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社会网络是影响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重要方面。基于某东部城市四个社区的数据调查,本文从整体网角度探讨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整体网研究视角下社会网络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局部中心度、整体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分析发现:性别、健康状况、居住时间、居住位置、社区类型和社区共同行动等因素会影响到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居住时间和居住位置等因素会影响到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整体中心度,性别和居住位置等变量会影响到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特征向量中心度。政府应通过公共政策来影响社区要素,以达到改善老年人社区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整体网
  一、引言
  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在相当大程度上关系到其晚年幸福。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精神空虚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老年人的强关系和弱关系都在相当的程度上弱化。许多老人被迫留守家庭,成为空巢老人。对于城市老年人而言,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交往对象除了自己的配偶,就是社区伙伴。因此在未来的中国,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而言,社区关系应该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在现实中老年人社区关系同样面临着不断减弱的危险。城市商品房社区的人际冷漠,成为搁在老年人面前的一堵墻。因此,寻找那些可能影响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以提升和改善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学界已有诸多研究对个体社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社区内的要素。居住时间的作用很早就被学者加以考察,它可以用社会流动理论的社会化假设加以解释。该假设认为:社会变迁中的流动者,在流入地生活的时间越长,其社会网络就越完善。不仅在西方社会,这个假设在毗邻的日本也得到了验证。居住位置对社区成员社会网络影响同样重大。老人参与社区交往的范围,总体上服从距离衰减的规律。那些与社区活动区域功能距离较近的老人,将会更多地参与到人际交往当中。社区类型变量在本文中被操作为单位社区和商业社区的划分。这个变量体现了我国特色。较之于商业社区,居住在单位社区的老人拥有更稠密的邻里关系。共同行动是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老人在共同参与此类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频繁的互动,形成亲密的邻里关系。
  另一个方面是人口统计学变量。这类变量对个体交往产生重要作用,当然也会影响个体在社区内的社会网络。性别是一个常见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差异对个体交往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已经被学界所研究。较之于女性,男性更加倾向于维持较少数量的朋友关系。对老年人而言,年龄变量对其社会交往的作用不可低估。一项纵观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亲戚关系的数量会上升,而朋友的数量会下降。健康状况变量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许多研究都表明此变量与个体社会网络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那些身体健康的老人有更强的意愿参与到人际交往当中。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个体社区社会网络影响因素的考察,主要是从单一变量着手。较少学者对个体社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另外,已有研究对个体社会网络的量化测量均是从个体中心网的角度出发,以整体网视角对社区关系的考察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整体网研究的前提是整个网络对内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对外具有较为明确的边界。然而城市社区的特点就是异质性强,社区关系边界模糊,这就使得整体网研究面临条件障碍。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内的主要活动群体是老年人,他们受制于心理和生理上的限制,在社区内能够形成明确边界的网络,这完全满足整体网研究的要求。故此本文试图从整体网角度出发,对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构成
  本调查在某东部城市的四个社区进行:其中两个社区为单位社区,两个社区为商业社区。为了控制干扰变量,我们所选择的社区在规模、地点、房价等方面基本一致。四个小区中,我们分别调查了82、76、81和86位老人,合计325位。每个社区接受调查老人占社区老人总数的比例均达到整体网研究所必需80%的学术标准。由于整体网研究需要调查者通过问卷、观察和线人访谈等多种方式,对社区中任何两位老人的朋友关系进行明确考察,以构建社区老人的整体网络,因此样本很难做大。本次调查的老人中,居住在单位社区老人的比例为51.4%,居住在商业社区老人的比例为48.6%;男性老人比例为60.6%,女性老人比例为39.4%。调查样本详情参见表1。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社区社会网络。在整体网视角下,个体社会网络的测量主要包括局部中心度、整体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三个指标。
  局部中心度(Local Centralily)是在一个整体网中,某个节点拥有与其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在本研究中,局部中心度是老年人在社区网络中所拥有的朋友数目。这个指标从个体中心网的角度体现老年人朋友数量的绝对数值。此外弗里曼还提出了相对局部中心度(Relative LocalCentrality)的概念,它指的是节点的局部中心度与图中点的最大可能度数之比。不同网络的节点能够在这个指标上进行更加精确的比较分析。在本研究中,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可以理解为老人在局部朋友圈内受欢迎的程度。
  整体中心度(Global Centrality),是指某个节点在网络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程度和不可或缺性的程度。这个指标用节点与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距离总和来计算:节点与其他各点距离总和越短,该节点整体中心度的指标性越好。在本研究中,整体中心度可以理解为老年人在整个社区社会网络中受欢迎的程度。
  此外,近年来一种被波纳西茨定义的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 CentrMity)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指标用以衡量节点与网络中绝对中心节点的远近关系。该指标的计算过程较复杂,数值越大,指标性越好。那些与网络中心节点关系越近的点,他们将会更加便捷地与网络领袖们产生关联,因此将会获得比网络外围的节点更多的位置优势。在本研究中,节点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可以理解为该老年人融入社区社会网络核心圈子的程度。   对上述三个指标的测量,需要在构建社区社会网络邻接关系矩阵的基础上,通过Ucinet软件计算得出。邻接关系矩阵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种数据格式,它是网络中所有节点与所有节点关系的正方矩阵。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彼此互为朋友关系,矩阵中两个节点相交位置的数值被定义为1;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彼此不是朋友关系,矩阵中两个节点相交位置的数值被定义为0。以矩阵数据为基础,研究者通过Ucinet软件就能够对一系列指标进行统计计算。
  为了调查社区中任意两位老人之间彼此是否存在朋友关系,我们运用整体网研究常用的问卷、观察和线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上以整体网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伯特自我中心网社会问卷为基础,根据我国社区老人情况进行适应性修改。问卷包括三个问题:“在咱这个社区,您喜欢和谁一块活动?就是您比较熟悉的,一块聊天,一块跳舞,经常在一起的。”“假如您碰到本社区的邻居们,时间方便的情况下您喜欢和谁多聊一会儿天?”“在咱这个小区里,当您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或不开心的事时,您愿意找谁分享交流?”由于在调查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A老人在调查时选取B老人作为自己的朋友,B老人在调查时却没有选取A老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为了明确A、B老人是否存在朋友关系,我们需要通过实地观察,以及对社区领袖进行线人访谈的方式进行验证性调查。
  2.自变量
  对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拟使用的自变量为两组。一组是人口统计学变量,一组是社区要素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性别和年龄可以直接调查而得。在性别变量中,我们将男性老人定义为0,将女性老人定义为1。健康状况的测量选取自测健康评定表。该表由单一问题测量“通常来说,你感觉自己目前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回答使用五点李克特量表,从非常好(5)到非常不好(1),该量表在大规模的人群健康调查中极为常用。
  社区要素变量主要包括居住时间、居住位置、社区类型和共同行动。居住时间、社区类型和共同行动变量可以直接调查而得。在社区类型变量中,我们把居住在商业社区的老人定义为0,居住在单位社区的老人定义为1。社区共同行动是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一项持续时间较长、彼此利益攸关的社区共同行动。在A小区中,社区共同行动的表现是某些社区成员共同商讨社区路面的修缮和社区设施的完善,在B小區中社区共同行动是某些社区成员数次筹办红白喜事,在C小区中,共同行动是某些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一项跨社区交际活动,在D社区中,共同行动是某些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一项邻避冲突的维权活动。在该变量中,我们把未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定义为0,把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定义为1。
  对于居住位置变量,为了便于横向比较我们将之统一划分为功能距离较近和较远两种:将居住位置到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较远的老人定义为0,居住位置到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较近的老人定义为1。为了对社区老人居住位置到交往区域功能距离的远近进行分析,我们借用城市地理学常用空间分析方法。由于四个社区内的空间布局模式均较简单,因此我们无需采用常用的GIS可达性分析模型,对社区平面图的经验分析同样能够对功能距离做出远近上的判断。鉴于篇幅限制,此处不再提供四个社区的空间布局平面图,以及对功能距离的分析过程。
  (三)研究假设
  依据本研究的目标,以前文的研究综述为基础我们设定以下几个研究假设:
  假设1a:较之于男性老人,女性老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更高,整体中心度更低,特征向量中心度更高。
  假设1b:老人的年龄越小,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越高,整体中心度越低,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
  假设1c: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越好,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越高,整体中心度越低,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
  假设2a:老年人在社区中居住时间越长,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越高,整体中心度越低,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
  假设2b:老年人在社区中居住位置与社区主要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越近,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越高,整体中心度越低,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
  假设2c:较之于商业社区,居住在单位社区的老人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更高,整体中心度更低,特征向量中心度更高。
  假设2d:较之于没有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那些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其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更高,整体中心度更低,特征向量中心度更高。
  三、数据模型分析
  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局部中心度的因素。模型1以局部中心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时间、居住位置、社区类型和社区共同行动作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模型2以相对局部中心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时间、居住位置、社区类型和社区共同行动作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2。
  在模型1和模型2中,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来说,性别方面,男性老人的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要低于女性老人。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较之于男性老人,女性老人更喜欢参与聊天、棋牌等群体活动;第二,大部分女性老人的交往区域主要集中在社区内,而有相当数量的男性老人选择社区外交往。健康状况变量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身体越健康的老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越高。老人健康状况每提高一级,局部中心度得分增加0.104,相对局部中心度得分增加0.101。
  在模型1、模型2中,四个社区要素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来说,居住时间每增加一年,局部中心度得分增加0.220,相对局部中心度得分增加0.216。这与前文中社会流动理论的社会化假设相吻合。居住位置方面,居住位置与社区交往区域功能距离较近的老人,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更高。老人进入交往区域的便捷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其参与社区交往的积极性,进而对其社会网络构成影响。社区类型方面,与居住在商业小区的老人相比,居住在单位小区的老人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均更高。共同行动的影响也得到了证实: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比未参与社区共同行动的老人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均更高。   模型3以整体中心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健康状況、居住时间、居住位置、和社区共同行动作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由于不同社会网络的节点,在整体中心度指标上不能相互比较,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社区的统计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模型3的回归结果显示:在A单位小区中,居住时间对整体中心度有显著影响。老人的居住时间越长,其整体中心度越低,指标性越好。在B小区中,居住位置对整体中心度有显著影响。老人的居住位置距离社区交往区域越近,其整体中心度越低,指标性越好。在c小区中,性别对整体中心度有显著影响。女性老人的整体中心度要低于男性老人。在D小区中,居住时间和居住位置同时对整体中心度构成显著影响。老人的居住时间越长,居住位置距离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越近,其整体中心度越低,指标越好。可见在不同社区中,影响老年人社会网络整体中心度的因素不尽相同。由于本研究所调查的社区只有四个,因此我们暂时无法对这种现象给出解释,这需要后续研究加以考察。
  模型4以特征向量中心度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居住时间、居住位置、和社区共同行动作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由于不同规模社会网络的节点,在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上同样不能相互比较,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社区的统计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模型4的回归结果显示:在A单位小区中,性别和居住位置变量的影响得到了证实。在B小区中,性别变量的影响得到了证实。在C小区中,性别和居住位置变量的影响得到了证实。在D小区中,居住位置和共同行动变量的影响得到了证实。我们发现在三个小区内,性别和居住位置对特征向量中心度均构成显著影响。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解释:在所调查的小区中,社区交往明星均为女性老人,并且她们的居住位置距离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较近。因此,女性老人和居住位置距离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较近的老人,他们与社区明星产生联系的概率最大,故此更容易融入到社区社会网络的核心交往圈。离较近的老人,不仅能够形成亲密的局部交往圈,在整个社区受欢迎程度也更高。性别和居住位置变量能够显著影响局部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女性老人和居住位置距离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较近的老人,不仅能够形成亲密的局部朋友圈,他们融入到社区社会网络的核心圈概率也更大。健康状况、社区类型和共同行动变量仅能影响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的局部中心度和相对局部中心度,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居住在单位小区的老人和参与共同行动的老人,容易形成亲密的局部朋友圈。
  根据上述研究发现,为促进老年人社区社会网络,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第一,成立社区业主大会,致力于促进不同性别和不同入住时问老人之间的交往。女性老人和居住时间较长的老人,他们在社区社会网络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实地调查还发现,在某些社区女性老人和男性老人之间,搬入时间较早的老人和搬入时间较晚的老人之间,均存在着交往上的隔阂。这种隔阂不仅使得某些老年人在社区社会网络中处于不利地位,更不利于社区整体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归属感的提高。因此,业主大会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来消除彼此隔阂。譬如,为了促进搬入时间较晚老人的社区交往,业主大会可以与居委会建立沟通机制,一旦获悉有新的老人搬入社区后立即组织社区欢迎活动,帮助新搬入老人尽快融入社区。这不仅有利于迅速扩展新迁老人的社会网络,更能促进整个社区社会网络的发育。
  第二,合理进行社区规划,尽量缩短所有老人到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居住位置变量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它对三个中心度指标均构成显著影响。调查发现,某些社区不合理的空间布局,拉大了部分老人与社区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这是造成他们在社会网络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譬如,c商业社区拥有一个多余的社区入口,临近的老人可以不经过交往区域直接出入社区。结果是这部分老人与其他老人几乎没有社区交往。在A单位社区中,社区交往区域没有位于其中两栋楼老人出入社区的必经路线之上,这极大地抑制了这部分老人参与社区交往的积极性。当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社区的规划应当从“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转变,故此社区规划也当以缩短所有老人到交往区域的功能距离为重要原则。
  第三,组织老年人之间利益彼此相关的活动,提高社区老人交往时间和交往质量。社区共同行动在促进老年人社区网络上的作用启发我们,寻找那些能够将老年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彼此利益又不冲突的共同行动。这类活动可以是组织社区老人参加城市广场舞大赛,动员老人共同参与环保、儿童关怀等公益活动,还可以是鼓励引导社区内的老人共同创业等。社区老人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交往频率,更培育共同经历,不仅扩展了社区社会网络的规模,同时提高了社区社会网络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利他行为不仅受个体特征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成都市居民见义勇为的意愿和行动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因素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城乡环境、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除了通过道德宣传和说教,倡导利他行为之外,更要加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和谐的城乡关系、安全的治安环境和公平的
期刊
[摘要]美国建国初期,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围绕着中央与州及地方权力划分、人民参政、弱势行政首长与强势行政首长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美国围绕着联邦权与州权发生过多次争论,使公共行政中政治正义与政府效率两大价值之间出现了交替式优先的发展态势。到19世纪中后期,城市化发展与市政管理滞后的矛盾、行政国家的发展与公共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政党分肥制与基于功绩的文官制度之间的矛盾,迫切
期刊
[摘要]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困境成为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重塑慈善公信力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治理慈善机构物资管理的混乱状况,实现捐赠物资的全局管理和调配,接受外部监督,即慈善事业运作透明化。引入可追溯原理于慈善事业运作链条,将可追溯系统与慈善物资管理进行对接,建构慈善物资可追溯系统,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实现慈善事业透明化,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慈善物资可追溯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期刊
[摘要]1970年代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在此之前,女性主义运动已然在学理范畴将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生理性别差异深挖至社会性别差异层面,然而这样的推进尚未对司法实务产生影响,美国的法官们仍固守生物决定论的陈见。1970年代以来,伴随着女性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女性主义法学的成长,社会性别的视角及方法渐渐被运用到女性讼案里,法院对待性别案件的态度有所改观,性别案件的数量和胜诉率有所提高,女性法官的数量亦逐步
期刊
〔摘要〕晚清福建举人邱才颖,在粤任州县官二十余载。他在《东莞县志》和《香山县志》的记载中,呈现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前者他是“遇事诈噬,邑人侧目”的贪官,在后者他却是勤奋、清廉、深得绅民爱戴的好官。不同评价的背后,实际上是邱才颖与东莞、香山两地士绅关系的差异,这种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历史大背景所导致的。本文通过对地方志、档案、族谱、士绅著作等有关史料的爬梳,试图对有关邱才颖的不同文本书写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摘要]2015年,一起“大学生掏鸟窝案”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民众对于该案中的法院判决提出的质疑,体现出我国现行法定犯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根据责任主义原理,违法性认识应当成为法定犯的责任要件,并须创设类型化的判断标准对其进行合理限制。此外,我国《刑法》对于法定犯的刑罚配置存在问题,未来应当逐步轻缓化,以实现刑法的民主性、谦抑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掏鸟窝案”;法定犯;责任主义;违法性认识;刑罚轻缓
期刊
明清两代,伴随着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道教的政治地位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道教加强了与民间信仰的联系,道教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乡土社会,也经历了多种变革,其民间化的特点也更加地凸显。之前的众多道派也渐渐归于全真道与正一天师道名下,龙门派则是全真道发展最为兴盛的一大支系。闵一得是龙门派在江南传播中培养起来的高道,他主持金盖山教务期间,扩大了龙门派教团的规模,对龙门派的宗教义理进行了革新,提高了龙门派在
期刊
发生在13世纪中期的宋(蒙)元战争,是四川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次战争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社会衰败,自汉唐以来直至两宋时期的经济繁荣、文化繁盛景象不复存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地方社会的重建,不得不依赖外省移民。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四川又迭次遭受持续而残酷的战乱,战后地方的恢复和发展同样依赖外省移民。因此,移民成为元明清时期四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现象被著名移民史家葛剑雄教授视为“
期刊
〔摘要〕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上的裂隙:《种谷记》拖沓、结构松散、主题含混;《高干大》中段情节急转,主次情节混乱,小说的整体性大受影响。这使得二者刚跻身解放区文学的经典序列边缘就退了出来。不过,也正因此,《种谷记》和《高干大》保
期刊
〔摘要〕沃尔夫冈·豪格把马克思以前的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首位哲学”,而马克思在批判形而上学的恐怖的意义上,与后现代具有殊途同归的意义——推动“现代性的新生”。在当代网络“客观逻辑”支配下,跨国界高技术资本的生存方式遇到了种种困境。其困境的根源在于“首位哲学”提供的思想基础。而在推动现代性新生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取代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思想根基的“首位哲学”而完成“现代性新生”的一支重要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