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移师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现象,上海成为了一些企业的首选之地。上海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从地理、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一下分析。
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2007年11月13日在上海宣布,决定2008年年初将其电子材料部全球总部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迁至上海浦东。霍尼韦尔是一家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6年全球营业额340亿美元。目前,霍尼韦尔亚太总部和研发中心已迁到上海。截至目前,迁到上海的跨国公司全球总部累计已达3家。在此之前,英特尔公司的渠道产品事业部、ABB公司的机器人事业部等全球总部已搬迁至上海。
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年起,企业迁徙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现象,并日益呈现出双峰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兴起一股“中国热”,纷纷将其在境外的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搬迁到中国安家落户;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企业也纷纷选择搬迁。从这些企业选择的城市上看,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都成为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中国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的首先之地,而上海则在这些城市中更加突显,成为各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佳之地。
上海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从地理、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一下分析。
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上海的独特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有长三角的宽广腹地作为依托。当企业选择搬迁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在安排区域总部时,他们首先要寻找既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高度国际化的地区设立地区总部,同时又在能享受到低劳动成本、低商务成本好处的临近边缘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利用区域差异化,在这种“高”“低”相结合的地区,形成总部与生产基地之间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创造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所谓“利基市场”。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以及整个华东地区,正是这种有可能成为利基市场的地区。上海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是设立地区总部的理想之地,同时,上海周边又聚集着很多产业集群和生产加工基地。很自然,不少公司期望在这个地区形成一个利基市场。很多城市适合建总部的地方不一定适合建工厂,但对上海而言,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的配合简直完美无缺,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很难被“拷贝”的。
聚集效应带来良性循环
其次,港澳台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现在纷纷向上海靠拢,就形成了一种聚集效应。曾经很多跨国公司总部在纽约,亚洲的跨国公司总部在香港、新加坡,因为那里是做生意的地方。上海也是一样,信息密集,国际贸易公司很多,在这里建总部,公司之间联系方便,交往的界面很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上海目前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0多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这些对信息、商务、研发环境有类似要求的总部型企业通常入驻在同一地区,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经济园区。当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就带来了多种经济效应。企业来得越多,信息就越密集,企业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方便,贸易也就更加频繁,就形成了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政府努力推动“四个中心”
建设
上海市政府目前正在努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即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为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让上海进一步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在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府又进一步强调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构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内涵,推进政策落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四个中心”的目标已为企业搬迁上海创造了营运平台。如在金融领域,上海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市场体系,证券、期货、外汇交易、同业拆借、产权交易、金融衍生品……浦江两岸,现在已经是国内金融产品交易和创新的主要场所;有国内覆盖面最广的信用体系,目前,上海联合征信平台已经覆盖了60多万家企业和700多万个人的诚信信息,个人系统覆盖率超过90%。这里,也是国内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城市,ETF、权证、外汇掉期、远期柜台交易、产业基金……蓬勃发展。
同时上海拥有高效的政府,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公司投资、企业建厂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商务成本。如降低政府服务成本,清理不合理的行政收费,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等等。
投资软环境全国一流
据最新的一份报告结果显示,5-10年后,上海有望成为亚太地区商务中心城市和最具魅力的城市。上海的商务环境被大众看好,尤其是“投资环境”和“商务市场”都成为上海被看好成为亚太商务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
上海的投资环境在我国是一流的。上海是我国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上海市政府还将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改革,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海内外人才。其次上海生活质量较高,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公司日前公布的2007年《全球生活质量调查》,上海已挤进全球生活质量“百强”,稳居内地第一,上海已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同时,上海的文化繁荣,开设了不少的创意园区,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这里。体育与时尚互动,艺术与文化互动,东西方文化交融,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艺术市场结合,动漫产业与IT业结合等。另外上海治安良好,这些都是上海的优势。
企业搬迁到上海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在企业选择上海时,基本是基于自身的目标和战略。但是,这些搬迁到上海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又在客观上与上海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有一定程度的吻合,并对后者产生了正面的推后作用。首先,有利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当企业把总部设立在市中心,生产基地建立在周边地区时,就能实现两个不同区域最具优势的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这种资源重构和组合效应,必会促进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优化上海和长三角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上海和周边地区资源的交流和互补,提高生产力。其次,当企业和公司聚集在上海后,上海对各资源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使城市成为资源转化中心、价值增值中心、物资集散中心、资金信息交换中心、人才集聚中心等,使上海成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加强上海中心城市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借助国外和国内企业的力量,增强城市的优势扩散和辐射功能,提高上海的城市形象。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迁往上海,又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信誉度,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了上海的国际化进程。
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2007年11月13日在上海宣布,决定2008年年初将其电子材料部全球总部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迁至上海浦东。霍尼韦尔是一家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6年全球营业额340亿美元。目前,霍尼韦尔亚太总部和研发中心已迁到上海。截至目前,迁到上海的跨国公司全球总部累计已达3家。在此之前,英特尔公司的渠道产品事业部、ABB公司的机器人事业部等全球总部已搬迁至上海。
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年起,企业迁徙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现象,并日益呈现出双峰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境外企业,兴起一股“中国热”,纷纷将其在境外的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搬迁到中国安家落户;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企业也纷纷选择搬迁。从这些企业选择的城市上看,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都成为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中国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的首先之地,而上海则在这些城市中更加突显,成为各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佳之地。
上海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从地理、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一下分析。
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上海的独特优势之一就是它的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有长三角的宽广腹地作为依托。当企业选择搬迁时,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在安排区域总部时,他们首先要寻找既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高度国际化的地区设立地区总部,同时又在能享受到低劳动成本、低商务成本好处的临近边缘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利用区域差异化,在这种“高”“低”相结合的地区,形成总部与生产基地之间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创造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所谓“利基市场”。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以及整个华东地区,正是这种有可能成为利基市场的地区。上海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是设立地区总部的理想之地,同时,上海周边又聚集着很多产业集群和生产加工基地。很自然,不少公司期望在这个地区形成一个利基市场。很多城市适合建总部的地方不一定适合建工厂,但对上海而言,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的配合简直完美无缺,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很难被“拷贝”的。
聚集效应带来良性循环
其次,港澳台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现在纷纷向上海靠拢,就形成了一种聚集效应。曾经很多跨国公司总部在纽约,亚洲的跨国公司总部在香港、新加坡,因为那里是做生意的地方。上海也是一样,信息密集,国际贸易公司很多,在这里建总部,公司之间联系方便,交往的界面很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上海目前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0多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这些对信息、商务、研发环境有类似要求的总部型企业通常入驻在同一地区,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经济园区。当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就带来了多种经济效应。企业来得越多,信息就越密集,企业之间的联系就更为方便,贸易也就更加频繁,就形成了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政府努力推动“四个中心”
建设
上海市政府目前正在努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即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为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让上海进一步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在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政府又进一步强调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构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内涵,推进政策落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四个中心”的目标已为企业搬迁上海创造了营运平台。如在金融领域,上海有国内最为齐全的市场体系,证券、期货、外汇交易、同业拆借、产权交易、金融衍生品……浦江两岸,现在已经是国内金融产品交易和创新的主要场所;有国内覆盖面最广的信用体系,目前,上海联合征信平台已经覆盖了60多万家企业和700多万个人的诚信信息,个人系统覆盖率超过90%。这里,也是国内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城市,ETF、权证、外汇掉期、远期柜台交易、产业基金……蓬勃发展。
同时上海拥有高效的政府,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公司投资、企业建厂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商务成本。如降低政府服务成本,清理不合理的行政收费,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等等。
投资软环境全国一流
据最新的一份报告结果显示,5-10年后,上海有望成为亚太地区商务中心城市和最具魅力的城市。上海的商务环境被大众看好,尤其是“投资环境”和“商务市场”都成为上海被看好成为亚太商务中心城市的重要因素。
上海的投资环境在我国是一流的。上海是我国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上海市政府还将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改革,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海内外人才。其次上海生活质量较高,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公司日前公布的2007年《全球生活质量调查》,上海已挤进全球生活质量“百强”,稳居内地第一,上海已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同时,上海的文化繁荣,开设了不少的创意园区,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这里。体育与时尚互动,艺术与文化互动,东西方文化交融,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艺术市场结合,动漫产业与IT业结合等。另外上海治安良好,这些都是上海的优势。
企业搬迁到上海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在企业选择上海时,基本是基于自身的目标和战略。但是,这些搬迁到上海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又在客观上与上海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有一定程度的吻合,并对后者产生了正面的推后作用。首先,有利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当企业把总部设立在市中心,生产基地建立在周边地区时,就能实现两个不同区域最具优势的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这种资源重构和组合效应,必会促进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优化上海和长三角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上海和周边地区资源的交流和互补,提高生产力。其次,当企业和公司聚集在上海后,上海对各资源要素产生强大吸引力,使城市成为资源转化中心、价值增值中心、物资集散中心、资金信息交换中心、人才集聚中心等,使上海成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加强上海中心城市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借助国外和国内企业的力量,增强城市的优势扩散和辐射功能,提高上海的城市形象。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迁往上海,又提高上海的知名度、信誉度,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了上海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