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沙产业变害为利
本刊讯从2010年开始,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大力发展七大主导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光热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宁夏提出加速发展沙生中药材产业、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沙区瓜果产业、沙区设施农业、沙料建材业、沙区新能源产业和沙漠旅游休闲业七大主导沙产业。
为支持七大主导沙产业发展,宁夏将设立自治区沙产业科技攻关与示范专项基金,2010年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采取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组织方式,解决沙产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近年来,宁夏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发展沙产业的典型和成功经验,为加快发展沙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宁夏甘草、苦豆子等沙生药材种植基地已接近200万亩,沙生灌木林和沙区经果林基地已发展到1600万亩,沙区硒砂瓜种植达到100万亩,沙漠设施农业建设正在向2万亩的规模推进,沙湖和沙坡头等沙漠旅游景点已成为国内旅游著名品牌,以沙为原料的建材加工业也已初见端倪。
上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
本刊讯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近日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获悉,2009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为55%左右。上海农业科技工作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服务,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产学研”结合,构建人才高地等措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据上海市农委人士透露,上海科技兴农将贯彻中央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对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和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至2020年,初步建立与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
甘肃秸秆利用率超60%
本刊讯 日前召开的甘肃省秸秆利用现场座谈会提出,除了争取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信贷金融机构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力争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秸秆收集体系,使其综合利用率超过60%,以完成今后4年每年新增草食畜牧业增加值8亿元的目标。
为了有效解决玉米秸秆浪费与肉牛饲草料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甘肃省各地利用丰富的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氨化饲养家畜,秸秆变成了牲畜爱吃的“畜饼干”,家畜粪肥发酵后又成为沼气,供农家做饭、照明,剩余沼渣则成为农家肥还田,探索出“秸秆—养牛—牛粪—有机肥”和“秸秆—养畜—沼气—果菜”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实现了农作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甘肃已建成青贮氨化池4万多个,建设秸秆养畜示范户1.5万户。
本刊讯从2010年开始,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大力发展七大主导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光热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宁夏提出加速发展沙生中药材产业、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沙区瓜果产业、沙区设施农业、沙料建材业、沙区新能源产业和沙漠旅游休闲业七大主导沙产业。
为支持七大主导沙产业发展,宁夏将设立自治区沙产业科技攻关与示范专项基金,2010年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采取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组织方式,解决沙产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近年来,宁夏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发展沙产业的典型和成功经验,为加快发展沙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宁夏甘草、苦豆子等沙生药材种植基地已接近200万亩,沙生灌木林和沙区经果林基地已发展到1600万亩,沙区硒砂瓜种植达到100万亩,沙漠设施农业建设正在向2万亩的规模推进,沙湖和沙坡头等沙漠旅游景点已成为国内旅游著名品牌,以沙为原料的建材加工业也已初见端倪。
上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
本刊讯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近日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获悉,2009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为55%左右。上海农业科技工作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服务,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产学研”结合,构建人才高地等措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据上海市农委人士透露,上海科技兴农将贯彻中央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坚持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对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和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至2020年,初步建立与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农业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
甘肃秸秆利用率超60%
本刊讯 日前召开的甘肃省秸秆利用现场座谈会提出,除了争取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信贷金融机构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力争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秸秆收集体系,使其综合利用率超过60%,以完成今后4年每年新增草食畜牧业增加值8亿元的目标。
为了有效解决玉米秸秆浪费与肉牛饲草料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甘肃省各地利用丰富的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氨化饲养家畜,秸秆变成了牲畜爱吃的“畜饼干”,家畜粪肥发酵后又成为沼气,供农家做饭、照明,剩余沼渣则成为农家肥还田,探索出“秸秆—养牛—牛粪—有机肥”和“秸秆—养畜—沼气—果菜”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实现了农作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截至目前,甘肃已建成青贮氨化池4万多个,建设秸秆养畜示范户1.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