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统奎:投笔再造故乡,火山村里的理想王国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第八个故事,主人公叫陈统奎,“Farmer4”成员之一。
  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有一个古村落叫博学村,仅有300余人,这是陈统奎的家乡。2009年之前,贫穷、落后是许多人对这片土地的记忆。“村民住的是十几平米火山石砌起来的平房,家中要是来个客人,晚上连落脚的地都没有”,陈统奎说,“但6年之后,200平米的大房子已是常态。”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改变或许与博学村的新农村生态建设不无关系。而说到博学村的“故乡再造”,又不得不提陈统奎的故事。
  2001年,作为村里第一个跃出“农门”的大学生,陈统奎手中握着全村人凑的学费,离开小岛去念书。2004年大学毕业后,陈统奎先后进入《新民周刊》、《南风窗》担任记者,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但他心里仍然记挂着遥远的那片土地,“家乡那个村子,很落后,连自来水都没有。”不久后,陈统奎的生活轨迹便迎来了新的转变。
  2009年,陈统奎去台湾参访桃米生态村。在那里,陈统奎仿佛看到了自己故乡的影子。改造前的桃米生态村和博学村一样,贫穷、落后。但在一对记者夫妻的带领下,昔日的山村如今已经成为台湾的重要生态社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一年吸引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这给同样身为记者的陈统奎很大的震撼,他觉得,自己也可以为家乡做些什么。


  陈统奎真的回去了。借鉴日本和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他组织村民选举产生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跟政府争取了一些资金,组织村民铺水管、电网、铺路,风风火火地开启了整个村庄的再造之路。
  他想到了民宿,要吸引游客进来,得有地方让人住。随后,他又请来韩国艺术家,在村里住了20多天,在村头村尾留下了很多关于蜜蜂的雕塑。他希望以后人们提到蜜蜂,就能够想到海南岛上有个“蜜蜂共和国”。
  如今,博学村已然成为了一个乡村休闲胜地。
  去年,陈统奎又创立了“火山村荔枝”品牌,带领返乡大学生团队,出售村里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低毒低度地使用农药的古法种植荔枝,市场售价曾高达66元一斤,这让博学村一批荔枝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有意思的是,陈统奎不仅自己“卖荔枝”,还组了团,跑到全国各地开起了演唱会。
  他和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和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四个“新农人”成立了Farmer4组合,简称F4。知名媒体人杨锦麟曾笑称,“这四个男人,一个卖荔枝的,一个卖干果的,一个卖茶叶的,还一个做农业自媒体的。”
  就是这样四个脚沾泥土的80后,先后在上海、北京、深圳办起了演唱会。尽管他们唱歌跑调、票价甚至高达1888元,但同样一票难求。
  这样还不够,陈统奎还跑到了LV店、苹果手机专卖店旁边请大家吃荔枝,在他看来,这都是“和消费者谈恋爱”,靠文化创意去做农业价值的提升者,用真诚换消费者真诚的心。
  2014年,“Farmer 4 农业创新”获得了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年度公益行动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公益界的F4,农业创新,再造故乡,脱去灰头土脸的落后躯壳,留住乡土文化的价值内核。以突破传统的营销,倡导传统生产模式的回归,以消费的物质力量,支撑对故乡的情怀与坚守。
  但陈统奎和博学生态村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想把品牌农业的事业做大,把村里所有的大学生都招进来,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陈统奎这样描述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国”:把博学村打造成一个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他说,他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
  他这样活着。在别人跃出“农门”的时候,他跳入“农门”;在别人“逃离故乡”的时候,他选择再造故乡,这是他为这个国家负责任的方式。
  关键是,这样活着,很酷!
  微访谈
  中国财富:故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统奎:故乡对我来说很具体。一个村庄、一个村庄里的火山石老宅、一个村庄里的火山石古井、一个村庄里的火山地、一个村庄里的荔枝树,一草一木,不抽象。故乡跟我小时候相比有很多变化,但如果跟别人被破坏的故乡比,我的故乡可以说没有改变,一个传统的农村,没有工业化、城市化,保留着原生态的坏境。
  中国财富:作为责任中国2014公益盛典获奖者之一,你如何理解“责任中国”?
  陈统奎:这是一种社会属性。用王振耀的话讲就是:如果一个企业家你不跟别人谈你的社会责任,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聊天了。我觉得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野蛮生长,拼命地去赚钱,从今往后,大家可能更关心的一个企业的社会属性。今后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活动去营造品牌,而市场活动影响最大的就是真正去帮助社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建设中去。
其他文献
南风窗 时局  《担当中国》  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2015年的年度主题是“担当中国”,就是呼吁担当精神。本次年度人物报道,不仅详细讲述了他们(她们)如何,做出了一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成就,也讲述了他们(她们)在努力的过程遭遇到的种种曲折。  哈佛商业评论  《企业自我颠覆指南》  只有颠覆威胁足够明显时,企业才有动力主动自我颠覆。我们总结出的5大隐患都关乎企业经营的根基。它们包括企业是否充分满
期刊
现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共享经济。也许它对于GDP不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购买物品的人可能会下降,但是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整体公共福利是一个巨大的提高。今天共享经济的出现,所有权越来越模糊,商业和公益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事情,越来越成为一个事情。  (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小云助贫发起人李小云:拷问富人之前先拷问我们自己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裸捐”引发对中国富人慈善行为的道德拷问。
期刊
新闻教材常说,新闻讲求时效性,在当下的媒体竞争中,拼时效也是常态。这在公益传播领域,同样不例外。  12月12日晚7时10分,我们走进深圳卫视演播大厅,这时距离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的启动还有20分钟。盛典开始前,编辑给我们下了死命令,“今晚一定要在12点前推出微信稿”。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按照往常的规律,盛典至少要持续三个多小时,这样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很少很少。于是,我和同事分工协作,我负
期刊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到中央有关部门出台30多项政策专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现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出台了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养老服务的法规条例。  二是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的体系和主要思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
期刊
如何养老,关系每个人能否安度晚年。全国老龄委的数据显示,从今年起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有观点认为,“十三五”将是中国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最后窗口期。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养老管理中心主任刘红尘预测,“十三五”期间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  应对老龄化的5年关键期  上月末发布的《2015中国职工养
期刊
12月12日,“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颁奖典礼于深圳举办,包括公益人物、行动、组织、思想等奖项在内共16个获奖名单公布,王振耀、丘仲辉分享了最高的致敬大奖。这场颁奖礼的舞台效果出色,与会者有身临公益殿堂之感。  当晚,徐永光、王振耀、郑卫宁、丘仲辉、王克勤等业内大咖齐聚现场,亦可见壹基金、爱佑、敦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行业标杆性机构负责人身影。有媒体朋友戏称:“中国公益界的‘半壁江山’都来到现场
期刊
第七个故事,主人公叫陈嘉俊。  他叫陈嘉俊,但他总喜欢叫自己“陈一世”。这个“一世”,并不是“亚历山大一世”那种对帝王的尊称。广东话里,“一世”是“一辈子”的意思,比如,一世做个拜客(Biker)人,一世只做一件事。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渴望快速成功的时代,陈嘉俊愿意专注而简单地活着。  说起陈嘉俊,故事要从五年前说起。  那年,陈嘉俊大四,和广州无数大学生一样,喜欢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校园与这座城市。后来
期刊
这是第九个故事,主人公叫鲁达。  这个鲁达,并不是《水浒传》里那个“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法名“智深”的梁山猛将,不过,他同样 “爱管闲事”,别人的事情,他上心。  鲁达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者,他执着于“影响社会”。说他执着,是因其十余年来历经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等各大机构,每一次改行都想着“下一个岗位应该能为社会多做些事儿”。是的,他自己也说了:“现在的人听到这种话可能都会觉得很可笑。”  
期刊
这些年来,养老问题应该说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社会广泛关注,有许多创新,也有许多模式。但是,大多关注的还是城市的养老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应当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我国养老问题的特殊性和严峻性,就在于城乡差异,养老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国情,农村养老问题我认为还是很严峻的。我认为当前农村
期刊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锌;人体健康  锌硒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许多专家和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其生化、生理、临床作用及机理的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锌硒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本文介绍了微量元素硒锌与人体健康的现状及其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1锌、硒的抗氧化作用  硒在机体内主要以结合蛋白(硒蛋白)的形式发挥作用。目前已发现的人硒蛋白有二十多种,只有硫氧蛋白还原酶和脱碘酶、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