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网络世界中,传统教育方式正慢慢地在变迁,学生已不再单单靠书本来获取知识,网络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新源泉。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也指出:“21世纪,青少年要有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工具,计算机及其网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巨大载体,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将有利于青少年为未来的发展。”
然而,正如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而不存在“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物一样,网络又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就因为它的信息量太大,使得它包含了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孩子还处在一个缺少道德判断力又极易模仿的阶段,网络信息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电视等其它媒体。为了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途径、目的、及网络学习方式等情况,我校最近开展了“青少年网络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样本
此次调查为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7%。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男同学占55.3%,女同学占44.7%,初一学生占30.4%,初二學生占43.7%,初三学生占25.9%。
二、调查结果
(一)上网地点。67.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4.9%,在学校上网的占7.3%。
(二)上网时间。青少年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内的占43.6%,1—2小时的占37.3%, 2—4小时的占12.1%,4—6小时的占4.2%,6小时以上的占2.8%。
(三)上网目的。32.9%的学生坦言上网的目的是交友、聊天,还有37.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另外23.1%的学生在网上经常下载电影、音乐、图片等,仅有6.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和学习。而了解网络学校及参加过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往往沉湎于网络,“游戏 聊天 色情=上网”,从而荒废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正确引导
(一)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游戏与网上聊天。
很多学生只把电脑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网络游戏就是他们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那些生动的画面、激烈的对战场面,它的互动性,与单纯的游戏机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具破坏力。
网上聊天更是让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多了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平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说出的话。
对于这些现象,家长和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网络。网络,不只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家长和老师要向学生阐明网络的利弊,而不是一味地“严打”,不能因噎废食。相反,应积极地正确引导。对待那些已经沉溺网络的学生,应该多进行心理的疏通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学生喜欢上网,就利用网络信息快捷性、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让他们学会文明上网。比如,开展活动课,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主体或受体身份参与,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又如:在学习古代文人名人时,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有关的诗词文章,学会知人论世,拓宽其知识面,从而对文人名人有更全面深刻的人认识。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授鱼”向“授渔”的转变。
在教学方面,教师更应该破除传统,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上应加强道德养成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内省慎独”的道德修行法,加强自律。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利用“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道理,“堵”是行不通的,“疏”才是解决“中学生上网”这一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且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抑弊扬利,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学习方式。
傅婷婷,谌思珍,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然而,正如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而不存在“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物一样,网络又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就因为它的信息量太大,使得它包含了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孩子还处在一个缺少道德判断力又极易模仿的阶段,网络信息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电视等其它媒体。为了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途径、目的、及网络学习方式等情况,我校最近开展了“青少年网络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样本
此次调查为学生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7%。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男同学占55.3%,女同学占44.7%,初一学生占30.4%,初二學生占43.7%,初三学生占25.9%。
二、调查结果
(一)上网地点。67.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4.9%,在学校上网的占7.3%。
(二)上网时间。青少年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内的占43.6%,1—2小时的占37.3%, 2—4小时的占12.1%,4—6小时的占4.2%,6小时以上的占2.8%。
(三)上网目的。32.9%的学生坦言上网的目的是交友、聊天,还有37.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另外23.1%的学生在网上经常下载电影、音乐、图片等,仅有6.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和学习。而了解网络学校及参加过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往往沉湎于网络,“游戏 聊天 色情=上网”,从而荒废学业,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正确引导
(一)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游戏与网上聊天。
很多学生只把电脑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网络游戏就是他们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那些生动的画面、激烈的对战场面,它的互动性,与单纯的游戏机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具破坏力。
网上聊天更是让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多了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说出自己平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说出的话。
对于这些现象,家长和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网络。网络,不只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家长和老师要向学生阐明网络的利弊,而不是一味地“严打”,不能因噎废食。相反,应积极地正确引导。对待那些已经沉溺网络的学生,应该多进行心理的疏通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学生喜欢上网,就利用网络信息快捷性、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让他们学会文明上网。比如,开展活动课,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主体或受体身份参与,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又如:在学习古代文人名人时,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有关的诗词文章,学会知人论世,拓宽其知识面,从而对文人名人有更全面深刻的人认识。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授鱼”向“授渔”的转变。
在教学方面,教师更应该破除传统,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上应加强道德养成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内省慎独”的道德修行法,加强自律。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利用“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道理,“堵”是行不通的,“疏”才是解决“中学生上网”这一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且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抑弊扬利,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学习方式。
傅婷婷,谌思珍,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