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它不单单靠哪一级、哪一部门、哪一个人就能妥善解决的。它是要靠全民共同努力,共同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本着公平的理念、公平的心态、公平的作为来关注教育,关注那些受教育者,才能让教育公平之花开得鲜艳烂漫。在此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弱势群体,让教育公平得到彰显。
一、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教育公平理念
教育公平不是一视同仁,也不是平均分配。它指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个性来分析他在教学存在哪些差异,并根据他表现出来的差异为他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公平地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教育公平的核心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接纳多样性,尊重差异性。”
二、课堂教学中让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落到实处
1.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在教育机会方面,我们要一视同仁,把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地提供给学生。“进得来”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位的,在接收学生时不能挑三拣四,不能让那些成绩低下、贫困、残疾等处在学校教育边缘的儿童因受到我们不公的待遇而失学、辍学或厌学。我们应降低学校的门槛,让弱势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进入校园学习。“进得来”了,我们还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扫清学习障碍,为他们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愿意留在学校里学习,乐于学习,达到“留得住,学得好”的目的。
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的学生,让他们不错失良机。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多采用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要我学”的学习态度转化为“我要学”。在平时的各种公益活动中鼓励他们把握参与机会,尽量不成为活动的边缘人。学着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感受集体的温暖、集体的乐趣。同时也号召班里的学生在各方面都照顾他们,对他们不歧视、不讥笑、不排挤,用真诚感化他们。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的帮扶活动,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团结、和谐的意识。生活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真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缺点。抓住亮点进行鼓励、表扬,调动他们的兴趣,增加信心,增强责任感。把握他们心中的“星星之火”,好让星火燎原他们的人生。
2.教育过程公平
在教学中,学生从来都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进行施教,其实是在强化教育不公。在教学中,我对智障学生用心诱导,细心讲解,教给方法,再帮助他们领悟学法,学会知识,学会迁移。作业细化、层次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不放弃,从而倍增信心,热爱学习。课堂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在课堂的表现都是很不尽如人意的,要改变他们,要从提问开始。课堂上我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回答、表演的平台。问题简单,表演不复杂的就给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站起来的勇气,有开口作答的习惯,有表达的机会。对他们的答案不过多地要求准确性、完美性,能沾边的就给予表扬,让他们在掌声中得到支持,得到鼓励,得到信心,得到勇气,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也学会把掌声送给他人,学会关爱身边人。这样,在教学中把“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拾起,并赋予生气,让那“角落”也成为“开阔地”,杂野之花同样会竞相开放。
3.教育结果公平
机会和过程的公平保障了结果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带来更大的社会和谐。每一个儿童都得到了支持,都能充分地发挥了自我的潜力,并接受了相适应的教育,儿童的未来的机会都是同等的,那么考试成绩就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了。所我们不能以分数衡量学生,我们要看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尽力了,我们就要肯定他、表扬他、赞赏他。对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进行生存和生活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于社会,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全纳教育
所谓全纳就是没有分类,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所有学生都应平等对待,平等赏识。教师在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更要在班级里形成“全纳”的课堂文化,帮助弱势群体融入课堂和班级。知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点燃他们的热情,倍增他们的信心,教他们爱上自己,爱上学习,爱上生活,爱上社会。
“爱,首先源于一种理解。”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接纳并理解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才能有办法更好地帮助他们。课堂教学中的公平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发展,而且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点点改变将汇成一股力量,推动着学生和自己对生活、对学习更加乐观积极。让我们都在教学中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用自己的真诚、热情,通过音容笑貌去滋润弱势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从而自信、努力,进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次次地验证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特约编辑 熊叠丽)
一、在教育教学中贯彻教育公平理念
教育公平不是一视同仁,也不是平均分配。它指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个性来分析他在教学存在哪些差异,并根据他表现出来的差异为他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公平地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教育公平的核心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接纳多样性,尊重差异性。”
二、课堂教学中让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落到实处
1.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在教育机会方面,我们要一视同仁,把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地提供给学生。“进得来”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位的,在接收学生时不能挑三拣四,不能让那些成绩低下、贫困、残疾等处在学校教育边缘的儿童因受到我们不公的待遇而失学、辍学或厌学。我们应降低学校的门槛,让弱势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进入校园学习。“进得来”了,我们还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扫清学习障碍,为他们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愿意留在学校里学习,乐于学习,达到“留得住,学得好”的目的。
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的学生,让他们不错失良机。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多采用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要我学”的学习态度转化为“我要学”。在平时的各种公益活动中鼓励他们把握参与机会,尽量不成为活动的边缘人。学着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感受集体的温暖、集体的乐趣。同时也号召班里的学生在各方面都照顾他们,对他们不歧视、不讥笑、不排挤,用真诚感化他们。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的帮扶活动,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团结、和谐的意识。生活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真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缺点。抓住亮点进行鼓励、表扬,调动他们的兴趣,增加信心,增强责任感。把握他们心中的“星星之火”,好让星火燎原他们的人生。
2.教育过程公平
在教学中,学生从来都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进行施教,其实是在强化教育不公。在教学中,我对智障学生用心诱导,细心讲解,教给方法,再帮助他们领悟学法,学会知识,学会迁移。作业细化、层次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不放弃,从而倍增信心,热爱学习。课堂提问也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在课堂的表现都是很不尽如人意的,要改变他们,要从提问开始。课堂上我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回答、表演的平台。问题简单,表演不复杂的就给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站起来的勇气,有开口作答的习惯,有表达的机会。对他们的答案不过多地要求准确性、完美性,能沾边的就给予表扬,让他们在掌声中得到支持,得到鼓励,得到信心,得到勇气,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也学会把掌声送给他人,学会关爱身边人。这样,在教学中把“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拾起,并赋予生气,让那“角落”也成为“开阔地”,杂野之花同样会竞相开放。
3.教育结果公平
机会和过程的公平保障了结果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带来更大的社会和谐。每一个儿童都得到了支持,都能充分地发挥了自我的潜力,并接受了相适应的教育,儿童的未来的机会都是同等的,那么考试成绩就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了。所我们不能以分数衡量学生,我们要看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尽力了,我们就要肯定他、表扬他、赞赏他。对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进行生存和生活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于社会,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全纳教育
所谓全纳就是没有分类,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所有学生都应平等对待,平等赏识。教师在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更要在班级里形成“全纳”的课堂文化,帮助弱势群体融入课堂和班级。知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点燃他们的热情,倍增他们的信心,教他们爱上自己,爱上学习,爱上生活,爱上社会。
“爱,首先源于一种理解。”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接纳并理解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才能有办法更好地帮助他们。课堂教学中的公平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发展,而且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点点改变将汇成一股力量,推动着学生和自己对生活、对学习更加乐观积极。让我们都在教学中扮演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用自己的真诚、热情,通过音容笑貌去滋润弱势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从而自信、努力,进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次次地验证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