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时间充足了,因此,做饭、炒菜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每天我都要先想一下:今天要吃什么?怎样让家里人吃得高兴?每一次我都想办法把菜做得精致一些,每次吃完饭,都要问他们一下:今天的菜好吃吗?在他们的反馈中改进,在他们的批评中前进。慢慢地,菜的品种多了,我炒菜的水平提高了,他们吃得也高兴了。
做菜如此,我们的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还是像过去一样,岂不是和每天吃同样的菜一样吗?天天吃同一样菜,怎能不腻?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和做菜一样,想想今天这节课应该怎样上学生才喜欢?上完课要问问学生:这节课你喜欢吗?你学到知识了吗?要想想这节课上得怎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在反思中改进,在思考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合理调整教材的顺序和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有效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被神化、绝对化了,教学便成了教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对教材予以调整、补充和改进,可以将教材与社会生活联系和融合,将课设计得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如果按照书上做比较麻烦:需要增加通氧装置,学生自己做有困难,如果只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清,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减。为此,我通过思索,用一只大试管代替了通氧装置,直接将大试管罩在热水下融化的白磷上方,马上看到了白磷燃烧的现象。这样改进后,实验变得简单,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去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消除了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第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新的教学模式下,科学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化学课本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指导他们去探究,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探究活动可以是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探究形式,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使用塑料的利弊”的辩论中,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是使用塑料有利,反方是使用塑料有害。为了在辩论中获胜,学生们真正地去思索、去讨论、去演讲,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用心去参与,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自己,形成了团队意识。再如“探究鸡蛋壳的成分”等探究活动都是我们要利用的素材,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参与,喜欢探究,容易参与,在参与中,许多学生变得爱说了,变得爱学了。
第三,注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提倡的是问题教学、以疑导学,教师要会提问题,会设计问题。教师提的问题不要太多、太浅显,要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一定的梯度,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激起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不要只是简单地问“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给你一瓶氧气,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吗?”这样设置,不简单机械,不千孔一面,使学生有兴趣去想、去思考。
第四,构建好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地构建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也成了我们教师经常思考和谈论的一个话题。
1、构建好分组探究环节。现在,我们一般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课前要分好组,每一组约5-6人,确定好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本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或动手,或讨论,形成本组的结论,以便交流展示。
2、构建好交流展示环节。交流展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交流展示可以是个人展示,可以是小组展示,可以采取学生板书、交流发言、质疑、互动等形式,也可以集体展示。展示什么呢?可以展示预习的成果;可以展示讨论的结果,小组间讨论会形成统一的结论,但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师生的评价,各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结论展示给大家,为进一步的深入提供基础;可以展示学习中生成的新东西,由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了教师的导演,学生不再沿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自己去思考去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展示给大家,以获得大家的帮助……
3、构建好精讲点拨环节。新的课堂,学生是主角,但不代表教师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教师的精讲点拨是课堂效果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探究、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同学们讨论和展示的结果,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确定要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适时加以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新时代下,学生是完整的、健全的“自然人”,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和“器皿”。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通过课堂的展示,让学生挺起自尊、自爱、自主、自信的“腰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展示,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之才。
做菜如此,我们的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还是像过去一样,岂不是和每天吃同样的菜一样吗?天天吃同一样菜,怎能不腻?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和做菜一样,想想今天这节课应该怎样上学生才喜欢?上完课要问问学生:这节课你喜欢吗?你学到知识了吗?要想想这节课上得怎样,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在反思中改进,在思考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合理调整教材的顺序和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有效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被神化、绝对化了,教学便成了教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对教材予以调整、补充和改进,可以将教材与社会生活联系和融合,将课设计得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如果按照书上做比较麻烦:需要增加通氧装置,学生自己做有困难,如果只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清,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减。为此,我通过思索,用一只大试管代替了通氧装置,直接将大试管罩在热水下融化的白磷上方,马上看到了白磷燃烧的现象。这样改进后,实验变得简单,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去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消除了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第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新的教学模式下,科学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化学课本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指导他们去探究,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探究活动可以是实验、讨论、调查等多种探究形式,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使用塑料的利弊”的辩论中,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是使用塑料有利,反方是使用塑料有害。为了在辩论中获胜,学生们真正地去思索、去讨论、去演讲,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用心去参与,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自己,形成了团队意识。再如“探究鸡蛋壳的成分”等探究活动都是我们要利用的素材,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参与,喜欢探究,容易参与,在参与中,许多学生变得爱说了,变得爱学了。
第三,注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提倡的是问题教学、以疑导学,教师要会提问题,会设计问题。教师提的问题不要太多、太浅显,要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一定的梯度,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激起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不要只是简单地问“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给你一瓶氧气,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吗?”这样设置,不简单机械,不千孔一面,使学生有兴趣去想、去思考。
第四,构建好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地构建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也成了我们教师经常思考和谈论的一个话题。
1、构建好分组探究环节。现在,我们一般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课前要分好组,每一组约5-6人,确定好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本组同学完成本组的任务,或动手,或讨论,形成本组的结论,以便交流展示。
2、构建好交流展示环节。交流展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交流展示可以是个人展示,可以是小组展示,可以采取学生板书、交流发言、质疑、互动等形式,也可以集体展示。展示什么呢?可以展示预习的成果;可以展示讨论的结果,小组间讨论会形成统一的结论,但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师生的评价,各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结论展示给大家,为进一步的深入提供基础;可以展示学习中生成的新东西,由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了教师的导演,学生不再沿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自己去思考去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展示给大家,以获得大家的帮助……
3、构建好精讲点拨环节。新的课堂,学生是主角,但不代表教师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教师的精讲点拨是课堂效果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探究、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同学们讨论和展示的结果,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确定要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适时加以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新时代下,学生是完整的、健全的“自然人”,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和“器皿”。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通过课堂的展示,让学生挺起自尊、自爱、自主、自信的“腰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展示,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