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之后,全面两孩政策让广大父母开始面临新问题,如两个孩子怎么养?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职场、养老等问题?如何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原来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对待二宝的降临?猛然面对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不少家庭可能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面对如上问题,我们将从2016年9月这期开始,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合作,联合开办“两孩时代”栏目。期待能够通过这一栏目,为两个孩子的家庭以及准备生二孩的家庭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或解疑答惑,并传递家庭和谐的新理念。
一位7岁的小男孩跟我抱怨,妹妹霸道,又爱黏着他。无论他做什么事,她也要抢着做、抢着玩,妹妹如果不懂,就要他教、要他让。如果他不听从妹妹的话,妹妹会说:“那我要跟妈妈说!”
他又气她,却又怕她。因为她常对他发脾气,甚至还会打他。他本来是个很温和的人,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会还手,妹妹居于弱势,就会向妈妈告状。
这些事,妈妈都知道。但是,妈妈的立场态度倒是很一致:“你就让她嘛!”“她是你妹妹,你为什么不对她好一点?你有做哥哥的样子吗?”“她要打你,你就来跟我讲,不要还手。你做哥哥的人,怎么可以打妹妹?!”
他真的是怨气冲天,他不是每次都还手,他也有跟妈妈反应过。妈妈的处理,就是问明原因之后,重复那像是咒语一样的台词:“你就让她嘛!”
基本上,妈妈的态度就是不处理,要哥哥把不满的情绪吞下去。难怪哥哥每次心情不好的原因,几乎都跟妹妹有关。人家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我看他却因为这个妹妹,大概在学校还感觉比较自在一点。
妈妈的心态
我心想,有没有可能是他讲得太夸张,毕竟我们有时候讲气话会讲得比较夸张。结果我跟妈妈询问,妈妈就开始抱怨妹妹,说妹妹的个性很拗、很冲动、很自我中心、胜负心很强,说妹妹比哥哥还需要上课,可是她这个做妈妈的也没办法、管不动……
我没听错吧?意思就是,妈妈自己没办法处理妹妹的情绪与行为,所以要转嫁给哥哥承担?!
妈妈的想法,不但宠坏了妹妹,还伤害了哥哥。妈妈自己虽然暂时可以轻松一点,可是长久下来,没有人会好过,而妈妈自己的耳根也不会太清静。
这时,我开始同情哥哥,不知道他这种状况,还要忍耐多久,这想起来就令人无力。不要说儿童很难忍受,连我这个成人,如果知道我要一直这样被对待,不用说是十几、二十年,如果我有能力的话,大概只要一个月,我就会想搬出去住了。
双向性的兄友弟恭
如果回家后都要一直被欺负,连为自己讲话的余地都没有。这种生活,会让我对这个家的正向情感,全部被厌恶、烦闷等负面情绪所淹没。然后,等我长大后,终于有能力离家,却也要花很多时间疗伤。因为在这种状况下,不要说对妹妹,就连对于爸妈置之不理的态度,也很难谅解吧?!
我不是反对“兄友弟恭”的伦理,只是那是双向的。不管事情对错,就要年纪较大的孩子“大的让小的”,任由年纪较小的孩子任性、耍赖,这应该不是传统理想中的期待。
尊重是互相的,即使是家人也一样,年纪较小的人不讲理,理论上大人就要出面管。
以这件事来说,哥哥不是不愿意,是实在没能力处理,因为就连大人都处理不了。不要说妈妈,爸爸也应该不是不清楚哥哥的困境,但爸爸只要兄妹不吵到他就可以了,偶尔出来骂骂人,各打五十大板,算是交差了事。
如果妈妈真的无法处理,那至少要正解一下哥哥的感受,要站在哥哥的角度帮他想。讲得严重一点,不要说为了自己轻松,连母子关系都放着不管。
要诚心跟哥哥道歉,多跟他独处,请他多帮妈妈一点忙,动之以情,这些作法都比只用权威来命令哥哥来得好多了。要让哥哥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能力限制,爸爸又不管事,实在很无奈。
协助方式
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再跟哥哥谈,要不要多帮他安排一些他喜欢的校外活动。
妹妹的活动,也可以跟哥哥在家的时间错开,让哥哥的心情有喘息的时间,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
此外,爸爸是不是偶尔能单独带着哥哥去进行活动?如果不行,那么其他亲戚,愿不愿意花一点时间照顾哥哥?让哥哥有一些正面的生活经验,对人生有些期待,更有能量回家去面对妹妹。
妹妹的部分,也许处理起来真的比较累,但不是真的不能处理。说实在话,如果妹妹是这样的状况,反而我们要想着,要尽早来处理比较好,而不是采取两手一摊的态度。我猜想妈妈有试过要帮助妹妹,只是,采用一般性的教养手段,效果不彰。不管有没有诊断,还是要针对妹妹的状况,找专业人员咨询。
对我来说,有些有诊断的孩子,不见得比较难相处,反而更单纯可爱。
我其实很希望妈妈往自己的内心探问,自己是不是有偏心的状况?会不会有狠不下心来管妹妹,却可以对哥哥很不客气的情形?还是单纯只是因为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改不过来?
所谓传统,不是囫囵吞枣,不管对错就要全盘接受。
编后语
从儿童心理学上讲,2~7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到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地步。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们和平共处,知道分享,互相谦让,可是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来说,由于他们只会以自我中心看问题想问题,不会替别人着想,所以,很多时候,和平共处只是父母的良好愿望。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平等、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纷争和冲突,至少不要剥夺、不要阻挠孩子们参与社会互动的意愿。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肯定他们性格中好的一面,启发他们换位思维,逐渐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这有利于儿童自我中心的解除。
面对如上问题,我们将从2016年9月这期开始,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合作,联合开办“两孩时代”栏目。期待能够通过这一栏目,为两个孩子的家庭以及准备生二孩的家庭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或解疑答惑,并传递家庭和谐的新理念。
一位7岁的小男孩跟我抱怨,妹妹霸道,又爱黏着他。无论他做什么事,她也要抢着做、抢着玩,妹妹如果不懂,就要他教、要他让。如果他不听从妹妹的话,妹妹会说:“那我要跟妈妈说!”
他又气她,却又怕她。因为她常对他发脾气,甚至还会打他。他本来是个很温和的人,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会还手,妹妹居于弱势,就会向妈妈告状。
这些事,妈妈都知道。但是,妈妈的立场态度倒是很一致:“你就让她嘛!”“她是你妹妹,你为什么不对她好一点?你有做哥哥的样子吗?”“她要打你,你就来跟我讲,不要还手。你做哥哥的人,怎么可以打妹妹?!”
他真的是怨气冲天,他不是每次都还手,他也有跟妈妈反应过。妈妈的处理,就是问明原因之后,重复那像是咒语一样的台词:“你就让她嘛!”
基本上,妈妈的态度就是不处理,要哥哥把不满的情绪吞下去。难怪哥哥每次心情不好的原因,几乎都跟妹妹有关。人家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我看他却因为这个妹妹,大概在学校还感觉比较自在一点。
妈妈的心态
我心想,有没有可能是他讲得太夸张,毕竟我们有时候讲气话会讲得比较夸张。结果我跟妈妈询问,妈妈就开始抱怨妹妹,说妹妹的个性很拗、很冲动、很自我中心、胜负心很强,说妹妹比哥哥还需要上课,可是她这个做妈妈的也没办法、管不动……
我没听错吧?意思就是,妈妈自己没办法处理妹妹的情绪与行为,所以要转嫁给哥哥承担?!
妈妈的想法,不但宠坏了妹妹,还伤害了哥哥。妈妈自己虽然暂时可以轻松一点,可是长久下来,没有人会好过,而妈妈自己的耳根也不会太清静。
这时,我开始同情哥哥,不知道他这种状况,还要忍耐多久,这想起来就令人无力。不要说儿童很难忍受,连我这个成人,如果知道我要一直这样被对待,不用说是十几、二十年,如果我有能力的话,大概只要一个月,我就会想搬出去住了。
双向性的兄友弟恭
如果回家后都要一直被欺负,连为自己讲话的余地都没有。这种生活,会让我对这个家的正向情感,全部被厌恶、烦闷等负面情绪所淹没。然后,等我长大后,终于有能力离家,却也要花很多时间疗伤。因为在这种状况下,不要说对妹妹,就连对于爸妈置之不理的态度,也很难谅解吧?!
我不是反对“兄友弟恭”的伦理,只是那是双向的。不管事情对错,就要年纪较大的孩子“大的让小的”,任由年纪较小的孩子任性、耍赖,这应该不是传统理想中的期待。
尊重是互相的,即使是家人也一样,年纪较小的人不讲理,理论上大人就要出面管。
以这件事来说,哥哥不是不愿意,是实在没能力处理,因为就连大人都处理不了。不要说妈妈,爸爸也应该不是不清楚哥哥的困境,但爸爸只要兄妹不吵到他就可以了,偶尔出来骂骂人,各打五十大板,算是交差了事。
如果妈妈真的无法处理,那至少要正解一下哥哥的感受,要站在哥哥的角度帮他想。讲得严重一点,不要说为了自己轻松,连母子关系都放着不管。
要诚心跟哥哥道歉,多跟他独处,请他多帮妈妈一点忙,动之以情,这些作法都比只用权威来命令哥哥来得好多了。要让哥哥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能力限制,爸爸又不管事,实在很无奈。
协助方式
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再跟哥哥谈,要不要多帮他安排一些他喜欢的校外活动。
妹妹的活动,也可以跟哥哥在家的时间错开,让哥哥的心情有喘息的时间,可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
此外,爸爸是不是偶尔能单独带着哥哥去进行活动?如果不行,那么其他亲戚,愿不愿意花一点时间照顾哥哥?让哥哥有一些正面的生活经验,对人生有些期待,更有能量回家去面对妹妹。
妹妹的部分,也许处理起来真的比较累,但不是真的不能处理。说实在话,如果妹妹是这样的状况,反而我们要想着,要尽早来处理比较好,而不是采取两手一摊的态度。我猜想妈妈有试过要帮助妹妹,只是,采用一般性的教养手段,效果不彰。不管有没有诊断,还是要针对妹妹的状况,找专业人员咨询。
对我来说,有些有诊断的孩子,不见得比较难相处,反而更单纯可爱。
我其实很希望妈妈往自己的内心探问,自己是不是有偏心的状况?会不会有狠不下心来管妹妹,却可以对哥哥很不客气的情形?还是单纯只是因为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改不过来?
所谓传统,不是囫囵吞枣,不管对错就要全盘接受。
编后语
从儿童心理学上讲,2~7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到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地步。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们和平共处,知道分享,互相谦让,可是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来说,由于他们只会以自我中心看问题想问题,不会替别人着想,所以,很多时候,和平共处只是父母的良好愿望。作为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平等、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纷争和冲突,至少不要剥夺、不要阻挠孩子们参与社会互动的意愿。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肯定他们性格中好的一面,启发他们换位思维,逐渐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这有利于儿童自我中心的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