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双向交流,本文结合《诗经》英文翻译鉴赏,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与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赏析的有机融合,以期为发掘贴合课程实际且兼具育人功能的优质思政元素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诗歌翻译;翻译鉴赏
【作者简介】李慧(1992-),女,回族,新疆人,新疆警察學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1.新疆警察学院2020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2021年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GXWYJG2021B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公共课程,在融入包含中国文化思政元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但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思政简介
课程思政,即在非思政课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塑造人格品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育德”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各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有着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先天优势及现实需要的迫切性。
1.大学英语是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这就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2.大学英语课程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0年《光明日报》刊发的《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是指我国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输出,教学目标长期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为主,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为例,每每考试结束,考生们口中“难翻译”的字词就会登上各大网络的热搜。但仔细阅读题目就会发现,其实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翻译词汇并不是冷僻字词或专业术语,而是我们在母语中经常使用的或非常熟知的有关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与缺失。而课程思政的出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提供了一剂良药,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注入了“催化剂”。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古诗文翻译赏析的具体实践
古诗词中,多少文人雅客或纵情山水,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理想壮志;或征战边塞,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从饮食起居、鸟兽鱼虫到祭祀信仰、雅趣哲理,从亲友故交、才子佳人到手足兄弟、父子君臣,各朝各代人民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中国古代诗歌是连接中华儿女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而古诗文的英译作品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对中国古代诗歌英译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中英文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异同,提升对中英文转换的理解与把握,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国学底蕴和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领略语言和文化独特美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关系”(Family Ties)。教师可以从“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这一切入点出发,在课堂导入部分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诗经》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诗文,同时鉴赏当代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观念,了解平安幸福的“小家”同繁荣昌盛的“大家”的紧密关系,进而教育引导学生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树立深沉的家国情怀。
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鉴赏许渊冲先生对《诗经》中以下三首诗歌的翻译,沿着显性的“知识线”和隐性的“思政线”展开课程思政的教学。
1. 弘扬坚贞爱情观。
原文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
译文一: Meet or part, live or die; We made oath, you and I. Give me your hand I’ll hold; And live with me till old.(Complaint of a Soldier)
翻译鉴赏:《击鼓》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作者自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被迫远戍陈宋,长期在外的作者思归却不能回,内心充满了苦闷与凄怨,而当想起与妻子分别时许下的相伴到老的誓言,更是心痛于许诺的难以兑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文传诵至今,成为中国传统爱情观念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忠贞坚定、生死不渝。许渊冲先生对这句诗的译文使用了很多重读单音节实义词,而重读音节的单词之间又用“or”或“and”这样短促的非重读功能词连接,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也使感情的表达达到了同中文类似的强烈效果。另外这句诗还采用了双行押韵和行内韵,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读来缓慢深沉,如同诗人发出的一声长叹,营造了悲伤哀痛的氛围。
2. 传承中国孝文化
原文二:“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小旻之什·蓼莪》)
译文二:“Long and large grows sweet grass, Not wild weed of no worth. My parents died, alas! With toil they gave me birth...My father gave me birth; By mother I was fed. They cherished me with mirth, And by them I was bred. They looked after me. And bore me out and in. Boundless as sky should be; The kindness of our kin. The southern mountain’s high; The wind soughs without cheer. Happy are those near by; Alone I’m sad and drear. The southern mountain’s cold; The wind blows a strong blast. Happy are young and old; My grief fore’er will last.”(The Parents’ Death) 翻译鉴赏:“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人生最大的遗憾、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在《蓼莪》中正是抒发了这样的沉痛悲怆和未能为父母尽孝的遗憾,这首诗也被誉为“千古孝思绝作”。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很好地还原了诗中“赋”“比”“兴”的修辞,开篇以“sweet grass”“wild weed of no worth”“shorter weed on earth”比兴,感叹父母养育自己的劳苦,继而铺陈直叙,接连使用“gave me birth”“was fed”“cherished me”“ with mirth”“was bred.”“looked after”“bore”与中文的“生、鞠、抚、畜、长、育,顾、复,腹”对应,不停地追忆父母的点滴付出,情真意切,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恩情大于天,让人无以为报,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译文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交替使用也让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篇末反复使用“southern mountain”比兴,寓情于景,用 “high”“cold”“sough”“blow”烘托出诗人悲凉的处境和心境,让人读之伤心,闻之落泪。此外,中文诗句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例如“哀哀”“烈烈”“发发”“律律” “弗弗”,强化了诗人哀痛的情感,读来如泣如诉。英译诗句为达到类似的效果,则通篇使用了隔行交错押韵,回环往复,吞吐之间隐约给人一种呜咽悲怆之感,可谓音、形、意、美皆备。
3. 共建大小家,共育新风尚。
原文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鹿鸣之什·常棣》)
译文三:“When a man is in need,Like wagtails flying high
To help him brothers speed,While good friends only sigh.Brothers quarrel within;They fight the foe outside. Good friends are not akin;They only stand aside...And with brothers your life;Has longer, deeper roots.Delight your family;Your wife and children dear.If father you can see, Happiness will be near.”(Brotherhood)
翻译鉴赏:《常棣》是一首歌颂兄弟亲情的千古名篇,以“常棣”和“脊令”比喻兄弟,通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之下,手足都能够不离不弃、患难与共、鼎力相助的感人故事。同时也告诫人们,切不可因为利益而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唯有“兄弟和”才能“家室安”“妻帑乐”。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在选词用字上非常考究,通过急难之时兄弟的“speed”与良朋的“sigh”作对比;遇到外侵欺凌时,兄弟的“fight outside”与他人的“stand aside”作对比。在准确表达诗句意思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押韵并还原原文对比的修辞手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铭记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中国古人的高度智慧,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它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部民族的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国古代诗歌中汲取养分,有鉴别、有扬弃地选取贴合课程内容、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思政素材,將其与翻译鉴赏相结合,融入课堂,从而使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多重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人文价值及育人功能,在促进文化的双向交流方面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诗经(汉英对照)[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诗歌翻译;翻译鉴赏
【作者简介】李慧(1992-),女,回族,新疆人,新疆警察學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1.新疆警察学院2020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2021年新疆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GXWYJG2021B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公共课程,在融入包含中国文化思政元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但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思政简介
课程思政,即在非思政课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塑造人格品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育德”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各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有着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先天优势及现实需要的迫切性。
1.大学英语是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科,这就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2.大学英语课程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0年《光明日报》刊发的《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是指我国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输出,教学目标长期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和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为主,导致英语学习者缺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为例,每每考试结束,考生们口中“难翻译”的字词就会登上各大网络的热搜。但仔细阅读题目就会发现,其实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翻译词汇并不是冷僻字词或专业术语,而是我们在母语中经常使用的或非常熟知的有关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与缺失。而课程思政的出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提供了一剂良药,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注入了“催化剂”。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古诗文翻译赏析的具体实践
古诗词中,多少文人雅客或纵情山水,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理想壮志;或征战边塞,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从饮食起居、鸟兽鱼虫到祭祀信仰、雅趣哲理,从亲友故交、才子佳人到手足兄弟、父子君臣,各朝各代人民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中国古代诗歌是连接中华儿女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而古诗文的英译作品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对中国古代诗歌英译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中英文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异同,提升对中英文转换的理解与把握,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国学底蕴和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领略语言和文化独特美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基础目标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关系”(Family Ties)。教师可以从“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这一切入点出发,在课堂导入部分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诗经》中有关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诗文,同时鉴赏当代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观念,了解平安幸福的“小家”同繁荣昌盛的“大家”的紧密关系,进而教育引导学生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树立深沉的家国情怀。
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鉴赏许渊冲先生对《诗经》中以下三首诗歌的翻译,沿着显性的“知识线”和隐性的“思政线”展开课程思政的教学。
1. 弘扬坚贞爱情观。
原文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
译文一: Meet or part, live or die; We made oath, you and I. Give me your hand I’ll hold; And live with me till old.(Complaint of a Soldier)
翻译鉴赏:《击鼓》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作者自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被迫远戍陈宋,长期在外的作者思归却不能回,内心充满了苦闷与凄怨,而当想起与妻子分别时许下的相伴到老的誓言,更是心痛于许诺的难以兑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文传诵至今,成为中国传统爱情观念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忠贞坚定、生死不渝。许渊冲先生对这句诗的译文使用了很多重读单音节实义词,而重读音节的单词之间又用“or”或“and”这样短促的非重读功能词连接,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也使感情的表达达到了同中文类似的强烈效果。另外这句诗还采用了双行押韵和行内韵,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读来缓慢深沉,如同诗人发出的一声长叹,营造了悲伤哀痛的氛围。
2. 传承中国孝文化
原文二:“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小旻之什·蓼莪》)
译文二:“Long and large grows sweet grass, Not wild weed of no worth. My parents died, alas! With toil they gave me birth...My father gave me birth; By mother I was fed. They cherished me with mirth, And by them I was bred. They looked after me. And bore me out and in. Boundless as sky should be; The kindness of our kin. The southern mountain’s high; The wind soughs without cheer. Happy are those near by; Alone I’m sad and drear. The southern mountain’s cold; The wind blows a strong blast. Happy are young and old; My grief fore’er will last.”(The Parents’ Death) 翻译鉴赏:“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人生最大的遗憾、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在《蓼莪》中正是抒发了这样的沉痛悲怆和未能为父母尽孝的遗憾,这首诗也被誉为“千古孝思绝作”。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很好地还原了诗中“赋”“比”“兴”的修辞,开篇以“sweet grass”“wild weed of no worth”“shorter weed on earth”比兴,感叹父母养育自己的劳苦,继而铺陈直叙,接连使用“gave me birth”“was fed”“cherished me”“ with mirth”“was bred.”“looked after”“bore”与中文的“生、鞠、抚、畜、长、育,顾、复,腹”对应,不停地追忆父母的点滴付出,情真意切,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恩情大于天,让人无以为报,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译文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交替使用也让句式整散结合,富有变化。篇末反复使用“southern mountain”比兴,寓情于景,用 “high”“cold”“sough”“blow”烘托出诗人悲凉的处境和心境,让人读之伤心,闻之落泪。此外,中文诗句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例如“哀哀”“烈烈”“发发”“律律” “弗弗”,强化了诗人哀痛的情感,读来如泣如诉。英译诗句为达到类似的效果,则通篇使用了隔行交错押韵,回环往复,吞吐之间隐约给人一种呜咽悲怆之感,可谓音、形、意、美皆备。
3. 共建大小家,共育新风尚。
原文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鹿鸣之什·常棣》)
译文三:“When a man is in need,Like wagtails flying high
To help him brothers speed,While good friends only sigh.Brothers quarrel within;They fight the foe outside. Good friends are not akin;They only stand aside...And with brothers your life;Has longer, deeper roots.Delight your family;Your wife and children dear.If father you can see, Happiness will be near.”(Brotherhood)
翻译鉴赏:《常棣》是一首歌颂兄弟亲情的千古名篇,以“常棣”和“脊令”比喻兄弟,通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的处境之下,手足都能够不离不弃、患难与共、鼎力相助的感人故事。同时也告诫人们,切不可因为利益而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唯有“兄弟和”才能“家室安”“妻帑乐”。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在选词用字上非常考究,通过急难之时兄弟的“speed”与良朋的“sigh”作对比;遇到外侵欺凌时,兄弟的“fight outside”与他人的“stand aside”作对比。在准确表达诗句意思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押韵并还原原文对比的修辞手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铭记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中国古人的高度智慧,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它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部民族的百科全书。我们要善于从中国古代诗歌中汲取养分,有鉴别、有扬弃地选取贴合课程内容、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思政素材,將其与翻译鉴赏相结合,融入课堂,从而使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多重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人文价值及育人功能,在促进文化的双向交流方面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渊冲.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诗经(汉英对照)[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