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探索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现状,探索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规划建设校内与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对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引言
  围绕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需要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如何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唯一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实践教学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所必须的,是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高水平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更是需要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硬件平台即包括实验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软件平台即包括师资和相应的实训项目及管理制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资金不足等问题;探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双向嵌入、校企两地支撑的实践教学平台。
  2.解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建立问题;探索形成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职教集团为支撑的校企合作机制。
  3.解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途径,研究如何完善“前校后厂、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既出产品,又育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国内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建设特点,了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思路,深刻研究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面临的问题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结构体系、功能体系、管理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
  2.积极寻求校企共赢点,建立高效的符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逐步构建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3.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基于企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分阶段、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4.经过建设,逐渐建设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应组织教师及企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实践教材编写小组,并聘请有关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指导委员会,进行实训项目开发,编写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等实训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5.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管理体系,以项目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建“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建立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五、研究成果与成效
  1.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共同组建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性实习工厂,在生产产品的同时,承担学院学生顶岗实习任务。通过进企办学,校企双方共建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在企业设置课堂,按照企业的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双向嵌入,搭建生产性特征明显、校内外互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平台,弥补学校自身资源的不足,使实践教学与生产结合更为紧密,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
  2.以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并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深度合作模式。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为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搭建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相互促进,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3.项目所在院校在实践过程中,以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多专业开展了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学期制,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提供平台,有助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以人为本是各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项原则,因为人本思想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图书馆管理中也是如此,读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需要更加人性化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文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动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生深层次改革,高校教学信息化工作也不例外。本文主要结合高校信息系统管理中的数据资源现状,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数据资源的应用方向及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亟需采取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教学数据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存储技术的不断革新,“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革新性变化
摘 要:随着国家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的力度。高职院校担任着为国家输送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重任,所以高职院校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才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随着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整体提升,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高职专业职业教育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因此,笔者就现今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职
摘 要:我国稠油开采技术近20年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胜利、辽河、新疆、河南、大港等稠油生产基地其产量逐年提高,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稠油开采国。随着高粘、高含蜡原油的开采,油气集输及管道输送系统暴露出的流动性恶化结蜡结垢问题突出,现象严重。该文分析了油田输送稠油的现状及稠油输送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稠油输送中应用复合场能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复合场能在降粘方面的智能化复合作用分析了其作用机理。通过试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怎样教”的问题。作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来说,其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既不符合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成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鉴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含义谈起,就其革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革新分析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
摘 要: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