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剂”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教育的独特现象分析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调剂”: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中的一道“魔咒”】
  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和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始终未变的现象——无论是我2005年上大学那时,还是至今我教的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中,大部分总是因为“被调剂”而来的。以本人所从事教学的H大学为例,社会工作本科学生被调剂率可能接近三分之二(连续五年成为全校被调剂率最高的专业,这种现象竟是发生在社会工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府,那么,全国范围内的情形可想而知),尽管这种被调剂的现象随着时间的纵推而有所减少,但被调剂始终成为多数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共有经历。与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相比,我们发现,这种长期存在的被调剂现象,似乎是发生在社会工作专业身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魔咒”。
  【何以如此?——“被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多重原因】
  为什么偏偏是社会工作专业饱受如此冷漠的待遇,使得多数学生都在不知情、不了解的情况下“被读”社会工作专业?本文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社会工作在中国属新生事物,缺乏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所以,当被别人问起“社会工作是什么”的时候,竟然难以概而言之;即使会说“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这种术语,却也要解释半天依然让听者云里雾里。在中國,社会工作未成为一项广为社会所熟知和认可的专业、职业体系(未成为一项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
  二是社会工作在社会中的职业化程度,这与其结构性位置较低或不明确密切相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家人才体系之中,并在后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量级文件。但问题是,至今为止,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与合法性基础依然缺失。
  三是就业对口率不高,即高校培养的社工毕业生多数不去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这一点虽然不是社会工作独有的问题,但却是影响社会工作的重要因素。急剧的社会变迁衍生出丛多的社会问题,却难以激起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这些工作的意愿和动力,原因何在?尤其是当前互联网革命的到来所引发的人工智能,甚至机器人社会的来临,是否已让社会工作学生做足了应有的准备?高校是否真正发挥了教书育人,以及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效践行其社会使命的功能呢?
  四是社会工作容易沦为“剩余学科”而成为调剂桶。很多学生在报考前只听说过社会学或法学这类专业,但是对于社会工作到底是什么却一知半解,因而也就不会为自己不熟悉的专业倾注四年的精力。在整个西方社会脉络中,社会工作的结构性位置与合法性基础在其充分践行社会保护功能的过程中得以确立。然而在中国,较为独特的现象是,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学的一个二级学科,被赋予“应用社会学”的定位。在以中宣部为主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学科体制设置中,社会工作仅被以“社会学其他学科”这一笼统称谓所代替。这就意味着,现行体制的延存,导致社会工作专业容易成为学生追求其他专业而不可得之后的“必然产物”,这难以改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剩余专业”的宿命。
  【如何破解?——聚焦社会工作学生专业适应性议题】
  本文无意对上述诸多结构性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实际上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也是难以实现的。笔者尝试将上述提及的“社会工作本科学生广被调剂”这一现象加以延展,既然大的社会环境(如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学科体制、专业地位等)暂时无法改变,学生“被调剂”这一事实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较大的改观。那么,如何在“被调剂”之后,有效改善学生的不适应现象?
  在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即使多数同学最初被调剂而来并产生了诸多不适应现象,尤其是在唯一可以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丧失以后,只能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安慰自己。但他们在四年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一些老师、一些课程或一些实践中的经历的影响而加深或重塑他们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进而确立了对社会工作学习目标乃至未来继续从事社会工作的意愿和行动准备。
  如果说“被调剂”是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难以言说的伤”的话,那么,如何给这种“伤”以最大程度的重视和应有的干预,这是社会工作教育本身的一项核心任务。因此,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者首先应该将学生广被调剂的现象视作教育工作的既定事实,积极带领学生从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不认识、不理解,进而产生的不适应,向着认知、认识和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转变并达致适应状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认同、就业选择等。
  现有研究和教育实践较少关注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本文希望将目前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调剂现象转移到对学生专业适应性议题的关注上来。如果能在大学阶段具备较好的专业适应性,学生们就可能有更多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行动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专业适应、专业认同、专业就业选择等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本科学生适应性过程、影响机制和行动策略等,需要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另行撰文予以呈现。
其他文献
今天,“2017年中国特色小镇社会善治(中山古镇)研讨会”在中山古镇镇隆重召开。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特色小镇的社会善治,也为中山,为古镇的社会治理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山市委、中山市政府、中山市社工委对这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賀!向出席研讨会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山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山古称香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位于珠三角
期刊
之前,我也有来过一次古镇,是到我们早上到的全民公益园。那一次,更多的是去看一下,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一个上午非常充实的参观,让我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古镇。  来中山,每次我都是讲社会治理的内容。这一次,我非常愿意来古镇学习,但是这一次有点特别的是,前面加了特色小镇。我所在的机构是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色小镇的研究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我们在跟全国政协也是一个相
期刊
我在中央党校主要是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方面的工作,我们这个研讨会的主题是特色小镇的社会治理问题或者社会善治,我对社会学方面是一个外行,所以我试着是从产业的角度,对社会治理方面它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试着做一点分析和阐述,和同志们一起来商榷或者探讨。  我是第一次来中山,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古镇,昨天通过参观交流,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古镇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同时生态优美,是传说中美丽的
期刊
我在1992年的时候就追寻邓小平南巡的脚步来到珠三角这一片热土上来从事改革开放的调研。当时教育部组织了一个博士生考察团到东莞、顺德和中山考察,我当时所在的小组在东莞,后来也来过多次中山。1992年来的时候留下了三个非常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去东莞考察到的改革开放的重大变化和成就,主要是看两个东西,一个是看养猪场,第二个是看三位一补的主要是做鞋的企业和纺织的企业,留下了一些故事。当时去看一个已经工业化的
期刊
2017年8月1日中国人们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从7月底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一系列活动,29日北京八一大楼颁发八一勋章和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30日内蒙古朱日和沙场阅兵、31日晚上北京人们大会堂国防部盛大招待会、8月1日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  当大家都聚焦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时,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7月29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电。
期刊
(一)中山为什么要建设特色小镇?  1、国家和省力推特色镇发展,建设特色小镇恰逢时势,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文件。  广东省力推特色小镇建设。 到2020年将建成约100个省级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级的特色小镇。  2、探索中山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客观要求  以传统
期刊
8月17日下午,经部领导批准,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向各省(区、市)登记管理机关通报近期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廖鸿通报了部分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案例,巡视员李波通报了“善心汇”、“网络互助”有关情况,副局长安宁通报了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情况。  关于规范社会组织涉企收费问题,詹成付在讲话中指出
期刊
习总书记说过:我们的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乡愁是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最浪漫伟大的诗人李白说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最著名的唐朝宰相张九龄:海内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革命的元老84岁在台湾已经觉得自己回不来了,因为62年的时候,我们国共两党很多摩擦,所以他作了一首绝对之作:站我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站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
期刊
现在的古镇不仅仅是原来的“中国灯饰之都”“世界灯饰之都”了,现在的古镇用灯饰点亮了自己,点亮了中国,点亮了60亿的人的同时,更点亮了古镇人新建的一種理念。  我从古镇,从中国特色小镇的时空中,发现了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有5个要素。  第一个,“特”,自己的特色来自于历史的时空,来自于现实的打造、培育。基于我们有明确的产业地位,文化内涵,生产,生活的叠加,特色小镇“特”的平台是一个功能存在的平台。  
期刊
今年,是99公益日的第三个年头。9月7日至9月9日期间,超过130家公募机构近6700个各领域的公益项目将参与此次盛会。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将拿出2.9999亿元配捐额。加上爱心伙伴的3.09亿元配捐额,今年99公益日的配捐总金额将突破6亿元。  距离99公益日还有六天,全国各地都已经提前感受到99公益日的火热氛围。今天上午,在北京“99公益日集市”发布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