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了归纳法与分析法等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试图对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局部“手指尖”做理论上的阐发和分析。同时,历史与理论结合的研究方式也被本文努力采用,因為从历史深处挖掘精神层面和具象的图式,佐证中国古典舞“手指尖”的本质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手指尖;古典舞;重要性
一、手指尖在古典舞舞蹈中的运用
李婷在《中国古典舞《兰花掌的表现价值》一文中,曾经对古典舞手部运动做了如下描述:“中国古典舞中手的训练在技法上提炼出了提、压、拎、盘、绕、撩、拨、推、抹、穿、拎、摊、摆、划、掏、点、刺、弹、托、扬等等,以及双手同方向、正方向、反方向、相互逆方向,甚至不同技法搭配组合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中,女班教材中兰花指是运动最多的手形,在腕部的运动中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主要使用了盘、绕、晃、提、压,这几种手腕的运动,有单独被训练的也有映射在其他手舞动作中的,比如提压腕,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当中,“提”、“沉”这两个元素会单独形成组合,组合在准备过程中,学生盘腿或跪地,主要集中在上肢的运动,“提”、“沉”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元素,训练躯干动作的同时手部有少许的配合动作,女班当中通常以兰花指为基本手形,手部放在按掌位置,躯干做“提”时手腕配合“提”,躯干做“沉”时手腕配合“沉”;男班的躯干运动和手腕运动同理,只是基本手形会用掌。在手腕的运动过程中,还会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盘”,无论是男子或女子,“盘”这个动作元素都是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的手舞运动过程中时常呈现的,训练中盘腕的组合有时是在盘腿或跪地限制下肢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或者在双腿站立姿态上进行,但就是在双腿站立的基础上,也很少出现腿部的运动与步伐,会将训练的集中点聚焦在手腕的“盘”。
二、手指尖在古典舞舞蹈中的表现特征
手指尖在古典舞中叙事性再现方式的概念中,有两个层面的“再现”,这种层面是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为文字(思想内容),转换为肢体语言动作的过程是叙事性舞蹈的目的;第二位生活动作转换为舞蹈表演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是如何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文字)通过以生活动作为基础,转化为舞蹈动作的再现。演员大跳时,双手手臂弯曲在按掌手的位置,手形为拳,左手略在右手前方一点。这个手指动作就是模仿生活中骑马的动作,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大跳落地演员在做吸腿翻身前有一个连接动作,腿下是单腿盘腿,手部手指动作是双手臂在头部的右侧弯曲手臂,小臂依次向身体内侧方向快速交替做“绕”的动作(手形是掌),而后双肘向两侧发力,手形由掌变为拳。这也是一个源于生活中的动作,是骑马时勒疆绳的动作,这个动作后顺势连接吸腿翻身。在这两个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性再现的方式,手部手指的动作完全是模仿生活中的动作,这样观众在观看时会很自然的理解演员这个动作是在传达什么意思,这个例子很明确的说出手部手指动作在叙事性舞蹈中再现的方式,我们值得再进一步剖析的是如何使生活中肢体动作转换为适合舞台表演的舞蹈动作。创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两个舞蹈当中常见的技术动作,将腿下的技术动作与手部手指的生活动作相结合是他达到叙事性舞蹈的一个方式,而不是直接取自生活的动作不加以艺术化的处理,那样观众是会懂演员要表达的意思,可也就失去了舞蹈审美层面的意义。
三、手指尖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胜先生指出的那样,东方的舞蹈文化特色特别多地体现在舞者的上半身,手臂之舞常常不由自主的将视觉的焦点集中吸收。因为我们会从中看到美感的传递与文化信息的传达。
在手指的微身体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的各个流派基本上是在追求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每个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上都会发生延展的多元变化,以求得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在审美层面的重要表意功能。然而,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古典舞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质的手形,或许是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
在其它舞种的研究上很少见到“手舞”这个概念,很多舞蹈理论从表演、训练、美学等方面入手,但是从一个舞种的“微身体语言”介入进行手舞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还是印度古典舞手舞的表达,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讲述非常复杂的古老神灵故事,但最终它们还是透过故事的表面,最终通过身体语言,在艺术抽象的层面,直接指向人类的生命气质和性格特征,我们想这是能够得到认同的事实。
中国古典舞中,手舞的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虽然多元,但不是无律可寻。中国古典舞以身韵流派为代表,拥有自己一整套训练体系,更拥有自己的舞台呈现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力.论古典舞中的云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153-154.
[2]刘阳.古典舞”身韵”和”身段”的共性与异性[J].大众文艺,2011,(13):96-97.
[3]孙义涵.中国古典舞中手的语汇功能与审美功能探析[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12):158.
[4]戴金叶.浅谈我国当代古典舞表演的“精”“气”“神”[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9):38.
[5]任晓璐.古典舞身韵中徒手训练与剑袖训练的比较分析[J].艺术科技,2012,(4):23-23.
[6]闫静.传承文化舞动新风——汉唐古典舞之我鉴[J].黄河之声,2011,(12):90-91.
[7]刘超,曹敏,陈刚等.谈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及审美特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8):336-336.
[8] 严明华.论古典舞的意义与现代表现形式[J].魅力中国,2014,(22):127-127.
关键词:手指尖;古典舞;重要性
一、手指尖在古典舞舞蹈中的运用
李婷在《中国古典舞《兰花掌的表现价值》一文中,曾经对古典舞手部运动做了如下描述:“中国古典舞中手的训练在技法上提炼出了提、压、拎、盘、绕、撩、拨、推、抹、穿、拎、摊、摆、划、掏、点、刺、弹、托、扬等等,以及双手同方向、正方向、反方向、相互逆方向,甚至不同技法搭配组合的使用方法。”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中,女班教材中兰花指是运动最多的手形,在腕部的运动中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主要使用了盘、绕、晃、提、压,这几种手腕的运动,有单独被训练的也有映射在其他手舞动作中的,比如提压腕,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当中,“提”、“沉”这两个元素会单独形成组合,组合在准备过程中,学生盘腿或跪地,主要集中在上肢的运动,“提”、“沉”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元素,训练躯干动作的同时手部有少许的配合动作,女班当中通常以兰花指为基本手形,手部放在按掌位置,躯干做“提”时手腕配合“提”,躯干做“沉”时手腕配合“沉”;男班的躯干运动和手腕运动同理,只是基本手形会用掌。在手腕的运动过程中,还会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盘”,无论是男子或女子,“盘”这个动作元素都是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的手舞运动过程中时常呈现的,训练中盘腕的组合有时是在盘腿或跪地限制下肢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或者在双腿站立姿态上进行,但就是在双腿站立的基础上,也很少出现腿部的运动与步伐,会将训练的集中点聚焦在手腕的“盘”。
二、手指尖在古典舞舞蹈中的表现特征
手指尖在古典舞中叙事性再现方式的概念中,有两个层面的“再现”,这种层面是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为文字(思想内容),转换为肢体语言动作的过程是叙事性舞蹈的目的;第二位生活动作转换为舞蹈表演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是如何将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文字)通过以生活动作为基础,转化为舞蹈动作的再现。演员大跳时,双手手臂弯曲在按掌手的位置,手形为拳,左手略在右手前方一点。这个手指动作就是模仿生活中骑马的动作,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大跳落地演员在做吸腿翻身前有一个连接动作,腿下是单腿盘腿,手部手指动作是双手臂在头部的右侧弯曲手臂,小臂依次向身体内侧方向快速交替做“绕”的动作(手形是掌),而后双肘向两侧发力,手形由掌变为拳。这也是一个源于生活中的动作,是骑马时勒疆绳的动作,这个动作后顺势连接吸腿翻身。在这两个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性再现的方式,手部手指的动作完全是模仿生活中的动作,这样观众在观看时会很自然的理解演员这个动作是在传达什么意思,这个例子很明确的说出手部手指动作在叙事性舞蹈中再现的方式,我们值得再进一步剖析的是如何使生活中肢体动作转换为适合舞台表演的舞蹈动作。创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两个舞蹈当中常见的技术动作,将腿下的技术动作与手部手指的生活动作相结合是他达到叙事性舞蹈的一个方式,而不是直接取自生活的动作不加以艺术化的处理,那样观众是会懂演员要表达的意思,可也就失去了舞蹈审美层面的意义。
三、手指尖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胜先生指出的那样,东方的舞蹈文化特色特别多地体现在舞者的上半身,手臂之舞常常不由自主的将视觉的焦点集中吸收。因为我们会从中看到美感的传递与文化信息的传达。
在手指的微身体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的各个流派基本上是在追求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每个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上都会发生延展的多元变化,以求得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在审美层面的重要表意功能。然而,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古典舞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质的手形,或许是长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
在其它舞种的研究上很少见到“手舞”这个概念,很多舞蹈理论从表演、训练、美学等方面入手,但是从一个舞种的“微身体语言”介入进行手舞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还是印度古典舞手舞的表达,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组合讲述非常复杂的古老神灵故事,但最终它们还是透过故事的表面,最终通过身体语言,在艺术抽象的层面,直接指向人类的生命气质和性格特征,我们想这是能够得到认同的事实。
中国古典舞中,手舞的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虽然多元,但不是无律可寻。中国古典舞以身韵流派为代表,拥有自己一整套训练体系,更拥有自己的舞台呈现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力.论古典舞中的云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153-154.
[2]刘阳.古典舞”身韵”和”身段”的共性与异性[J].大众文艺,2011,(13):96-97.
[3]孙义涵.中国古典舞中手的语汇功能与审美功能探析[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12):158.
[4]戴金叶.浅谈我国当代古典舞表演的“精”“气”“神”[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9):38.
[5]任晓璐.古典舞身韵中徒手训练与剑袖训练的比较分析[J].艺术科技,2012,(4):23-23.
[6]闫静.传承文化舞动新风——汉唐古典舞之我鉴[J].黄河之声,2011,(12):90-91.
[7]刘超,曹敏,陈刚等.谈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及审美特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8):336-336.
[8] 严明华.论古典舞的意义与现代表现形式[J].魅力中国,2014,(22):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