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采用对偶比较法建立出被试对某种品牌的口味的偏好程度的顺序量表,并由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测定被试对某种品牌薯片的口味的偏爱程度及其差异大小。
2 方法
2.1 被试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女同学,年龄20,味觉正常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某品牌五种口味的薯片分别为;黄瓜味,小番茄味,原味,青柠味,麻辣味;纸笔,计算器,PZO转化量表
2.3 实验程序
2.3.1正式实验之前
绘制记录数据的表格并将不同口味的薯片准备好
2.3.2实验过程中
共有5种口味的薯片,根据公式N(N--1)/2可知有10个配对,需进行两轮比较,每一个配对在第一轮以AB形式出现后,在第二轮以BA的形式呈现。例如在黄瓜味与小番茄味的比较中,第一轮先让被试先品尝黄瓜味再品尝小番茄味,第二轮则先让被试品尝小番茄味再品尝黄瓜味。并在同一轮实验中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呈现每组配对。在比较的过程中,被试回答后将每次比较的结果填入事先绘制好的表格中,例如横A(黄瓜味)与纵B(小番茄味)比较,被试认为‘A黄瓜味’更好,则在横A和纵B的交叉处写上A,按此方法比较10次后,进行第二轮比较,例如横A(黄瓜味)与纵B(小番茄味)比较,被试认为‘A黄瓜味’更好,则在横A和纵B的交叉处写上(A)
2.3.3 数据处理
将每种口味在每轮被选中次数记录下后相加的到被选中的分数C,再对选中分数C进行排序,进而重新赋予数值,成为一个顺序量表。
3 结果
3.1 采用对偶比较法进行实验并整理实验数据所得结果,见表1。
3.3 转化而成的等距量表 ,见图1。
4 讨论
4.1 实验实施
4.1.1在实验的实施过程方面不足之处
被试进行实验过程中未准备漱口水,导致被试不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品尝各种味道。可增加被试,了解不同被试喜爱的口味。
4.1.2在误差控制方面
为了避免顺序误差,采用了ABBA法和随机化进行控制。
4.1.3实验中的额外变量的控制
进行实验时取用同一品牌的薯片并尽力控制了被试品尝两种口味薯片的大小形状相同。
4.2 对偶比较法的特点
对偶比较法的优点:对于调查者而言,在两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刺激更加容易,也避免了顺序误差。对偶法在本实验优于恒定刺激法,因为若比较中有标准刺激重复出现则会影响被试的判断。
在使用对偶比较法建立顺序量表时需要注意:采用此方法得到的顺序量表,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的心理物理量表,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顺序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即当刺激A优先于刺激B,刺激B优先于刺激C,刺激A也要优先于刺激C。因此,在传递性难保证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对偶比较法。;被测量个数不宜过多,会导致被试出现厌烦心理。
4.3 等距量表优于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不仅能体现被试对不同口味薯片的爱好程度的顺序关系,还能反映出爱好程度之间的相对大小。虽然本实验的等距量表是由顺序量表转化而来只是实现了被试对薯片口味的爱好程度这一个维度上的等距,但无法得到等距的物理单位,无法建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相对于顺序量表,等距量表还是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5 结论
5.1 被试对薯片口味的愛好顺序为麻辣味,黄瓜味,小番茄味,原味,青柠味。
5.2被试对薯片五种口味的喜爱程度之间差异量的大小,即麻辣味和黄瓜味差异较小,小番茄味和原味差异较小,排名前四种味道同青柠味的差异较大。
5.3等距量表相对于顺序量表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采用对偶比较法建立出被试对某种品牌的口味的偏好程度的顺序量表,并由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测定被试对某种品牌薯片的口味的偏爱程度及其差异大小。
2 方法
2.1 被试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女同学,年龄20,味觉正常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某品牌五种口味的薯片分别为;黄瓜味,小番茄味,原味,青柠味,麻辣味;纸笔,计算器,PZO转化量表
2.3 实验程序
2.3.1正式实验之前
绘制记录数据的表格并将不同口味的薯片准备好
2.3.2实验过程中
共有5种口味的薯片,根据公式N(N--1)/2可知有10个配对,需进行两轮比较,每一个配对在第一轮以AB形式出现后,在第二轮以BA的形式呈现。例如在黄瓜味与小番茄味的比较中,第一轮先让被试先品尝黄瓜味再品尝小番茄味,第二轮则先让被试品尝小番茄味再品尝黄瓜味。并在同一轮实验中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呈现每组配对。在比较的过程中,被试回答后将每次比较的结果填入事先绘制好的表格中,例如横A(黄瓜味)与纵B(小番茄味)比较,被试认为‘A黄瓜味’更好,则在横A和纵B的交叉处写上A,按此方法比较10次后,进行第二轮比较,例如横A(黄瓜味)与纵B(小番茄味)比较,被试认为‘A黄瓜味’更好,则在横A和纵B的交叉处写上(A)
2.3.3 数据处理
将每种口味在每轮被选中次数记录下后相加的到被选中的分数C,再对选中分数C进行排序,进而重新赋予数值,成为一个顺序量表。
3 结果
3.1 采用对偶比较法进行实验并整理实验数据所得结果,见表1。
3.3 转化而成的等距量表 ,见图1。
4 讨论
4.1 实验实施
4.1.1在实验的实施过程方面不足之处
被试进行实验过程中未准备漱口水,导致被试不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品尝各种味道。可增加被试,了解不同被试喜爱的口味。
4.1.2在误差控制方面
为了避免顺序误差,采用了ABBA法和随机化进行控制。
4.1.3实验中的额外变量的控制
进行实验时取用同一品牌的薯片并尽力控制了被试品尝两种口味薯片的大小形状相同。
4.2 对偶比较法的特点
对偶比较法的优点:对于调查者而言,在两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刺激更加容易,也避免了顺序误差。对偶法在本实验优于恒定刺激法,因为若比较中有标准刺激重复出现则会影响被试的判断。
在使用对偶比较法建立顺序量表时需要注意:采用此方法得到的顺序量表,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的心理物理量表,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去;顺序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即当刺激A优先于刺激B,刺激B优先于刺激C,刺激A也要优先于刺激C。因此,在传递性难保证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采用对偶比较法。;被测量个数不宜过多,会导致被试出现厌烦心理。
4.3 等距量表优于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不仅能体现被试对不同口味薯片的爱好程度的顺序关系,还能反映出爱好程度之间的相对大小。虽然本实验的等距量表是由顺序量表转化而来只是实现了被试对薯片口味的爱好程度这一个维度上的等距,但无法得到等距的物理单位,无法建立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相对于顺序量表,等距量表还是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5 结论
5.1 被试对薯片口味的愛好顺序为麻辣味,黄瓜味,小番茄味,原味,青柠味。
5.2被试对薯片五种口味的喜爱程度之间差异量的大小,即麻辣味和黄瓜味差异较小,小番茄味和原味差异较小,排名前四种味道同青柠味的差异较大。
5.3等距量表相对于顺序量表能够提供更多信息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