圈一圈向四周飞去——无数个坚硬飘散的彩色的金属碎片,金属性的声音的碎片。
  盛夏过去了,秋天来临了。世间的事物大多一样,盛极而衰,蝉声亦然。秋天来了,蝉声也残了。白居易说:“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在黄昏,无边的斜阳下,山远,水远,飞鸟也飞远了,草木似乎也在远去。一些很近的东西,似乎也显得远了。蝉声似乎随时会消失,但其实依旧余音缭绕,还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的。
  天空辽阔,江湖遥远,大地迢迢。暮色苍茫中,世界仿佛变大了,变胖了,变虚了。一缕一缕蝉声,显得很静很静。这时的蝉声,似乎变成了“禅声”。仔细听,感觉没有意思,不经意间听到,又似乎有一些意思。但具体什么意思,又说不出来。真的说出来了,又似乎早已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月光下,青桐的细枝上,一只秋蝉叫一会儿,停一会儿,然后又叫一会儿,又停一会儿。断断续续,续续断断,淅沥沥地像细雨打芭蕉。有人听到了,有人没听到。再晚些,露水降下来了,一切似乎都无声无息了。但青桐的叶子和树枝都湿了,树下的那丛野草也潮了,上面落了很多细碎的月光。
  桂花
  这个春天都没怎么看花,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一不留神嗖地一下过去了,转眼到了秋天,转眼桂花就盛开了。
  立秋后的某一天,晚饭后,感觉有点无聊,一个人到府山公园独自徘徊。却不想被空气中桂花的香气所萦绕,无聊中突然有了兴致,便顺着香气不知不觉来到一片桂花树前。那阵阵初秋暮晚的桂花香,浓郁热烈到让我无奈的程度,像是某种隐隐的悸动。我不由想起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在郁氏的小说中,除了《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最喜欢这一篇。郁达夫不但是天才的小说家,更是天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或许我也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而《迟桂花》本来也就是一篇怀旧的作品。由郁氏的《迟桂花》,又想到了郁氏的不知所终,不知魂归何处,至今也不知道他是否回到了富阳的故乡。
  桂花的芳香,缠绵,醇厚,从桂花树上阵阵袭来,又从府山公园的上空阵阵溢出,让我觉得有点恍惚。这香味让我觉得性感、露骨、销魂,让我觉得生活在这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一瞬,我觉得自己似乎尤为年轻,青春犹在,独自高兴一回。
  王维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宋之问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其实,桂花的芳香,无意间闻到才是最美的。
  秋天既然到了,用不了多久,也将会过去。大多数草木减缓或停止了生长的速度,开始自己的衰老。最后,该留下的自然会留下来,该离去的终归要离去。桂花也开始零落,一朵一朵,一片一片,下起了桂花雨,树冠下面的大地上一片金黄,树梢上残留的,最终将和天空一样变得空无一物。
  铜瓶里的一枝枯萎的芦苇
  去年秋天末尾的时候路过沙湾,在衢江边顺手折了一枝芦苇,回到家里顺手插到铜瓶里,秋天很快过去了,冬天也很快过去了。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铜瓶里的芦苇干枯了,失去了水分,变得金黄,变得愈加好看了。
  一枝枯萎的芦苇,它似乎没有生命了,可它仍在尘世,枝干锃亮,芦花苍苍,毛茸茸的,似乎比原来淡了一些,隐隐地似乎泛着一种来自天堂的温柔和洁净的光泽。
  这枝枯萎的芦苇,它通身的色泽,枯黄的色泽,深和淡的色泽,近乎于黄土,却比黄土素净。是那种久违了的遗忘了的朴素,是那种接近虚无的淡泊,是那种生生的实在,是那种姿态的低,却不卑微。
  这枯黄的色泽,淡而宁静,相对于《诗经》,相对于蒹葭苍苍,相对于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相对于水的渺渺泽润、风的抚慰、水鸟的嬉戏、蓝天白云的俯瞰,是微微忘却了干渴,忘却了悲欢,忘却了红尘,忘却了江湖,忘却了悲怆的命运和沧桑炎凉的人世。
  铜瓶里的这一枝枯萎的芦苇,干,轻,缥缈,仿佛让空气中也充满了“干枯”的味道;渺渺的,仿佛是虚空的“本质”一样的空气,和曾经历的,被微微隔开了。这一枝枯萎的芦苇,柔软而又坚硬,又微微有些遗世独立。
  寂静的落叶
  去年秋末冬初的时候,我回了一趟老家,大渊顶故居门前的那棵青桐正在落叶,四周一片静谧。似乎只有落叶才是真正寂寞的。
  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想,只静静看着门前青桐树叶飘落。
  一片,两片,三片,六片,七片,八片。两片叶片之间飘落的时间间隔不相同,不是急匆匆的飘落,而是那种悠闲的,不疾不徐的,带着姿态、带着那种优美弧线的飘落,离开枝条,好像大地本就是它的去往,它的归处。
  青桐的叶片青中带黄,黄中带褐带红,黄中带枯,有的还带着虫眼,不时地落几片,再落几片。
  再落几片。像故乡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每次回故乡,总会听说某某、某某某老人死了,他们大多是我认识的。他们就像这落叶一样飘落,飘零得无影无踪,再也不见了。
  也有的叶片,轻轻晃荡几下,欲落,却又没有落下来。像久病躺在床上的人,他们沉闷的咳嗽声,在房间里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在遍体鳞伤的风中低回,往往令我不忍卒听。
  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叶子没有落下来。
  有人走过的时候,有几片叶子才落了下来。
  似乎人的脚步声,人的那一点点动静,就会让叶子落下来。
  看着那些叶子寂静无声地落下,我似乎有些恍惚。那些青桐叶子似乎不是从树上,而是从天上,从天上落下来似的。
  坟茔
  秋天了,风大了,草黄了,草低了。“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吹草低也见坟茔。原野上,山坡上,草木枯黄,树木稀疏,一座座坟茔便抬起了头。
  人死为大,入土为安。
  大地上的泥土忽然高出那么一點点,就成了坟茔。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也就比大地上的泥土高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的高度,也是在逐年递减的。所以,坟茔每过几年是要添土的,如果不添,坟茔会越来越小,又变平了,一百年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而其实,每次添土,人添上去的不是土,而是记忆,就像是在做一个个恍惚的梦。
  坟茔上长野草,开野花。野草会比其他地方长得茂盛,野花呢,也会比其他地方开得灿烂得多。
  小小的坟茔,在春天显得生机勃勃。风吹草动,树木摇曳,坟茔好像要跑起来。大地如此辽阔,一个小土堆,能跑到哪里去呢?尘土在大地上飞奔,奔了一阵子,又停了下来,回到地上。坟茔一动也不动。
  一粒粒尘埃,飞到天空中,飞到草木中,飞到野花上,飞到衣服上,飞到头发上,飞到眼睛里,飞到泥路上的辙痕里,飞到小河的波纹里……一粒尘埃,也有自己的命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同样的一堆土,也有自己的命运。有的土属于人间,比如泥土筑的房子。有的土离人间就远了,比如坟茔。坟茔是跑出人间的土。
  坟也是会老的。刚筑的新坟,没过几年,看上去就很老了。人们通常把土坟称为老坟。祖父的坟茔就更老了,三十年前,我与父亲曾为他换过墓碑,添过新土。如今,父亲的坟头也长满青草了。那满山遍野的青翠啊,恰似我的忧伤。
  今年夏天,大哥来电话说,故乡要开山造田,祖父的坟茔只好迁到公墓里去了。一座经历过数十年风雨的老坟就这样拆了。老的记忆又被折断,新的记忆何以接续?在新的公墓里,能回忆什么呢?又能做些什么梦呢?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
  上天给人一条命,上天又把这一条命收回去了。上天给人一堆土。最后,上天把给人的那堆土也收回去了。那堆土,被重新交还给了大地。
  责任编辑:田静
其他文献
从早晨开始,我就提醒自己:该去买一条裤子了。天开始变冷,不能老穿那条浅色裤子。倒是有一条纯棉的裤子,穿着蛮舒服,但不知为何在屁股上破了一个洞;以往都是裤腿弄烂、裆部开线,这次裤腿、裤裆均好,却在腰下、屁股上的部位磨破,真不知它几个意思。  到下午,不买不行了。骑上破自行车转,不想小区门口便有,是临时来摆摊儿的,摆着不少,还有我中意的屁股上破洞的那种。一问,五十元一条,更加高兴,以往在商场、服装店都
期刊
念青夏格尔神山,就在眼前。  遍地蒿草,雪花纷飞。羊群低语,普氏原羚停止觅食加速奔跑,宛如一道闪电。  神山不会对所有人敞开胸怀。大湖北岸的念青夏格尔神山,是千年万年风霜雨雪的杰作,以苍天为背景的沉思者。永恒、庄严。  淡雪没有停止的意思,通向神山的路被冰雪覆盖,宽阔、明净,加悟才让岩羊般跳跃,攀上一处处陡崖……  几天前,加悟才让发现了雪豹的踪迹,我跟随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文靖博士,与加悟才让约
期刊
犁  犁,这是个含有会意成分的形声字,耕地的工具,需要依靠牛力来牵引。牛耕之前使用的是耒, 耒由木把和铁铲组成,一人拉,一人扶,生产力之低下可见一斑。犁就复杂多了,不用说当代的钢铧犁、机耕犁,就是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木犁,也可以就它做出一篇大文章来。  犁身可以分为四大件、三小件、两配件。四大件指犁辕、犁牮、犁底、犁把。犁辕是供牛拉拽的木杠,相当于汽车的大轴,用结实的粗杂木刨凿而成。松杉之类直纹
期刊
一  我起了个大早,驱车前往村子。  三个小时后,终于顺利抵达。  村名杨庄,由三个首尾相连的自然村组成,居民有藏人,也有汉人。记得二十年前,杨庄只三十来户人家,现在竟发展到了整整六十户。  在村口的白塔旁,遇到了堂弟道吉。  道吉人高马大,比我小七八岁,也就四十岁左右,但脸黑,皱纹多,背又驼着,看起来像五十几岁的人。他左手斜挎着背篓,右手持铁叉,在铲拾路边的牛粪。  我停了车,摇下玻璃窗问道吉:
期刊
阴阳师  阴阳师最初诞生在峚山脚下。阴阳师区别于凡人的特征是,如人体以鼻子为中线进行轴对称折叠,他们的身体一半黑一半白,可以左侧黑、右侧白,也可左侧白、右侧黑,后人称其为阴阳师。阴阳师分不同等级,初级阴阳师黑白之分不明显,只是隐约可感觉到;越高等级黑白越分明,最高等级的阴阳师一侧纯黑、一侧纯白。  阴阳师人数极少,他们的诞生与峚山出产的玉膏有关。阴阳师的祖上用玉膏浇灌丹木,经过五年的生长,丹木就会
期刊
一  夜深风寒,一城人静。写了“蒲宁寓”的灯柔和地亮在门外,等着深夜里前来叩门的人。  青石阶梯,古色木门,门上黄铜的门环,一一被灯光照着。头上是青瓦的门檐。踏进去,里面是一方小的天井,出天井往左,才真的进了院子。  下廊下火盆里的炭火已经烧得很旺。近前去,一团暖烘烘的热气扑来,扫去半身寒气。凳子是围着炭盆置好的,人这里才坐下去,那厢便有粑粑卷送上来,说,这夜深风寒的,怕是饿了,让在炭火上烤热了吃
期刊
一  强烈的阳光透过舷窗,打在翻开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内页上。阳光切出书页上的一块,照耀着其中文字:“旅途终于把你带到了塔马拉。你沿着两边墙上挂满招牌的街巷走进城市,眼见的不是物品,而是意味着其他事物的物品形象……”阅读使人困倦,机上的假寐又让我陷入杂乱无边的想象。我去往的是之前从未去过、从不知晓的一个县城。连续三个月因疫情对人员流动的严格限制刚被解除,六千米高空上飞机沉闷的肚腹内的乘客的脸庞全
期刊
三张床整齐地摆开。  住进去才知道,这本是两张床的空间。天花板上悬垂下来的两个离地不高的蓝色布帘子严重错位,暴露了这一切。床多了,帘子没有多,隐私只能遮挡得影影绰绰、犬牙交错。  最里边靠窗户,躺着一个瘦削老人,床头挂着吊瓶。老头八十一岁,来之前还和小他一岁的老伴种地。老伴十多年前患上了帕金森,偶尔会糊涂。这老两口的经历,给我一个错觉,那就是在土里刨食的人身體皮实,性命结实。老头的胆出了问题,被孩
期刊
儿子念中学时,他的同学家里面养了好多猫,其中有波斯猫。听说波斯猫的两只眼睛是两种颜色,是不是这个样子的猫就叫波斯猫,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因为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送到我们家的小猫确实一只眼睛是蓝色的,另外一只眼睛是琥珀色的,非常漂亮,一身白毛没有杂色,真正地被当成宠物养了。当时家里的房子已经换了,非常暖和还向阳,小猫来了之后还算享受,但却有点享受过分了。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它来的时候很小,就喂
期刊
白沟,在我老家东北方,距离百十多里,是一处以批卖箱包并各种小商品闻名的商镇。这地方,我去过两次,距今快三十年了。去之前对这地方了解甚少。集市上,有推着小车卖泥人的。老年人说,白沟河那边,出捏泥人的手艺人。我准备写武侠,零零碎碎读明代史,朱棣的燕军与朱允炆的中央军,曾在白沟河恶战。集市上卖衣裳的,大都去白沟进货。村里一位暴发户醉酒后,掏出手枪,冲天鸣放。据说,他的手枪,也是从白沟买回来的。  1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