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针对安徽青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漆夹纻工艺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以结合池州九华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为例。从安徽青阳生漆夹纻的技术手法和艺术表现入手,分析漆艺技术本身的制作工艺,结合当地九华山文化进行承载文化的产品开发设计。通过分析现代漆艺文创产品的市场,结合漆艺本身的技术和表现手法在设计中开发具有九华山地域特点的旅游艺术品,达到产品设计既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又推动当地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了目前漆艺发展该如何在新时代中不断创新不断传承的问题,同时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关键词:生漆夹纻;创新传承;地域文化特点;文创产品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池州市曾出台《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明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按照项目保护规划要求,实行严格保护;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传承性保护;对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有效传承其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培育和开发市场、完善和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等形式,实施生产性保护。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追求着更加现代化的产品,传统的漆器也慢慢消失在大众视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漆艺不得不走向新时代漆艺的创新,研究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使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不断传承创新,进而推广发展。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源流探究及工艺特征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源流
传统漆器制作的工艺,发源自何时,已经无史可考,但是据记载虞舜之时"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可见中国人使用天然漆的历史非常古老。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可见漆艺很早就出现了。
生漆就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一种灰乳色纯天然液体,一般称之为天然漆或大漆,这种液体主要由漆酸、水分、蛋白质淡气与胶质组成,其接触空气后会产生化学反应,由乳白色逐渐转呈为赭色、褐黑色,待表面干涸硬化后生成漆膜,异常坚固、耐磨,并兼具防潮、防腐等特性,“滴漆入土,千年不腐”便是生漆特性的真实写照。夹纻技法是传统漆工艺中胎骨制作方法之一,是从战国出现伊始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古老传统手工技艺。“夹纻”就是麻布与漆的工艺结合,两者彼此间相互层层相迭,利用麻布良好的张力与漆牢靠的粘黏性,等所塑器体干固后,形成最终坚固的胎体,通过麻布与漆所制的胎体轻便灵巧,不易开裂与变形,此法亦称“重布胎”。
而生漆夹纻技艺就是以漆树割制的天然土漆、纻布、瓦粉(或玉石粉)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先以泥塑成胎,再以生漆为粘剂,将纻麻在胚胎上逐层裱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就形成坚固的外壳,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再施以各种装饰纹样,经几十道工序即成为外表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艺术品。
生漆夹纻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是漆艺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制作工艺,青阳位于皖南山区,境内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中就有许多运用漆艺技术的作品。例如九华百岁宫、慧局寺、旃檀林、祇园寺、上禅堂等多处寺庙内的佛像均是运用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自清中期到民国时期制作的“十八罗汉、地藏菩萨、三世佛、四大天王”等菩萨造型典雅,线条优美,神态沉静殊胜,至今存留完整。青阳生漆夹纻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鲜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池州地区早年麻纺业发达,当地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可见生漆夹纻技术在当地一直不断发展。
(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品的工艺特征及艺术表现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漆具采用彩绘装饰技术手法。彩绘纹案精美,色泽绚丽,大多普遍采用红黑两色打底,用蓝、绿、黄、白色等进行丰富。用线面结合的方法,画面有描线,切割等表现手法,器具外观装饰画面线条细腻,色彩精美靓丽。在造型上,利用生漆和麻布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牢固轻便,不易变形。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品在质感方面,不断地打磨、推光使漆具表面光泽质感强烈,这也是漆艺作品独有的质感。其中色彩艺术的表达上最是独一无二的,天然漆本身就是红褐色,有着温暖的质感美,而黑漆给人稳重、又不黑气闷心的视觉,诠释着独特的神秘。加以其他色彩的装饰,作品呈现更加精美的效果。在工艺艺术方面,漆艺作品有着很大的兼容性,适合结合各种材料、技术来制作,将器具本身不断丰富完整。
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现状与分析
(一)元素单一缺少创新
现阶段调查得知,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局限于传统的佛教历史,产品元素多取材于山水树木花鸟等。产品形式多数以大型装饰物,或器皿家具等出现。产品的设计理念缺少现代化创新,基于佛家文化,整体效果呈现富贵华丽。
(二)生产过程繁杂
由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工艺制作步骤严格,过程复杂繁琐,制作周期长,技术本身又偏向于手工业技术。所以在产品的价格方面,远高于其他文创产品。难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三)产品定位模糊
目前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运用领域少,漆器产品贵重,实用性不高,对于漆艺文创产品的市场定位没有具体的分析,缺少切实的市场调研。文创产品定位不清晰。
(四)技艺的传承问题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为当地鲜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缺少年轻人的喜爱,技术传承的问题面临危险,目前技术的传授还处于一师一徒的状态。对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来说,传承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应结合当地的教育机构开设相关技术课程培训,吸引当代年輕人前来探索学习,既可以开发创新现代化思维,又可以得到传统文化技术的传承。 三、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由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本身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技术,并且仍是师徒传承的方式,从而优秀的漆艺师傅少之又少。目前市场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表明我们必须选择创新与传承的道路。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满足文化市场需求,是重中之重。现如今设计的美感前卫、潮流风尚,变迁速度飞快,必须结合现代美学和科学生产技术,将传统生漆夹纻技术与现代碰撞,激发出新的活力,用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传统的生漆夹纻技术工艺复杂,制作时期长,技术的难度,导致产品的价格昂贵,一件精美的作品价值万元,且产品实用性不高、体积大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小,购买量低。这对进入现代化市场不利,据调查近年来文创产品多偏向于小型商品市场,小型物件、挂饰、摆件、小型雕塑等更加容易吸引现代年轻群体,所以,结合开发小型商品市场搭配简单的漆艺技术是完全可取的。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传承
在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中,生产流程繁杂,耗时长,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主打学习,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目前的技术教学还是普通师傅工作坊一师一徒传授。因此应当结合当地高校艺术专业,开展相关课程,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将传统文化技术不断薪火相传。当地高校课程教学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制作技术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更加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潮流的撞击,在课程教学中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增添新时代年轻人的看法,保留技术本身的艺术价值,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可开展相对应的传统漆艺作品赏析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兴趣。
(二)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设计
1.产品图案纹样设计
传统的纹案设计精美,图案丰富,但所能结合的设计理念单一,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或地域文明开发多种现代化元素设计,提取传统纹案元素或当地文化标志性元素与现代文化进行创新创意结合,将现代元素带入传统纹案设计中,赋予创新与传承的设计新理念,将传统漆艺技术嫁接在现代设计中来。例如选择现阶段流行人物事迹,卡通动物,花草树木,与之结合创新,开发创意出简单前卫时尚的新图案纹样,加以创造,更易于进入小型商品文创市场。
2.产品的外观取材
原本的生漆夹纻技艺大多是在泥塑的基础上,漆艺作品本身体积庞大,例如佛像、屏风、家具器皿上,普遍是就地观赏的作品,少有能够购买并随身携带的作品。而小型文创商品市场,则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外观取材,选取相对简单便于捷带的原材料,手掌大小,制作观赏性强,纪念意义深厚的产品。例如小型玩件、挂饰、杯具、油伞等旅游文创产品,进行漆艺加工。结合现代化工厂技术支撑,开发新型的创作材料,缩减产品工期,减少制作成本,开发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文创产品。
3.产品功能与健康
传统的生漆夹纻技艺作品,一般主要用于欣赏性,而实用性不高。例如池州当地佛像以及部分漆艺家具器皿。而部分小型碗筷,虽设计精美细致,但实用性也不强,且不利于日常生活保存,对于空气湿度阳光强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相比之下传统的漆艺作品更看重于产品的收藏价值,与小型文创产品恰好相反。我们需要设计的正是产品功能多元化且利于保存的文创产品,应选择使用利于保存,显色度饱和,不易掉漆的原材料。传统生漆的浓度高,生漆的成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普通工作坊艺人进入工作间都会有轻微的过敏现象,所以对于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要考虑到产品安全问题,选择天然无害的原材料,对于部分日常使用性文创产品的材料应该选择更加安全生漆进行制作。
4.结合九华山旅游产业
池州九华山旅游景点是当地的特色景观,应结合九华山旅游文化特色,着重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借助文化旅游市场,依据旅游文创产品的定位,开发设计新漆艺产品。佛教在九华山盛行,而九华山大部分寺庙佛像都是采用生漆夹纻技艺,我们应当将青阳生漆夹纻技艺加工融入至九华山文化中,开发当地特色的旅游路线,开设旅游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在参观九华山文化的同时了解青阳生漆夹纻技艺,在旅游中体验生漆夹纻技艺。在一定宣传效果上可以不断扩大九华山文化和青阳生漆夹纻艺术在国民中的认知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进行参观,体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游客通过购买纪念品的同时,探索更加深入的文化,对于传统艺术传承是很大一步的提升。
在文创产品设计生产的同时,可以结合当地政府建设专门的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来,当地文化旅游宣传部门可以加大网络平台宣传力度,更好的将文化与技术结合落实。在产品生产中,选择当地工业生产公司,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供扶持政策资金等,有效带动当地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当地留守工人的就业问题。
结语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让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保持着不断的活力,结合当地九华山旅游文化开展小型文创商品市场,开发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结合的文创产品。保留原有的文化艺术价值,才能在时代的發展中,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最后期望青阳传统生漆夹纻技艺的文创产品可以在九华山旅游产业的背景下,在新时代传统技术的推广传承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瑞瑞 扬州漆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5.
[2]葛慧 现代漆艺对传统漆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苏州大学,2009:5.
[3]丁以涵 李玫 基于区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以扬州雕漆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20:1.
[4]陈琪 传统漆艺之复兴—漆艺与现代商业设计的融合[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10.
[5]许政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工艺探析[D]池州:池州学院,2018:17.
作者简介:孙珊(2000-),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生漆夹纻技艺传承的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11306040
关键词:生漆夹纻;创新传承;地域文化特点;文创产品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池州市曾出台《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明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按照项目保护规划要求,实行严格保护;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传承性保护;对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有效传承其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培育和开发市场、完善和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等形式,实施生产性保护。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追求着更加现代化的产品,传统的漆器也慢慢消失在大众视野。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漆艺不得不走向新时代漆艺的创新,研究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使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不断传承创新,进而推广发展。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源流探究及工艺特征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源流
传统漆器制作的工艺,发源自何时,已经无史可考,但是据记载虞舜之时"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可见中国人使用天然漆的历史非常古老。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可见漆艺很早就出现了。
生漆就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一种灰乳色纯天然液体,一般称之为天然漆或大漆,这种液体主要由漆酸、水分、蛋白质淡气与胶质组成,其接触空气后会产生化学反应,由乳白色逐渐转呈为赭色、褐黑色,待表面干涸硬化后生成漆膜,异常坚固、耐磨,并兼具防潮、防腐等特性,“滴漆入土,千年不腐”便是生漆特性的真实写照。夹纻技法是传统漆工艺中胎骨制作方法之一,是从战国出现伊始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古老传统手工技艺。“夹纻”就是麻布与漆的工艺结合,两者彼此间相互层层相迭,利用麻布良好的张力与漆牢靠的粘黏性,等所塑器体干固后,形成最终坚固的胎体,通过麻布与漆所制的胎体轻便灵巧,不易开裂与变形,此法亦称“重布胎”。
而生漆夹纻技艺就是以漆树割制的天然土漆、纻布、瓦粉(或玉石粉)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先以泥塑成胎,再以生漆为粘剂,将纻麻在胚胎上逐层裱褙,达到一定厚度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就形成坚固的外壳,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再施以各种装饰纹样,经几十道工序即成为外表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艺术品。
生漆夹纻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之一,是漆艺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制作工艺,青阳位于皖南山区,境内的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中就有许多运用漆艺技术的作品。例如九华百岁宫、慧局寺、旃檀林、祇园寺、上禅堂等多处寺庙内的佛像均是运用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自清中期到民国时期制作的“十八罗汉、地藏菩萨、三世佛、四大天王”等菩萨造型典雅,线条优美,神态沉静殊胜,至今存留完整。青阳生漆夹纻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鲜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池州地区早年麻纺业发达,当地九华山麓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植漆树,割漆制作漆器的习俗,可见生漆夹纻技术在当地一直不断发展。
(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品的工艺特征及艺术表现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漆具采用彩绘装饰技术手法。彩绘纹案精美,色泽绚丽,大多普遍采用红黑两色打底,用蓝、绿、黄、白色等进行丰富。用线面结合的方法,画面有描线,切割等表现手法,器具外观装饰画面线条细腻,色彩精美靓丽。在造型上,利用生漆和麻布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牢固轻便,不易变形。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品在质感方面,不断地打磨、推光使漆具表面光泽质感强烈,这也是漆艺作品独有的质感。其中色彩艺术的表达上最是独一无二的,天然漆本身就是红褐色,有着温暖的质感美,而黑漆给人稳重、又不黑气闷心的视觉,诠释着独特的神秘。加以其他色彩的装饰,作品呈现更加精美的效果。在工艺艺术方面,漆艺作品有着很大的兼容性,适合结合各种材料、技术来制作,将器具本身不断丰富完整。
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现状与分析
(一)元素单一缺少创新
现阶段调查得知,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局限于传统的佛教历史,产品元素多取材于山水树木花鸟等。产品形式多数以大型装饰物,或器皿家具等出现。产品的设计理念缺少现代化创新,基于佛家文化,整体效果呈现富贵华丽。
(二)生产过程繁杂
由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工艺制作步骤严格,过程复杂繁琐,制作周期长,技术本身又偏向于手工业技术。所以在产品的价格方面,远高于其他文创产品。难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三)产品定位模糊
目前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运用领域少,漆器产品贵重,实用性不高,对于漆艺文创产品的市场定位没有具体的分析,缺少切实的市场调研。文创产品定位不清晰。
(四)技艺的传承问题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作为当地鲜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缺少年轻人的喜爱,技术传承的问题面临危险,目前技术的传授还处于一师一徒的状态。对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来说,传承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应结合当地的教育机构开设相关技术课程培训,吸引当代年輕人前来探索学习,既可以开发创新现代化思维,又可以得到传统文化技术的传承。 三、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由于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本身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严格的技术,并且仍是师徒传承的方式,从而优秀的漆艺师傅少之又少。目前市场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表明我们必须选择创新与传承的道路。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满足文化市场需求,是重中之重。现如今设计的美感前卫、潮流风尚,变迁速度飞快,必须结合现代美学和科学生产技术,将传统生漆夹纻技术与现代碰撞,激发出新的活力,用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传统的生漆夹纻技术工艺复杂,制作时期长,技术的难度,导致产品的价格昂贵,一件精美的作品价值万元,且产品实用性不高、体积大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小,购买量低。这对进入现代化市场不利,据调查近年来文创产品多偏向于小型商品市场,小型物件、挂饰、摆件、小型雕塑等更加容易吸引现代年轻群体,所以,结合开发小型商品市场搭配简单的漆艺技术是完全可取的。
(一)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传承
在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中,生产流程繁杂,耗时长,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主打学习,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目前的技术教学还是普通师傅工作坊一师一徒传授。因此应当结合当地高校艺术专业,开展相关课程,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将传统文化技术不断薪火相传。当地高校课程教学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制作技术进行演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更加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潮流的撞击,在课程教学中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增添新时代年轻人的看法,保留技术本身的艺术价值,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可开展相对应的传统漆艺作品赏析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兴趣。
(二)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设计
1.产品图案纹样设计
传统的纹案设计精美,图案丰富,但所能结合的设计理念单一,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或地域文明开发多种现代化元素设计,提取传统纹案元素或当地文化标志性元素与现代文化进行创新创意结合,将现代元素带入传统纹案设计中,赋予创新与传承的设计新理念,将传统漆艺技术嫁接在现代设计中来。例如选择现阶段流行人物事迹,卡通动物,花草树木,与之结合创新,开发创意出简单前卫时尚的新图案纹样,加以创造,更易于进入小型商品文创市场。
2.产品的外观取材
原本的生漆夹纻技艺大多是在泥塑的基础上,漆艺作品本身体积庞大,例如佛像、屏风、家具器皿上,普遍是就地观赏的作品,少有能够购买并随身携带的作品。而小型文创商品市场,则更应该注重产品的外观取材,选取相对简单便于捷带的原材料,手掌大小,制作观赏性强,纪念意义深厚的产品。例如小型玩件、挂饰、杯具、油伞等旅游文创产品,进行漆艺加工。结合现代化工厂技术支撑,开发新型的创作材料,缩减产品工期,减少制作成本,开发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文创产品。
3.产品功能与健康
传统的生漆夹纻技艺作品,一般主要用于欣赏性,而实用性不高。例如池州当地佛像以及部分漆艺家具器皿。而部分小型碗筷,虽设计精美细致,但实用性也不强,且不利于日常生活保存,对于空气湿度阳光强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相比之下传统的漆艺作品更看重于产品的收藏价值,与小型文创产品恰好相反。我们需要设计的正是产品功能多元化且利于保存的文创产品,应选择使用利于保存,显色度饱和,不易掉漆的原材料。传统生漆的浓度高,生漆的成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普通工作坊艺人进入工作间都会有轻微的过敏现象,所以对于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要考虑到产品安全问题,选择天然无害的原材料,对于部分日常使用性文创产品的材料应该选择更加安全生漆进行制作。
4.结合九华山旅游产业
池州九华山旅游景点是当地的特色景观,应结合九华山旅游文化特色,着重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借助文化旅游市场,依据旅游文创产品的定位,开发设计新漆艺产品。佛教在九华山盛行,而九华山大部分寺庙佛像都是采用生漆夹纻技艺,我们应当将青阳生漆夹纻技艺加工融入至九华山文化中,开发当地特色的旅游路线,开设旅游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在参观九华山文化的同时了解青阳生漆夹纻技艺,在旅游中体验生漆夹纻技艺。在一定宣传效果上可以不断扩大九华山文化和青阳生漆夹纻艺术在国民中的认知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进行参观,体验青阳生漆夹纻技艺。游客通过购买纪念品的同时,探索更加深入的文化,对于传统艺术传承是很大一步的提升。
在文创产品设计生产的同时,可以结合当地政府建设专门的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来,当地文化旅游宣传部门可以加大网络平台宣传力度,更好的将文化与技术结合落实。在产品生产中,选择当地工业生产公司,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供扶持政策资金等,有效带动当地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当地留守工人的就业问题。
结语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青阳生漆夹纻技艺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让青阳生漆夹纻技艺保持着不断的活力,结合当地九华山旅游文化开展小型文创商品市场,开发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结合的文创产品。保留原有的文化艺术价值,才能在时代的發展中,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最后期望青阳传统生漆夹纻技艺的文创产品可以在九华山旅游产业的背景下,在新时代传统技术的推广传承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瑞瑞 扬州漆艺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5.
[2]葛慧 现代漆艺对传统漆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苏州大学,2009:5.
[3]丁以涵 李玫 基于区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以扬州雕漆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20:1.
[4]陈琪 传统漆艺之复兴—漆艺与现代商业设计的融合[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10.
[5]许政 青阳生漆夹纻技艺的工艺探析[D]池州:池州学院,2018:17.
作者简介:孙珊(2000-),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生漆夹纻技艺传承的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1130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