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来源 :江西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iao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性溃疡具有病因繁多、反复发作的特点,为国内外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药在提高溃疡愈合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优势.现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现代中医药从不同辨证角度、不同治疗方式和不同的实验研究层次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认识,为后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配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药灸组、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八味固本化湿降脂方内服,西药组予二甲双胍口服,药灸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观察三组治疗6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三组总有效率比较,药灸组(93.33%)高于中药组(86.67%)和西药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症状体征积分、体重、BMI、腰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
目的:观察互联网模式下对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进行灸法干预的效应.方法:纳入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5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而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的互联网医患互动诊疗平台,远程指导患者进行灸法干预,选取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双)穴,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施灸10 min,每天1次,共干预2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积分显示,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焦虑积分、抑郁积分较治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人工驯化的品种不多,中草药育种水平相对比较弱.中草药资源是开展品种选育的基础,药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量的野生中草药资源还未研发出测试指南.从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发展、申请现状以及中草药开展DUS测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利用DUS测试保护和利用中草药种质资源提供指导.
肥胖不仅是体重超重问题,更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的发生是遗传与后天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与表观遗传修饰的内涵是一致的.现从糖脂代谢、免疫炎症、摄食等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异常表达出发,探讨肥胖的发生机制和诱发因素,为防治肥胖及其它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悬灸10 min组和悬灸40 min组,每组各5只.造模组采用OVA致敏与激发.艾灸组大鼠在造模前30 min施灸,每次10 min或40 min,共施灸15次.末次激发后24 h内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血清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水平,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转化生长因子-β1
“脾虚证”是中医证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种中西医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现代研究过程中众多病理生理数据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实质全貌的探索.笔者从肠道微生态、神经内分泌学、物质能量代谢、凝血功能、基因学、免疫学等不同角度对“脾虚证”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揭示“脾虚证”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