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依本人愚见:一、师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做好课前准备。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三、以“读”为主体,体现以读为本。四、注重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
庸讳言,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依本人愚见:
一、师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语文课文的前提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教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还得在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作好课前预习。这是教师上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或校园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世界总人口等有关数据,并了解一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生活周边环保现状。在课堂上,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动,效果上势必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是上好的语文课的重要保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第一位,以教师为主导是第二位。这正体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 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体现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怎样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民主、和谐、愉悦轻松呢?首先,改变传统的说教、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过去那种一问一答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创新,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要改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开口一个老师,闭口一个老师,这无形之中,在学生面前张扬了自己,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产生敬畏感。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袁王容在指导青年教师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千万莫要在学生面前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是民主的体现。教师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课堂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三、以“读”为主体,体现以读为本
让“读”激活语文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依本人之见,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读书形式,如在教学散文题材的文章《桂林山水》、诗歌类题材文章《长征》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自由读熟的基础上学会诵读,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很有帮助。如在执教《奴隶英雄》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分角色读与表演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表演时,教师还可设计让学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这样一来,既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又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此乃一石双鸟。
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形式其实就是为质量(即: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既然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有目的,即带着疑问去读,或是在读中读出疑问,当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创新,这就靠教师如何去引导。其次,教师要重视读的指导。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遇学生停顿不当、情感把握不准时,教师有必要作示范指导。第三,是要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对同学之间的读书质量通过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最终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读书能力的目的。“读”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读”到了位,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四、注重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是上好语文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是百科之母,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并引进语文课堂,既是上好语文课的时代要求,同时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相互融合,让我们的母语课堂呈现无穷魅力,有许多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偿试。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就亲眼目睹过一位青年教师在让学生读罢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一段后,吩咐学生拿出画笔画出爬山虎的茎、叶、“脚”,有细心的学生还将它们分别着上了不同的颜色,真是栩栩如生。这堂课与美术学科结合得是那么样的完美无瑕,真让人感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何等独具匠心。又如:教师在执教《第一场雪》时,让学生回忆雪是如何形成的,既引导学生回顾了自然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执教《长征》一文中,教师适时地讲解“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故事,这使学生既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
庸讳言,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依本人愚见:
一、师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语文课文的前提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好教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还得在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作好课前预习。这是教师上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或校园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世界总人口等有关数据,并了解一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生活周边环保现状。在课堂上,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动,效果上势必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是上好的语文课的重要保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第一位,以教师为主导是第二位。这正体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 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体现以人为本,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怎样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民主、和谐、愉悦轻松呢?首先,改变传统的说教、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过去那种一问一答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创新,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要改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开口一个老师,闭口一个老师,这无形之中,在学生面前张扬了自己,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产生敬畏感。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袁王容在指导青年教师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千万莫要在学生面前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是民主的体现。教师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课堂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三、以“读”为主体,体现以读为本
让“读”激活语文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依本人之见,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读书形式,如在教学散文题材的文章《桂林山水》、诗歌类题材文章《长征》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自由读熟的基础上学会诵读,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很有帮助。如在执教《奴隶英雄》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分角色读与表演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表演时,教师还可设计让学生各自用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这样一来,既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又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此乃一石双鸟。
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形式其实就是为质量(即: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既然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有目的,即带着疑问去读,或是在读中读出疑问,当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创新,这就靠教师如何去引导。其次,教师要重视读的指导。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遇学生停顿不当、情感把握不准时,教师有必要作示范指导。第三,是要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对同学之间的读书质量通过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最终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读书能力的目的。“读”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只有“读”到了位,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四、注重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是上好语文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是百科之母,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并引进语文课堂,既是上好语文课的时代要求,同时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相互融合,让我们的母语课堂呈现无穷魅力,有许多出色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偿试。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就亲眼目睹过一位青年教师在让学生读罢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一段后,吩咐学生拿出画笔画出爬山虎的茎、叶、“脚”,有细心的学生还将它们分别着上了不同的颜色,真是栩栩如生。这堂课与美术学科结合得是那么样的完美无瑕,真让人感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何等独具匠心。又如:教师在执教《第一场雪》时,让学生回忆雪是如何形成的,既引导学生回顾了自然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执教《长征》一文中,教师适时地讲解“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历史故事,这使学生既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