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扶贫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本文介绍了地处湘赣边界地段,且属“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桂东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在桂东县实施旅游扶贫的战略,并探讨了旅游扶贫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对策,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桂东省;旅游扶贫;开发
旅游扶贫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农村许多贫困地区如湖南武陵山,四川九寨沟和黄龙地区,贵州西部的龙宫和织金洞,广西融水和龙胜县等地都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作为扶贫开发的手段而走上致富的道路,它们的实践证明了旅游扶贫不仅能给贫困地区“输血”,也能给贫困地区“造血”,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桂东县地处湘赣边界,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落后而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以至长期以来形成“英雄无用武之地”和“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局面。国家和当地政府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扶贫、经济状况有所改变,但离真正脱贫尚有一段距离。本文仅就旅游扶贫问题进行探讨。
一、区域环境特征
1.山地为主的自然环境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东北至东南面依次与江西的遂川、上游、崇义毗邻,西与湖南资兴市接壤,北与炎陵县交界,东西宽61.2km,南北长53.6km,总面积1451.56km2。
县境地处罗霄山脉南端,南岭山脉北麓,诸广山西翼,八面山东侧。境内群峰高耸、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平均海拔884m大小山峰571座,其中海拔1800m以上的就有227座,最高峰齐云仙2061m,最低点大地乡的园明庵291m,县城海拔824m,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65%,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大小溪流133条,其中较大的有泉江(注入赣江)、沤江(注入耒水)等。俗话说高山有好水。桂东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泉眼到处可见,据初步统计有2500余处。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为主,碳酸盐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呈零星分布。全县各地水质较好,未发现有毒害物质,ph值、总硬度和总矿化度均在国家标准之内,基本上均可直接饮用。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647.9mm,因地形海拔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由于纬度低,海拔高,山地多,植被好,对气候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
2.落后的社会经济现状
由于桂东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大都市,与外界交往少,仍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经济模式,现代农业对这里影响甚微,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又因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境内常遇“三寒二雨”(春季寒潮、五月倒春寒、寒露风、六月大雨、八月倒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往往是投入多、产出少。加上传统保守思想的制约,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长期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二、三产业。
桂东县1985年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多灾贫困县”;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0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延伸县,是全省重点扶持的16个贫困县之一,据调查,该县部分乡镇农民人平均纯收入还在500元以下,有少数村未通电,甚至还有一些村未通公路,实现经济的全面脱贫仍是一个较为艰巨的任务。
3.偏远地区的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偏远,设施落后。桂东县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大都市,且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崎岖,目前尚无铁路、航空交通,也没有可同航的水道。近几年来政府已投入较多资金改善交通状况,公路交通有较大改观,106国道、1813、1858省道等均已铺设柏油路面,从县城进入江西井冈山、隧道、赣州等地的公路也比较畅通。境内交通也比较畅达,从县城至各乡村大部分已有等级不同的公路。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旅途的舒适和安全,桂东县虽然可进入性大有改善,但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仍明显落后,大部分公路均为盘山公路,甚至有的路段有“抬头蓝天一线,低头河水咆哮”险峻。但若改善路面状况后,沿途观赏风景给人的感觉或许更多的会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旅游资源素描
1.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独特的地貌地形和环境特征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与资兴市及炎陵县交界,距县城85km,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重峦叠嶂,群峰高耸,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银杉、华南虎、云豹、金猫等珍稀动植物。当地民谣:“八面山,离地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其奇险可见一斑。“仙桥天乐”,位于普乐乡下庄青石洞白马山,又名仙女桥。两山夹峙,谷深数十米,一巨石长28m,宽两米有余,飞架两山之间,穹窿如卧虹。“壁洞飞烟”,位于四都乡角塘村,是一天然溶洞,洞口常有雾气涌出,当地群众凭此预占晴雨,洞内循环曲折,深不可测,幽黑无光。“龙溪瀑布”,位于新坊鄉龙溪村,山间地势险峻,悬崖峭壁,溪水自百余米高处飞泻而下,遥看如白练悬谷,又似银河倒挂,玉屑纷飞,雾气蒸腾。“仙人石田”,位于四都溪塘,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内宽敞,洞内石乳奇特,形态多姿,有石墩八座,传说为八仙团坐的地方。洞内小溪水流不竭,有石田数十丘,高低间错,塍界清晰。田头有石,田中水常清,如同有人耕作。”凤岭古松”,位于县城凤凰山北侧,五山延绕,连绵起伏。“玉女云鬓”在黄洞乡羊石坳山顶,因其山顶突出三峰盘结如鬓而得名。三台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南郊,三峰平列环拱,状若三台而得名,文峰塔巍然屹立于其上,环境幽静,站在顶上可俯瞰全城。还有石磨狭岭,“玉环待晓”,骑云仙,“老虎跳墙”,“将军脱甲”,双龙峡等奇特险峻的自然景观,其中一些伴有美丽的传说,如若亲临其境,你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功妙斧。 2.数量众多的人文古迹
境内发现古居居住遗址5处,古窑址2处,古城堡1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5处。主要有:园下山遗址,位于沙田镇文昌村,属新石器晚期古居住遗址,有石斧、纺轮等。万王城,位于黄洞乡清竹村烟竹堡,属山寨城堡,出土文物有硬灰陶、青砖、石砚等。大口窑,址在普乐乡矮排村,属清代陶窑遗址。聚龙居,俗名戏台背,址在贝溪乡,是一栋古居住遗址有大小屋百余间,中厅藻井彩绘,后有花厅格扇,司厅有慈禧太后题联一幅,正厅、司厅、书房、卧室、储藏室等一应俱全,典雅舒适。还有万寿宫、沙田戏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遗址、唐家大屋等则为毛泽东在桂东进行革命活动时的旧址。
3.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
全县林业用地10.8×104hm2万亩,占总面积的79.28%,森林覆盖率达60.5%,2002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银杉、水杉和30多种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密林深处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华南虎、云豹、金猫、猕猴、水鹿、金鸡、相思鸟等22种珍稀动物。山岗溪畔,生长着各种野生药用植物,有杜仲、厚朴、鸡脚黄连等名贵药材及1000余种中草药。几乎每户农家的门前屋后都有一片竹林,形成一道特色風景线。地形地势对地区气候的改造,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更是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4.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
名优土特产是桂东县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桂东县玲珑茶自1980年起连续9年获省级名茶称号;独特地理环境下野生的黄菌,是餐桌上独有的山珍;营养价值极高的花豆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过年期间酿制的黄糍更是独一无二的美食。此外还有玉兰片、白扁豆、金橘、晒烟、桃花菌、鸡冠菇、苦斋、蕨粉以及自家酿制的板鸭、香肠等。
三、旅游扶贫开发构想
从以上简历中可以看出,桂东县经济比较落后,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公路交通已比较完善,基础设施也有较大改观,又毗邻井冈山、东江湖等著名旅游景区具备经济和文化(科、教、文、卫、体)的综合性,旅游扶贫自然就既然能给贫困地区“输血”,又能给贫困地区“造血”,兼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综合优势,能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整体效应。因此在桂东县实施旅游扶贫,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1.总体战略与指导思想
在桂东县进行扶贫性质的旅游开发,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选择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发展地方经济;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毗邻地区联合开发,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争取让旅游业逐步成为桂东县的支柱产业,最终达到既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一些基本原则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1)以保护为前提,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原则。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扶贫地区普遍甚至唯一的优势,若不保护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艰难。(2)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方向的发展原则。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性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扶贫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其效应的持久性,那么在开发中必须注重长远利益,坚持近期,中期,远期开发相结合,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4)地方经济支持旅游的可承受性原则。开发旅游的目标是进行扶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旅游开发也需要地方经济的支持,在开发过程中不能舍本求末,必须在地方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开发。(5)特色原则。所谓特色,一言以蔽之:唯我有的东西。用十二个字概括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旅游开发必须知己知彼,避免与其他地方雷同,应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6)后发优势原则。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避免普遍性的错误,最大限度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联合开发,创新开发,高起点,高创意,高水平谋划,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2.旅游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
要使旅游资源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开发适于人们旅游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桂东县的旅游扶贫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开发生态旅游。主要以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奇山秀水,参天古木,珍禽异兽,崎岖古道,往往令旅游者流连忘返。同时当地宜人的气候,幽静的田园环境,也别具吸引力。特别是在夏天,漫步乡间小道,眼前连绵起伏的群山,绿油油的梯田,清澈的小溪,和着 流水声,偶有几声虫鸣鸟叫,带给你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景象,让你真切体会到心旷神怡、回归自然的感觉。
(2)休闲度假游。凭借当地凉爽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建带有娱乐,健身等配套基础设施的避暑山庄。目前能进行专程度假避暑的主要是经济宽裕、文化层次较高的中高薪阶层,所以避暑山庄从设施到各项内容都应具有较高品位,注重内涵和质量,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修建特色避暑山庄。
(3)美景名胜游。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多样的自然景观。主要有“仙桥天乐”、龙溪瀑布、“风岭古松”、“狮山耸翠”、“仙人石田”、“壁洞飞烟”、“玉女云环”等。其中“仙人石田”、“壁洞飞烟”两个石灰岩溶洞,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最近又发现了一个11层的溶洞,尚未对外开放。
(4)古迹遗址游。主要园下山遗址,万王城,文峰塔,聚龙居,油菠萝凉桥等古迹,革命史迹有万寿宫、沙田戏台、唐家大屋、城隍庙等。它们记载着桂东县悠久的历史和老区人民不屈的革命精神。
(5)土特产品开发。独特的山区环境和民俗风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野生土特产品有桃花菌、鸡冠菇、古斋、紫桐等;农家种植的有白扁豆、玉兰片、金橘、花豆、竹笋等;传统的家酿土特产品有大禾糍(黄糍),板鸭、香肠、黄菌干等。土特产品也是山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大优势,在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肉类食品已不稀缺的今天,人们对地方特产更情有独钟。 (6)客家民俗风情游。县内居民大多数是从江西等外省迁来的客家人,虽在长期的融合中,客家民俗已有所淡化,但仍保留了一些较为传统的客家习俗。比如宴席方面,若遇红白喜事或宴请贵客,讲究程序、菜的数量及上菜的秩序。如程序是先吃点心(一般为糍粑),再上9~12個碟子(糖果、瓜子之类,一般应有4个盐碟),然后是一个接一个地上10~12个菜。此外,在婚嫁、丧事及一些喜庆之日的习俗保留了浓厚的客家传统。
(7)特色农业观光游。清泉乡的玲珑茶、金桔种植,龙溪的烤烟生产,反季节蔬菜、甜玉米种植,稻萍鱼共生等都可以成为桂东县发展特色农业的项目。该县还是湖南“三木”(厚朴、杜仲、黄柏)药材基地县,可大力发展中药业开发。
3.存在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
旅游扶贫为桂东县旅游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地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自然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桂东县地理偏僻,受外界现代文明气息的影响较少,传统的安于现状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旅游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游山玩水”。(2)资金和人才制约。贫困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匮乏。(3)交通区位制约。这是贫困地区典型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对只有公路交通的桂东县更是个巨大的障碍。(4)客源市场制约。区域面积小,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制约了客源。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进行旅游开发。首先,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战略。政府“给予贫困地区的应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而不是金蛋本身”,所以政府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搞好旅游规划,有效地引导和调控旅游的发展;(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电力,通讯等,优化旅游环境;(3)实行旅游扶贫政策倾斜;(4)健全旅游行业部门,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实行责任制;(5)与旅游企业共同搞好宣传促销活动。
其次,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资金。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1)从国家和政府的扶贫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拨出旅游扶贫补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2)当地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3)广聚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多渠道融资。例如张家界1996年就千方百计地成功采取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来融资的市场手段,解决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短缺短缺的燃眉之急。(4)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再次,重视人才的培养。21世纪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贫困地区要想从外地引进高精尖人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获得人才需着眼于三个方面:(1)培养本地旅游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优惠的人才培养和聘用机制;(2)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国家或上级政府输送人才到贫困地区帮助发展旅游。
第四,跨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区域间联合开发。联合与创新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对小区域而言,联合开发更是必要。桂东县可与其毗邻的炎陵县,汝城县,资兴市,江西井冈山等地联合开发,联合促销,打破行政界限,扩大旅游范围,这样既可以降低开发成本,避免景点重复,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又可统一规划,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产生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客源市场问题。
第五,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的原始乡村生态景观不仅是贫困地区的特色,也是吸引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游客的重要因素,更是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基础。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开发中可使用“循环开发过程模式”,通过四个环节不断地完善旅游开发过程。
在整个旅游扶贫开发的环境管理方面,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建立健全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检查:(2)加强综合管理与保护,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3)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提高文明旅游的自觉性。
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旅游开发,应更注重经济效益,但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进行有层次,有步骤的分期分批开发,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平衡经济结构,优化旅游内部结构,并积极调动农民和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安置大批剩余劳动力,带动群众发展旅游,并逐步脱贫致富,最终达到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文,陈玉英 旅游扶贫及其对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4):74-76.
[2]桂东县限制编撰委员会 桂东县志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邓祝仁,程道品 旅游扶贫中亟待解决问题.
[4]刘向明,杨志敏 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 经济地理,2015(2):214-244.
[5]张跃西 后发展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为例[J] 旅游管理,2013(5):60-63.
[6]杨桂华,王跃华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14(1):88-92.
作者简介:张红艳(1979—),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
叶玲玉(1998-),女,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1.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立项课题:“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战略研究”(批准文号:湘教育〔2017〕205号);
2.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衡阳新农村建设》(项目编号:2015D024)研究成果;
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湖南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C332)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桂东省;旅游扶贫;开发
旅游扶贫是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农村许多贫困地区如湖南武陵山,四川九寨沟和黄龙地区,贵州西部的龙宫和织金洞,广西融水和龙胜县等地都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作为扶贫开发的手段而走上致富的道路,它们的实践证明了旅游扶贫不仅能给贫困地区“输血”,也能给贫困地区“造血”,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桂东县地处湘赣边界,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落后而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以至长期以来形成“英雄无用武之地”和“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局面。国家和当地政府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扶贫、经济状况有所改变,但离真正脱贫尚有一段距离。本文仅就旅游扶贫问题进行探讨。
一、区域环境特征
1.山地为主的自然环境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东北至东南面依次与江西的遂川、上游、崇义毗邻,西与湖南资兴市接壤,北与炎陵县交界,东西宽61.2km,南北长53.6km,总面积1451.56km2。
县境地处罗霄山脉南端,南岭山脉北麓,诸广山西翼,八面山东侧。境内群峰高耸、重峦叠嶂、沟谷纵横,平均海拔884m大小山峰571座,其中海拔1800m以上的就有227座,最高峰齐云仙2061m,最低点大地乡的园明庵291m,县城海拔824m,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65%,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大小溪流133条,其中较大的有泉江(注入赣江)、沤江(注入耒水)等。俗话说高山有好水。桂东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泉眼到处可见,据初步统计有2500余处。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为主,碳酸盐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呈零星分布。全县各地水质较好,未发现有毒害物质,ph值、总硬度和总矿化度均在国家标准之内,基本上均可直接饮用。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647.9mm,因地形海拔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由于纬度低,海拔高,山地多,植被好,对气候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
2.落后的社会经济现状
由于桂东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远离大都市,与外界交往少,仍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经济模式,现代农业对这里影响甚微,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又因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境内常遇“三寒二雨”(春季寒潮、五月倒春寒、寒露风、六月大雨、八月倒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往往是投入多、产出少。加上传统保守思想的制约,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长期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二、三产业。
桂东县1985年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多灾贫困县”;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0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延伸县,是全省重点扶持的16个贫困县之一,据调查,该县部分乡镇农民人平均纯收入还在500元以下,有少数村未通电,甚至还有一些村未通公路,实现经济的全面脱贫仍是一个较为艰巨的任务。
3.偏远地区的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偏远,设施落后。桂东县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大都市,且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崎岖,目前尚无铁路、航空交通,也没有可同航的水道。近几年来政府已投入较多资金改善交通状况,公路交通有较大改观,106国道、1813、1858省道等均已铺设柏油路面,从县城进入江西井冈山、隧道、赣州等地的公路也比较畅通。境内交通也比较畅达,从县城至各乡村大部分已有等级不同的公路。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出游更加注重旅途的舒适和安全,桂东县虽然可进入性大有改善,但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仍明显落后,大部分公路均为盘山公路,甚至有的路段有“抬头蓝天一线,低头河水咆哮”险峻。但若改善路面状况后,沿途观赏风景给人的感觉或许更多的会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旅游资源素描
1.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独特的地貌地形和环境特征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与资兴市及炎陵县交界,距县城85km,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重峦叠嶂,群峰高耸,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银杉、华南虎、云豹、金猫等珍稀动植物。当地民谣:“八面山,离地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其奇险可见一斑。“仙桥天乐”,位于普乐乡下庄青石洞白马山,又名仙女桥。两山夹峙,谷深数十米,一巨石长28m,宽两米有余,飞架两山之间,穹窿如卧虹。“壁洞飞烟”,位于四都乡角塘村,是一天然溶洞,洞口常有雾气涌出,当地群众凭此预占晴雨,洞内循环曲折,深不可测,幽黑无光。“龙溪瀑布”,位于新坊鄉龙溪村,山间地势险峻,悬崖峭壁,溪水自百余米高处飞泻而下,遥看如白练悬谷,又似银河倒挂,玉屑纷飞,雾气蒸腾。“仙人石田”,位于四都溪塘,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内宽敞,洞内石乳奇特,形态多姿,有石墩八座,传说为八仙团坐的地方。洞内小溪水流不竭,有石田数十丘,高低间错,塍界清晰。田头有石,田中水常清,如同有人耕作。”凤岭古松”,位于县城凤凰山北侧,五山延绕,连绵起伏。“玉女云鬓”在黄洞乡羊石坳山顶,因其山顶突出三峰盘结如鬓而得名。三台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南郊,三峰平列环拱,状若三台而得名,文峰塔巍然屹立于其上,环境幽静,站在顶上可俯瞰全城。还有石磨狭岭,“玉环待晓”,骑云仙,“老虎跳墙”,“将军脱甲”,双龙峡等奇特险峻的自然景观,其中一些伴有美丽的传说,如若亲临其境,你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功妙斧。 2.数量众多的人文古迹
境内发现古居居住遗址5处,古窑址2处,古城堡1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5处。主要有:园下山遗址,位于沙田镇文昌村,属新石器晚期古居住遗址,有石斧、纺轮等。万王城,位于黄洞乡清竹村烟竹堡,属山寨城堡,出土文物有硬灰陶、青砖、石砚等。大口窑,址在普乐乡矮排村,属清代陶窑遗址。聚龙居,俗名戏台背,址在贝溪乡,是一栋古居住遗址有大小屋百余间,中厅藻井彩绘,后有花厅格扇,司厅有慈禧太后题联一幅,正厅、司厅、书房、卧室、储藏室等一应俱全,典雅舒适。还有万寿宫、沙田戏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遗址、唐家大屋等则为毛泽东在桂东进行革命活动时的旧址。
3.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
全县林业用地10.8×104hm2万亩,占总面积的79.28%,森林覆盖率达60.5%,2002年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银杉、水杉和30多种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密林深处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华南虎、云豹、金猫、猕猴、水鹿、金鸡、相思鸟等22种珍稀动物。山岗溪畔,生长着各种野生药用植物,有杜仲、厚朴、鸡脚黄连等名贵药材及1000余种中草药。几乎每户农家的门前屋后都有一片竹林,形成一道特色風景线。地形地势对地区气候的改造,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更是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4.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
名优土特产是桂东县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桂东县玲珑茶自1980年起连续9年获省级名茶称号;独特地理环境下野生的黄菌,是餐桌上独有的山珍;营养价值极高的花豆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过年期间酿制的黄糍更是独一无二的美食。此外还有玉兰片、白扁豆、金橘、晒烟、桃花菌、鸡冠菇、苦斋、蕨粉以及自家酿制的板鸭、香肠等。
三、旅游扶贫开发构想
从以上简历中可以看出,桂东县经济比较落后,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近年来公路交通已比较完善,基础设施也有较大改观,又毗邻井冈山、东江湖等著名旅游景区具备经济和文化(科、教、文、卫、体)的综合性,旅游扶贫自然就既然能给贫困地区“输血”,又能给贫困地区“造血”,兼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综合优势,能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整体效应。因此在桂东县实施旅游扶贫,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1.总体战略与指导思想
在桂东县进行扶贫性质的旅游开发,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选择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发展地方经济;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毗邻地区联合开发,在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争取让旅游业逐步成为桂东县的支柱产业,最终达到既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一些基本原则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1)以保护为前提,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原则。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扶贫地区普遍甚至唯一的优势,若不保护好,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艰难。(2)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方向的发展原则。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性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扶贫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其效应的持久性,那么在开发中必须注重长远利益,坚持近期,中期,远期开发相结合,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4)地方经济支持旅游的可承受性原则。开发旅游的目标是进行扶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旅游开发也需要地方经济的支持,在开发过程中不能舍本求末,必须在地方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开发。(5)特色原则。所谓特色,一言以蔽之:唯我有的东西。用十二个字概括即“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旅游开发必须知己知彼,避免与其他地方雷同,应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6)后发优势原则。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避免普遍性的错误,最大限度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联合开发,创新开发,高起点,高创意,高水平谋划,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2.旅游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
要使旅游资源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开发适于人们旅游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桂东县的旅游扶贫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开发生态旅游。主要以八面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奇山秀水,参天古木,珍禽异兽,崎岖古道,往往令旅游者流连忘返。同时当地宜人的气候,幽静的田园环境,也别具吸引力。特别是在夏天,漫步乡间小道,眼前连绵起伏的群山,绿油油的梯田,清澈的小溪,和着 流水声,偶有几声虫鸣鸟叫,带给你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景象,让你真切体会到心旷神怡、回归自然的感觉。
(2)休闲度假游。凭借当地凉爽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建带有娱乐,健身等配套基础设施的避暑山庄。目前能进行专程度假避暑的主要是经济宽裕、文化层次较高的中高薪阶层,所以避暑山庄从设施到各项内容都应具有较高品位,注重内涵和质量,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修建特色避暑山庄。
(3)美景名胜游。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多样的自然景观。主要有“仙桥天乐”、龙溪瀑布、“风岭古松”、“狮山耸翠”、“仙人石田”、“壁洞飞烟”、“玉女云环”等。其中“仙人石田”、“壁洞飞烟”两个石灰岩溶洞,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最近又发现了一个11层的溶洞,尚未对外开放。
(4)古迹遗址游。主要园下山遗址,万王城,文峰塔,聚龙居,油菠萝凉桥等古迹,革命史迹有万寿宫、沙田戏台、唐家大屋、城隍庙等。它们记载着桂东县悠久的历史和老区人民不屈的革命精神。
(5)土特产品开发。独特的山区环境和民俗风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品。野生土特产品有桃花菌、鸡冠菇、古斋、紫桐等;农家种植的有白扁豆、玉兰片、金橘、花豆、竹笋等;传统的家酿土特产品有大禾糍(黄糍),板鸭、香肠、黄菌干等。土特产品也是山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大优势,在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肉类食品已不稀缺的今天,人们对地方特产更情有独钟。 (6)客家民俗风情游。县内居民大多数是从江西等外省迁来的客家人,虽在长期的融合中,客家民俗已有所淡化,但仍保留了一些较为传统的客家习俗。比如宴席方面,若遇红白喜事或宴请贵客,讲究程序、菜的数量及上菜的秩序。如程序是先吃点心(一般为糍粑),再上9~12個碟子(糖果、瓜子之类,一般应有4个盐碟),然后是一个接一个地上10~12个菜。此外,在婚嫁、丧事及一些喜庆之日的习俗保留了浓厚的客家传统。
(7)特色农业观光游。清泉乡的玲珑茶、金桔种植,龙溪的烤烟生产,反季节蔬菜、甜玉米种植,稻萍鱼共生等都可以成为桂东县发展特色农业的项目。该县还是湖南“三木”(厚朴、杜仲、黄柏)药材基地县,可大力发展中药业开发。
3.存在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
旅游扶贫为桂东县旅游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地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自然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桂东县地理偏僻,受外界现代文明气息的影响较少,传统的安于现状的思想根深蒂固,对旅游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游山玩水”。(2)资金和人才制约。贫困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匮乏。(3)交通区位制约。这是贫困地区典型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对只有公路交通的桂东县更是个巨大的障碍。(4)客源市场制约。区域面积小,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制约了客源。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进行旅游开发。首先,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战略。政府“给予贫困地区的应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而不是金蛋本身”,所以政府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搞好旅游规划,有效地引导和调控旅游的发展;(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电力,通讯等,优化旅游环境;(3)实行旅游扶贫政策倾斜;(4)健全旅游行业部门,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实行责任制;(5)与旅游企业共同搞好宣传促销活动。
其次,多渠道筹集旅游扶贫资金。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1)从国家和政府的扶贫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拨出旅游扶贫补助专项资金,专款专用;(2)当地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3)广聚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多渠道融资。例如张家界1996年就千方百计地成功采取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来融资的市场手段,解决了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短缺短缺的燃眉之急。(4)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再次,重视人才的培养。21世纪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贫困地区要想从外地引进高精尖人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获得人才需着眼于三个方面:(1)培养本地旅游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优惠的人才培养和聘用机制;(2)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3)国家或上级政府输送人才到贫困地区帮助发展旅游。
第四,跨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区域间联合开发。联合与创新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对小区域而言,联合开发更是必要。桂东县可与其毗邻的炎陵县,汝城县,资兴市,江西井冈山等地联合开发,联合促销,打破行政界限,扩大旅游范围,这样既可以降低开发成本,避免景点重复,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又可统一规划,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产生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客源市场问题。
第五,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的原始乡村生态景观不仅是贫困地区的特色,也是吸引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游客的重要因素,更是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基础。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在开发中可使用“循环开发过程模式”,通过四个环节不断地完善旅游开发过程。
在整个旅游扶贫开发的环境管理方面,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建立健全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检查:(2)加强综合管理与保护,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3)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提高文明旅游的自觉性。
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旅游开发,应更注重经济效益,但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进行有层次,有步骤的分期分批开发,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平衡经济结构,优化旅游内部结构,并积极调动农民和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安置大批剩余劳动力,带动群众发展旅游,并逐步脱贫致富,最终达到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文,陈玉英 旅游扶贫及其对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4):74-76.
[2]桂东县限制编撰委员会 桂东县志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邓祝仁,程道品 旅游扶贫中亟待解决问题.
[4]刘向明,杨志敏 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 经济地理,2015(2):214-244.
[5]张跃西 后发展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为例[J] 旅游管理,2013(5):60-63.
[6]杨桂华,王跃华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14(1):88-92.
作者简介:张红艳(1979—),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
叶玲玉(1998-),女,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基金项目:1.2017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立项课题:“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战略研究”(批准文号:湘教育〔2017〕205号);
2.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衡阳新农村建设》(项目编号:2015D024)研究成果;
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湖南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6C33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