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教学现象的分析,透析成因构建出有针对性的预学策略,并结合七上《3.3立方根》的课例进行实施。有效的预学策略是指学生提前合理的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一、现象反思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我区课堂教学新范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身边的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已非常重视。如安排学生课前预学、组建学生学习合作小组等,虽然形式上参与课改了,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不尽人意,学生课堂教学中过度学习和低效学习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这种浮于形式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同时,我带着问题深入观察身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一些现象:
大部分教师在布置预业时,往往流于口头,过于形式。如让学生熟读教材,多者再加上完成课内练习题等;教师没有对预学作业进行有效地设计,没有对学生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以及书面的落实,教师也无从检查,更谈不上反馈。
预学是我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没有有效的课前预学,没有学生的前期准备,就很难有高效的课堂。但以上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常见的,这导致预习成了一种无序的活动——预学的指向性不明确。久而久之,学生对预学作业感到乏味,预学作业如同空置。
二、有效预学的释读
有效预学: 每天给学生2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导学稿。其中10分钟左右阅读,要求看两到三遍的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用红笔进行点圈划;若有时间多,小组可以讨论对新知的困惑,然后安排15分钟左右独立解答导学稿。其间教师可以根据巡视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也可进行时间上的调控。
三、有效预学的课例研究
1.预学载体
预学的载体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而编写的。是教师立足于对本册教材、主题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3.3立方根导学案
姓名 组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努力实现:
1.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
2.通过类比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并会用根号表示。
3.理解立方根的相关事实。
4.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并会运用立方运算求立方根。
5.积极投入,全力以赴,敢于探究,阳光展示,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学习难点】
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学习过程】(见表)
2.设计评价
以上的《3.3立方根》导学案,设计较合理,符合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它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层层深入安排学习内容,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它的合理之处在于:
(1)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新知
本导学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熟记1--9的立方和熟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后再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其中罗列出如“预习交流(合学)”,“反馈展示(展学)”,“课堂检测(验学)”,“小结回顾(梳理)”等学习的主线,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让学生先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再由立方根的相关概念及在问题的解答中感悟立方根的相关事实,将知识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最终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让学生通过例题模仿练习
学案导学,目的在“导”,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导”的重点在于学法指导。本导学案具有比较明显的导学意识,如“例1.参考书上p77例1,按照例1格式,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让学生先通过模仿教材的解题,及书写格式,在模仿中掌握知识,再如 “从本书例1和以上的解题中我们可以归纳得出:一个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等等地方都或明或暗的体现出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尝试—验证,体会立方与开立方是互逆运算。不过从学法导学的技巧方面来说,还显得比较单调。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预学可以实现学生明确新知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部分“障碍”,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有利的暗示,有了目标的牵引、任务的驱动,以及对新知的疑惑,相信后续的课堂学习学生一定是积极主动的。教师批阅后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摸清学生的现有状况,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第一次调整)。
3.板块设置与要求
预学作业如何设计?量和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合理?这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难题。设计预习作业,要为新知的学习做些铺垫性的准备和一些简单的方法指引,难度不易大,但要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感觉。
4.有效预学的操作
有效预学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新知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所以教师在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一天布置导学案,明确预学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
(2)教师课前批改后下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自主纠错。教师对只是个别学生产生的简单错误作单独辅导;对学习组长作一些学习、学法上的指导,为有效展开合学作铺垫。
(3)根据学生的预学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上课流程及验学内容。
四、研究后的反思
以上以一节课位载体的有效预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不能算是尽善尽美,我们备课组对它的研究还未完全达到我们初衷的目标与要求,但在上《3.3立方根》一课时运用该策略的实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
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最重要的无疑是自主学习能力。它只有让学生经常性地操练,才能得以提升。这里的的预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中,让学生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和研讨问题、分析问题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从而形成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学习等)。
但我们也发现,以上的.有效预学的策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课堂上的相应评价、预学与课堂的衔接等方面,还需要更为深入的钻研。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有效课堂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而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可以往更深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继续做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树臣.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努力 教学效率[J].中学数学杂志,2011(2):1-5.
[3] http://www.cersp.com/
一、现象反思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我区课堂教学新范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身边的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已非常重视。如安排学生课前预学、组建学生学习合作小组等,虽然形式上参与课改了,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不尽人意,学生课堂教学中过度学习和低效学习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这种浮于形式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同时,我带着问题深入观察身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一些现象:
大部分教师在布置预业时,往往流于口头,过于形式。如让学生熟读教材,多者再加上完成课内练习题等;教师没有对预学作业进行有效地设计,没有对学生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以及书面的落实,教师也无从检查,更谈不上反馈。
预学是我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没有有效的课前预学,没有学生的前期准备,就很难有高效的课堂。但以上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常见的,这导致预习成了一种无序的活动——预学的指向性不明确。久而久之,学生对预学作业感到乏味,预学作业如同空置。
二、有效预学的释读
有效预学: 每天给学生2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导学稿。其中10分钟左右阅读,要求看两到三遍的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用红笔进行点圈划;若有时间多,小组可以讨论对新知的困惑,然后安排15分钟左右独立解答导学稿。其间教师可以根据巡视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也可进行时间上的调控。
三、有效预学的课例研究
1.预学载体
预学的载体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而编写的。是教师立足于对本册教材、主题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3.3立方根导学案
姓名 组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努力实现:
1.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
2.通过类比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并会用根号表示。
3.理解立方根的相关事实。
4.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并会运用立方运算求立方根。
5.积极投入,全力以赴,敢于探究,阳光展示,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学习难点】
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学习过程】(见表)
2.设计评价
以上的《3.3立方根》导学案,设计较合理,符合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它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层层深入安排学习内容,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它的合理之处在于:
(1)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新知
本导学案的设计是先让学生熟记1--9的立方和熟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后再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其中罗列出如“预习交流(合学)”,“反馈展示(展学)”,“课堂检测(验学)”,“小结回顾(梳理)”等学习的主线,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让学生先通过实例经历立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再由立方根的相关概念及在问题的解答中感悟立方根的相关事实,将知识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最终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让学生通过例题模仿练习
学案导学,目的在“导”,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导”的重点在于学法指导。本导学案具有比较明显的导学意识,如“例1.参考书上p77例1,按照例1格式,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让学生先通过模仿教材的解题,及书写格式,在模仿中掌握知识,再如 “从本书例1和以上的解题中我们可以归纳得出:一个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等等地方都或明或暗的体现出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尝试—验证,体会立方与开立方是互逆运算。不过从学法导学的技巧方面来说,还显得比较单调。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预学可以实现学生明确新知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部分“障碍”,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有利的暗示,有了目标的牵引、任务的驱动,以及对新知的疑惑,相信后续的课堂学习学生一定是积极主动的。教师批阅后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摸清学生的现有状况,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第一次调整)。
3.板块设置与要求
预学作业如何设计?量和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比较合理?这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难题。设计预习作业,要为新知的学习做些铺垫性的准备和一些简单的方法指引,难度不易大,但要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感觉。
4.有效预学的操作
有效预学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新知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所以教师在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一天布置导学案,明确预学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
(2)教师课前批改后下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自主纠错。教师对只是个别学生产生的简单错误作单独辅导;对学习组长作一些学习、学法上的指导,为有效展开合学作铺垫。
(3)根据学生的预学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上课流程及验学内容。
四、研究后的反思
以上以一节课位载体的有效预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不能算是尽善尽美,我们备课组对它的研究还未完全达到我们初衷的目标与要求,但在上《3.3立方根》一课时运用该策略的实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
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最重要的无疑是自主学习能力。它只有让学生经常性地操练,才能得以提升。这里的的预学,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中,让学生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和研讨问题、分析问题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从而形成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学习等)。
但我们也发现,以上的.有效预学的策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课堂上的相应评价、预学与课堂的衔接等方面,还需要更为深入的钻研。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有效课堂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而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可以往更深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继续做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树臣.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努力 教学效率[J].中学数学杂志,2011(2):1-5.
[3] http://www.cers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