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琪的礼物》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了悬念构建和“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使本不复杂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丛生,表达了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欧·亨利 ;悬念;幽默诙谐语言
一、引言
欧·亨利(O·Henry),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从1899年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到1910年去世,欧·亨利一共发表了300多部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社会生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麦琪的礼物》讲述了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一对夫妻之间的感人故事。 女主人公想为丈夫准备一份体面的礼物,因为生活的极端贫困,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长发,才得以为丈夫挑选一条白金表链,而男主人公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来精致的发梳。结果,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成了毫无用处的东西。此作之所以成为名篇,除了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外,还在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段,即多处巧妙设悬和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正是作者运用了悬念构建和调侃的语言,才使不复杂的情节一波三折,充满变化。
二、艺术手法
(一)多次巧妙设悬
作者从头到尾都在设置和解除悬念,两者交替出现,使简短的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从而调动了读者的思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章开头作者就设置了悬念。“1块8毛7,就这么多钱”接着作者介绍了一块八毛七艰难的积累过程——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硬赖下来的。德拉反复数了三遍,无奈的她除了哭嚎,没有其他办法。女主人公这是怎么了?她为什么要反复数这一块八毛七?这钱有何用途?她又为什么为这一块八毛七而痛哭?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读者带着期待的心情往下阅读。但是作者并没有立刻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话锋一转接着描述这个家庭拮据的经济生活。等到了第七自然段“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读者恍然大悟,心中的种种疑问迎刃而解。第一处悬念刚刚解除,第二个悬念马上开始。德拉从窗口快速转身,站在壁镜前面,“她两眼晶莹透亮,但二十秒之内面色失去了光彩”,在短短的二十秒内,她的情绪为何如此巨变?作者接着描写德拉秀发之美。德拉神经质地赶紧梳好头发,踌躇着一动不动地站着,几滴眼泪无声的落在了破旧的红地毯上。德拉在欣赏自己秀发之时,为何突然落泪?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德拉穿上外套,来到街上。她走到写有“索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的招牌前停下,“你要买我的头发吗”读者如梦初醒。此处悬念把德拉内心深处的激烈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能够感受到德拉内心深处的难过,无奈与不舍,并给予女主人公深切的同情,同时我们也敬佩德拉为爱而甘愿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文章最后一处悬念设置在吉姆第一次看到刚刚失去秀发的德拉的场景中。剪去长发的德拉带着极端忐忑的心情期待着吉姆的归来。吉姆站在门口边,一动不动的死死盯着德拉,当从德拉口中得知她已卖掉头发给自己买来圣诞礼物时,他依然吃力的问道“你已经把头发剪掉了吗”,吉姆环顾四周,继而带着白痴的神情追问,“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吗”读者心中不禁疑问,吉姆为什么一再追问德拉的头发?难道失去长发的德拉不在美丽,令他心中不满?到了文章的结尾处,我们终于理解了吉姆那令人不解的奇怪的表情和话语。原来吉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是一套精致的发梳。此处悬念的解除既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又提供给我们广阔的空间去回味和思考。
(二)“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
这篇小说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氛围中去领悟作者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幽默诙谐的环境下引发人们的深思。文章刚开始,作者在描述这对一贫如洗夫妻的家庭生活时,用一种漫不经心的缓缓的语气道来:家虽有信箱,却从没有信,虽有按钮,却没有人能按响。让人感兴趣的是一个很有气场的名字“吉姆斯·狄林汉·杨先生”“迪林厄姆”这个名字是吉姆在每星期挣三十美元时,一时兴起加上去的。现在他的收入缩減到了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似乎它们正严肃着思忖着缩写成谦虚而又讲实际的D。” 人穷后,连名字也势力地缩减了。这番话通过幽默的格调,给贫穷人民生活的艰辛增添了喜剧色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无可奈何的生活困境。作者对房间内壁镜的调侃更叫人哭笑不得,只有非常瘦小的人,才能在一连串的纵条影像中对自己的容貌有个大致精确的概念。这说明壁镜并非完整,不能照出照镜人全部的面容和身体。而 “一连串纵条影像”则说明了壁镜之狭窄。“德拉身材苗条,已精通了这门子艺术”。作家把德拉从竖条镜中获知自己容貌的能力调侃为“艺术”,这种比喻叫人莫名其妙,但对于作者对那破旧而狭窄的壁镜的调侃来说,却是相当准确的。德拉剪完头发回到家后,变得审慎和理智,她找出烫发铁钳,着手修补“因爱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坏”并称这是件“极其艰巨的”“了不起的任务”。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对女主人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爱美之心的调侃。吉姆看到德拉“纹丝不动的好像猎犬嗅到了鹌鹑的气味似的”这种比喻不伦不类,但却把吉姆因极度震惊而不知所措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结语
《麦琪的礼物》的情节并无过人之处,但欧·亨利凭借他巧妙的悬念构建使平凡浅显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中采用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贫苦人民的艰辛与无奈,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欧·亨利正是以他娴熟高超的艺术手段,创作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①陈艳玲. 浅析欧·亨利小说的艺术手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②李国宁. 欧·亨利式结局的艺术魅力[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关键词:欧·亨利 ;悬念;幽默诙谐语言
一、引言
欧·亨利(O·Henry),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从1899年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到1910年去世,欧·亨利一共发表了300多部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社会生活。《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麦琪的礼物》讲述了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一对夫妻之间的感人故事。 女主人公想为丈夫准备一份体面的礼物,因为生活的极端贫困,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长发,才得以为丈夫挑选一条白金表链,而男主人公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来精致的发梳。结果,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成了毫无用处的东西。此作之所以成为名篇,除了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外,还在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段,即多处巧妙设悬和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正是作者运用了悬念构建和调侃的语言,才使不复杂的情节一波三折,充满变化。
二、艺术手法
(一)多次巧妙设悬
作者从头到尾都在设置和解除悬念,两者交替出现,使简短的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从而调动了读者的思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章开头作者就设置了悬念。“1块8毛7,就这么多钱”接着作者介绍了一块八毛七艰难的积累过程——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硬赖下来的。德拉反复数了三遍,无奈的她除了哭嚎,没有其他办法。女主人公这是怎么了?她为什么要反复数这一块八毛七?这钱有何用途?她又为什么为这一块八毛七而痛哭?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读者带着期待的心情往下阅读。但是作者并没有立刻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话锋一转接着描述这个家庭拮据的经济生活。等到了第七自然段“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读者恍然大悟,心中的种种疑问迎刃而解。第一处悬念刚刚解除,第二个悬念马上开始。德拉从窗口快速转身,站在壁镜前面,“她两眼晶莹透亮,但二十秒之内面色失去了光彩”,在短短的二十秒内,她的情绪为何如此巨变?作者接着描写德拉秀发之美。德拉神经质地赶紧梳好头发,踌躇着一动不动地站着,几滴眼泪无声的落在了破旧的红地毯上。德拉在欣赏自己秀发之时,为何突然落泪?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德拉穿上外套,来到街上。她走到写有“索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的招牌前停下,“你要买我的头发吗”读者如梦初醒。此处悬念把德拉内心深处的激烈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能够感受到德拉内心深处的难过,无奈与不舍,并给予女主人公深切的同情,同时我们也敬佩德拉为爱而甘愿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文章最后一处悬念设置在吉姆第一次看到刚刚失去秀发的德拉的场景中。剪去长发的德拉带着极端忐忑的心情期待着吉姆的归来。吉姆站在门口边,一动不动的死死盯着德拉,当从德拉口中得知她已卖掉头发给自己买来圣诞礼物时,他依然吃力的问道“你已经把头发剪掉了吗”,吉姆环顾四周,继而带着白痴的神情追问,“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吗”读者心中不禁疑问,吉姆为什么一再追问德拉的头发?难道失去长发的德拉不在美丽,令他心中不满?到了文章的结尾处,我们终于理解了吉姆那令人不解的奇怪的表情和话语。原来吉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是一套精致的发梳。此处悬念的解除既震撼了读者的心灵,又提供给我们广阔的空间去回味和思考。
(二)“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
这篇小说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在充满喜剧色彩的氛围中去领悟作者含蓄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幽默诙谐的环境下引发人们的深思。文章刚开始,作者在描述这对一贫如洗夫妻的家庭生活时,用一种漫不经心的缓缓的语气道来:家虽有信箱,却从没有信,虽有按钮,却没有人能按响。让人感兴趣的是一个很有气场的名字“吉姆斯·狄林汉·杨先生”“迪林厄姆”这个名字是吉姆在每星期挣三十美元时,一时兴起加上去的。现在他的收入缩減到了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似乎它们正严肃着思忖着缩写成谦虚而又讲实际的D。” 人穷后,连名字也势力地缩减了。这番话通过幽默的格调,给贫穷人民生活的艰辛增添了喜剧色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无可奈何的生活困境。作者对房间内壁镜的调侃更叫人哭笑不得,只有非常瘦小的人,才能在一连串的纵条影像中对自己的容貌有个大致精确的概念。这说明壁镜并非完整,不能照出照镜人全部的面容和身体。而 “一连串纵条影像”则说明了壁镜之狭窄。“德拉身材苗条,已精通了这门子艺术”。作家把德拉从竖条镜中获知自己容貌的能力调侃为“艺术”,这种比喻叫人莫名其妙,但对于作者对那破旧而狭窄的壁镜的调侃来说,却是相当准确的。德拉剪完头发回到家后,变得审慎和理智,她找出烫发铁钳,着手修补“因爱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坏”并称这是件“极其艰巨的”“了不起的任务”。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对女主人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爱美之心的调侃。吉姆看到德拉“纹丝不动的好像猎犬嗅到了鹌鹑的气味似的”这种比喻不伦不类,但却把吉姆因极度震惊而不知所措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结语
《麦琪的礼物》的情节并无过人之处,但欧·亨利凭借他巧妙的悬念构建使平凡浅显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中采用欧·亨利式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贫苦人民的艰辛与无奈,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欧·亨利正是以他娴熟高超的艺术手段,创作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①陈艳玲. 浅析欧·亨利小说的艺术手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②李国宁. 欧·亨利式结局的艺术魅力[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