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典型的水鸟代表,倚赖湿地生存。因其种群数量稀少,全球种群数量在3000只左右,且是鸭科鸟类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鸭子,被尊称为“国鸭”。湖南湿地资源优势明显,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河流湖泊纵横三湘大地,湘资沅澧蜿蜒全境,全省湿地总面积393.07万公顷,位居全国前例。丰富的湿地资源,为中华秋沙鸭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其在湖南境内的越冬数量为2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殖于俄罗斯以及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越冬地为长江流域。“国鸭”是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非常高的鸭子,只在清澈的流水中觅食,常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水库潜水捕食鱼类。嘴形与常见平扁的喙形明显不一样,侧扁,前端尖出,呈钩状,嘴和腿脚红色,善于捕捉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雄雌差异大,但是都有显著的鱼鳞状斑纹,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雌鸟的头和颈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并具白色横斑。两胁的羽毛上的鳞纹使中华秋沙鸭非常醒目,是在野外调查中的主要鉴别特征。
中华秋沙鸭有在河岸树上营巢的习性,把巢建在粗壮的活体阔叶树的树洞里,树洞距离地面一般都超过10米。中华秋沙鸭的雏鸟在刚刚孵化出来的一两天之内,要从树洞里跳出来落人草地或河流的水面。
中华秋沙鸭在湖南的越冬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分布范围较广,在洞庭湖、沅水、澧水和湘江流域均有分布记录,以沅水为最多。2015年12月,在桃源县、沅江市与澧水上游壶瓶山展开的调查,发现了约97只“国鸭”,主要分布在凤滩水库、五强溪水电站、凌津滩水电站、桃源水电站及石门县仙阳湖。桃源、沅陵、石门境内的水库、电排闸已成中华秋沙鸭在湖南越冬的稳定落脚点。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殖于俄罗斯以及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越冬地为长江流域。“国鸭”是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非常高的鸭子,只在清澈的流水中觅食,常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水库潜水捕食鱼类。嘴形与常见平扁的喙形明显不一样,侧扁,前端尖出,呈钩状,嘴和腿脚红色,善于捕捉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雄雌差异大,但是都有显著的鱼鳞状斑纹,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雌鸟的头和颈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并具白色横斑。两胁的羽毛上的鳞纹使中华秋沙鸭非常醒目,是在野外调查中的主要鉴别特征。
中华秋沙鸭有在河岸树上营巢的习性,把巢建在粗壮的活体阔叶树的树洞里,树洞距离地面一般都超过10米。中华秋沙鸭的雏鸟在刚刚孵化出来的一两天之内,要从树洞里跳出来落人草地或河流的水面。
中华秋沙鸭在湖南的越冬期为10月至翌年3月,分布范围较广,在洞庭湖、沅水、澧水和湘江流域均有分布记录,以沅水为最多。2015年12月,在桃源县、沅江市与澧水上游壶瓶山展开的调查,发现了约97只“国鸭”,主要分布在凤滩水库、五强溪水电站、凌津滩水电站、桃源水电站及石门县仙阳湖。桃源、沅陵、石门境内的水库、电排闸已成中华秋沙鸭在湖南越冬的稳定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