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搭建在学生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实现掌握知识向能力应用的转化。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进行叙述思想方法渗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应用;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不是靠单纯的记忆数学概念、公理、公式实现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成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正是因为这个灵魂的存在,数学才能称为“思维的体操”。而怎样为数学赋予这个“灵魂”,让学生学习到更有活力的数学,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 的问题仍然存在。
有的老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注入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的,严重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本世纪末30年代后期法国出现的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就是由一批年轻人经常集会,在一起探讨各方面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取得的数学成就硕果累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再创造,最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
二、确立数学应用的观念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观念。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不管怎么说,其意义都是说明数学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的创造都是物质性的,它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数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数学教育是以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数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以其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与当今世界有些发达国家的注重实际、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完成纯数学的学习,毕业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
如数学中的优化思想、模型方法、统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诞生许多新的数学分支;再如寻求“高次代数方程求根公式”的问题源于l6世纪,在其后的300年中总有不少著名数学家为之不懈地奋斗,但直到19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创立了“群论”的思想方法以后,才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数学思想方法包含在数学知识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必然会接触思想方法。问题是仅仅满足于对思想方法的自发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自觉地去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创造活动的基本方法,只有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数学问题,才能把握思维活动的全貌。
四、树立数学的意识,是数学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前提
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数学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把数学作为改造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应用性工具,教材总的体系是“创设情境——合作探索——建立模型——归纳反思——拓展应用”,整个教学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规律,再用得到的数学原理去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美学观,是数学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数学教师首先要具有理解与欣赏数学美的素养,进而才能指导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美学的培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去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知识的教学代替思想方法的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不利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观念,促成创造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概念的发生过程、命题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导出过程、思路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展现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潜移默化,势必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应用;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不是靠单纯的记忆数学概念、公理、公式实现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成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正是因为这个灵魂的存在,数学才能称为“思维的体操”。而怎样为数学赋予这个“灵魂”,让学生学习到更有活力的数学,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 的问题仍然存在。
有的老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注入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的,严重阻碍创造思维的发展。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本世纪末30年代后期法国出现的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就是由一批年轻人经常集会,在一起探讨各方面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取得的数学成就硕果累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再创造,最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
二、确立数学应用的观念
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观念。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也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仆人,不管怎么说,其意义都是说明数学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的创造都是物质性的,它来自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为生产和生活实际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数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长期以来,数学教育是以概念和数学基本原理,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数学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以其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与当今世界有些发达国家的注重实际、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完成纯数学的学习,毕业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数学的知识内容始终反映着两条线,即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这两条线的有机结合。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导致数学知识的创新。
如数学中的优化思想、模型方法、统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诞生许多新的数学分支;再如寻求“高次代数方程求根公式”的问题源于l6世纪,在其后的300年中总有不少著名数学家为之不懈地奋斗,但直到19世纪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创立了“群论”的思想方法以后,才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数学思想方法包含在数学知识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必然会接触思想方法。问题是仅仅满足于对思想方法的自发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自觉地去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创造活动的基本方法,只有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来认识数学问题,才能把握思维活动的全貌。
四、树立数学的意识,是数学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教材的前提
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数学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把数学作为改造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应用性工具,教材总的体系是“创设情境——合作探索——建立模型——归纳反思——拓展应用”,整个教学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建立数学模型,找出规律,再用得到的数学原理去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美学观,是数学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数学教师首先要具有理解与欣赏数学美的素养,进而才能指导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美学的培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去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知识的教学代替思想方法的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不利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观念,促成创造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概念的发生过程、命题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导出过程、思路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展现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潜移默化,势必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