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省教育厅下发了规范办学行为的“五严禁令”的大背景下,我市提出了“六严规定”。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如何运用和体现“三案”呢?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楚、完善的解读,在体育教师中也引起许多人的思考。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是这样理解和运用“三案”的,感觉很不错。在此提出,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商榷。
关键词:体育;教学;三案
一、“三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现
“三案”具体指的是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将一节课分割成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来安排和设计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将这“三案”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并进行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将“三案”中的教案、学案和巩固案的要求、思想和内容进行整合,统称为教案,并做到准确、清楚、可操作。
1. 教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是指教师活动部分
教案具体体现在目标设置、教师讲解、教师评价、巡回辅导等组织教学方面。教师的一堂课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施教的过程,设计中要将教师放在“导”的位置上,体现出“导学、导思、导练、导评”。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成为一个“导演”,如果在体育课上教师成了“导演”,就会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自主、创新、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相符合的,这样就又回归到以前“样板戏”式的教学中去。即使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上,教师也要成为“导”者,而不能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学成一片。比如在篮球的“传切配合”教学中,教师应在练习过程中“导”学生如何传、如何切,随时将“导”放在前面,让学生思考、练习。如果教师在练习过程中与学生练在一起,对学生的传和切是否到位不问不理,那就不是真正“教”和“导”,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2. 学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积极思考、自主练习、相互讨论、组间比赛、組间评价等的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将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安排在学生“有所思、有所想”的情况下去实践,这样也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现在的初中都实施了模块教学,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选项教学,相对来说,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所学的教学内容的。自身的兴趣有了,还要有外在的新颖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多安排些新鲜、有趣的活动形式,这样,课就显得生动活泼。但这里要防止一种错误的观点,即为了兴趣而忽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有人说,体育课上,学生高兴就行,只要活跃就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不是说不要学习运动技术,相反,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学习是促进兴趣提高和发展的动力。如在篮球教学中,到了模块三,仍是让学生学习运球、传球、接球等,那学生兴趣从何而来呢?这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进攻和防守战术,并在相互比赛中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具有很强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比赛中学得认真、练得刻苦,兴趣和积极自然会很高,实践也证明这是正确的。
3. 巩固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某个动作的重复练习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摩、练习、强化、推广、运用的过程
当然,更主要是“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和引导。在一节课中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设计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太大,根本无法实现。但在课的设计过程中能体现学生对某种体育项目产生练习的意向和某种学习的想法还是有的。这里就得注意《体育与健康》课程所特有另一方面的学科特点,它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进行练习,而且还可以向课外、校内外、社会、网络等方面去开发和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将学习水平划分为水平五和水平六两个水平位置。在水平六的目标设置中,常要求学生将学习向课外、校外、社会、网络等方面拓展。如将目标设置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体育实践服务”“自学关注社会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帮助同伴制订简单的锻炼计划”“担任课外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等,都是巩固案中要体现的内容。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三案”的整合要注意的几点
1.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坚持目标统领教材的原则
在教案和学案中,我们应将教学目标和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实际上,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看学生学习的期望结果,而对教师的教学结果有时还是看得比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次之。特别是新课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因而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在目标设置上说成学习目标更确切,将学习目标设置得实际点、更有针对性,也是设计好三案的关键。
2. 注意三案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是一个整体,将任何一个方面分离开来都是不完整的。教案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重在“设计”,即设计教学流程、设计重难点、设计交流方法及平台、设计反馈等;学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巩固案是以学生练习为中心,包括学生课外活动的拓展练习、课外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所以说,明确三案各自的侧重点,是设计好一篇好教案的重点。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推广和灵活运用“三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因而进行深刻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是很必要的。
(邳州市王杰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三案
一、“三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体现
“三案”具体指的是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将一节课分割成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来安排和设计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将这“三案”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并进行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将“三案”中的教案、学案和巩固案的要求、思想和内容进行整合,统称为教案,并做到准确、清楚、可操作。
1. 教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是指教师活动部分
教案具体体现在目标设置、教师讲解、教师评价、巡回辅导等组织教学方面。教师的一堂课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施教的过程,设计中要将教师放在“导”的位置上,体现出“导学、导思、导练、导评”。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成为一个“导演”,如果在体育课上教师成了“导演”,就会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自主、创新、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相符合的,这样就又回归到以前“样板戏”式的教学中去。即使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上,教师也要成为“导”者,而不能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学成一片。比如在篮球的“传切配合”教学中,教师应在练习过程中“导”学生如何传、如何切,随时将“导”放在前面,让学生思考、练习。如果教师在练习过程中与学生练在一起,对学生的传和切是否到位不问不理,那就不是真正“教”和“导”,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2. 学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积极思考、自主练习、相互讨论、组间比赛、組间评价等的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将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安排在学生“有所思、有所想”的情况下去实践,这样也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现在的初中都实施了模块教学,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选项教学,相对来说,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所学的教学内容的。自身的兴趣有了,还要有外在的新颖的教学设计,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多安排些新鲜、有趣的活动形式,这样,课就显得生动活泼。但这里要防止一种错误的观点,即为了兴趣而忽视运动技术的学习。有人说,体育课上,学生高兴就行,只要活跃就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不是说不要学习运动技术,相反,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学习是促进兴趣提高和发展的动力。如在篮球教学中,到了模块三,仍是让学生学习运球、传球、接球等,那学生兴趣从何而来呢?这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进攻和防守战术,并在相互比赛中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具有很强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比赛中学得认真、练得刻苦,兴趣和积极自然会很高,实践也证明这是正确的。
3. 巩固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某个动作的重复练习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摩、练习、强化、推广、运用的过程
当然,更主要是“终身体育意识”的灌输和引导。在一节课中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设计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太大,根本无法实现。但在课的设计过程中能体现学生对某种体育项目产生练习的意向和某种学习的想法还是有的。这里就得注意《体育与健康》课程所特有另一方面的学科特点,它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进行练习,而且还可以向课外、校内外、社会、网络等方面去开发和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将学习水平划分为水平五和水平六两个水平位置。在水平六的目标设置中,常要求学生将学习向课外、校外、社会、网络等方面拓展。如将目标设置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体育实践服务”“自学关注社会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帮助同伴制订简单的锻炼计划”“担任课外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等,都是巩固案中要体现的内容。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三案”的整合要注意的几点
1.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坚持目标统领教材的原则
在教案和学案中,我们应将教学目标和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实际上,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看学生学习的期望结果,而对教师的教学结果有时还是看得比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次之。特别是新课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因而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在目标设置上说成学习目标更确切,将学习目标设置得实际点、更有针对性,也是设计好三案的关键。
2. 注意三案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案、学案和巩固案是一个整体,将任何一个方面分离开来都是不完整的。教案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重在“设计”,即设计教学流程、设计重难点、设计交流方法及平台、设计反馈等;学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巩固案是以学生练习为中心,包括学生课外活动的拓展练习、课外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所以说,明确三案各自的侧重点,是设计好一篇好教案的重点。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推广和灵活运用“三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因而进行深刻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是很必要的。
(邳州市王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