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Ⅱ区骨折侧方、前后、旋转移位特点及其与骶神经损伤关系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骶骨Ⅱ区骨折各亚型骨折移位特点及其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2例骶骨Ⅱ区骨折患者资料,压缩骨折4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15侧,无神经损伤组29侧;分离骨折24侧,其中伴神经损伤组8侧,无神经损伤组16侧。比较压缩骨折或分离骨折中伴神经损伤组和无神经损伤组患者的骨折压缩距离或分离距离、发生骨折前后移位和旋转移位的情况。

结果

压缩骨折的伴神经损伤组的压缩距离[(7. 43 ±2. 98) mm]大于无神经损伤组[(4. 40 ±3. 02)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 162,P = 0.003 )。伴神经损伤组前后移位和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的发生情况较无神经损伤组更为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离骨折的伴神经损伤组和无神经损伤组的分离距离和前后移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神经损伤组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的发生情况较无神经损伤组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结论

骶骨Ⅱ区压缩骨折的压缩程度与神经损伤有关,伴有前后移位或骨折断端旋转移位更易伴发神经损伤。分离骨折的分离程度与骶神经损伤无明显关系,分离骨折同时伴有断端旋转移位时易造成骶神经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旁分泌作用对大鼠损伤脊髓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SCs表面细胞标志CD34、 CD45、 CD29、 CD90;根据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54只清洁型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n = 18),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经尾
目的探讨椎弓根定向爆裂器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 ~ 56岁,平均42. 9岁;男11例,女20例。骨折节段:单节段,T12 3例,L1 11例,L2 10例;双节段,T11、T12 4例,T12、L13例。骨折按照Denis分型:压缩型16例,爆裂型15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胫骨锁定多向带锁髓内钉(TLMIIN)与5孔锁定接骨板(LP)重建胫骨平台的生物力学。方法获取1名45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胫骨CT薄层图像资料,利用Mimics10.01软件等建立胫骨三维模型,模拟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I型、Ⅳ型、V型、Ⅵ型4种骨折类型,并分别与TLMIIN、锁定接骨板模型装配生成8个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别测量各组模型的最大位移及受力情况。结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7例(39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22 ~ 64岁,平均38. 3岁;男33例,女4例。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25足,IV型8足。手术采用跟骨牵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的方式闭合复位,微创小切口经皮置入接骨板和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比较弹性稳定髓内钉(TEN)和Orthofix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1例儿童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39例,女32例;年龄2 ~ 10岁,平均5. 4岁。44例患者采用TEN内固定(TEN组),27例患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对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1例患者术后获9 ~21个月(平均16个
目的分析2年间新疆地区4所医院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4所医院收治的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节段、OTA分型及Denis分型等数据,总结2年间新疆地区成人胸腰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2 659例成人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 374例(51.67% ),女1 285例(48. 33% ),男女比为1. 07:
目的测试并比较新型膨胀式双螺纹双向加压螺钉(EDBCS)与空心加压螺钉(CLS)固定Anderson-D'Alonzo Ⅱ型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及螺钉抗弯曲强度,为临床EDBCS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例国人枢椎标本随机分为CLS组和EDBCS组(n = 5)。分别测量完整标本和骨折后内固定标本的扭转刚度及剪切刚度,比较采用两种不同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并对两种螺钉分别进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1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3例;年龄17 ~ 47岁,平均33. 6岁;损伤部位:T7-8 1例,T10-11 2例,T11-12 3例,T12至L1 5例,L1-2 3例,L3-4 2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6例,B级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四肢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10月应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8. 7岁。内固定物失效10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5例,接骨板外露5例,接骨板突出皮下引起疼痛3例,深部感染1例。结果适应证选择不当2例,LCP的应用原则不当8例,技术性失误6例,未能有效保护软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