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油画?
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绘制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开始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坦培拉”的画法,它是用蛋黄或蛋清,也有将蛋黄与蛋清混在一起调和颜料粉作画,也就是现在的蛋胶画。因为蛋胶是水溶性材料,所以干得较快,可以反复刻画,任何时期都可以修改画面。15世纪佛兰德斯画家凡·爱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用易于干涸的油彩混合颜料绘画的方法。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名家辈出。
现在的油画一般是用亚麻仁油或核桃油、罂栗油等一些快干油及经过处理的玛蒂树脂或达玛树脂等,调合各种颜色粉制成油画颜料和媒介剂在亚麻布、木板或厚纸板上作画。其特点是操作自由,颜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500多年来,油画这一绘画形式一直被画家们所青睐,并受到欣赏者们的喜爱。
中国用油做溶剂的绘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但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此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等又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潘玉良、庞薰栗、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开办了中国第一批美术学院,由此,中国人自己的油画才真正开始发展。及至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但很有潜力的艺术门类。
二、如何欣赏油画?
总体来说,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西洋画包括油画、版画、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欣赏一幅油画,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方面来鉴赏。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观赏进行一种精神活动。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通常与我们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有关。艺术技巧方面,油画主要是依靠色彩、造型和构图三大要素,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广州美术学院谭天教授说,油画是一种视觉的艺术,首先要从“色”来欣赏油画。油画的颜料非常丰富,欣赏油画时可以看看色彩如何堆积,色调的冷暖等等。其次,要看油画“光”的表现。相同的景象在不同的光线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颜色也会随着光线而改变。再次,看油画最关键还是油画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主要是看作者能不能将深沉的人类感情通过画面有效地展示出来。
色彩是油画语言中的灵魂。通过对油画作品中色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基本态度,也就是画的基调。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对色彩的认识存在差异,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绘画侧重于色彩的主观性,西方绘画更强调其真实性。色彩都带有自己的特性,如红色常用来表示热烈的感情,渲染喜庆的气氛,表现高涨的革命激情,也用来表现血腥场面;而蓝色则表示忧郁、深沉、平静、冷漠、自由等。在抽象油画中,读画者可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特别是深厚的素描功底。当然在抽象油画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如吴冠中先生。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
光,也就是画面中光线的处理。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也是色彩存在和丰富的基础,没有光也就没有色,没有处理好光,也就不会有好的色彩效果。在西方,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但并不是每个画家在创作前要搞一次科学实验才敢用某种颜色,很多情况下,画家用色是一种直觉。
笔触,也就是笔法。常见的有揉、敷、点、擦等。笔触体现了画家情感方面的细腻变化,如在粗糙的画布上,用奔放有力的笔触作画,就会使画面生机盎然,充满激情,而用细碎的笔触则体现出一种支离和伤感。这在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他们大多将国画的笔触运用到油画语言中,既保持了油画色彩语言丰富、浑厚的品格,又充分利用国画的笔触造就了油画山水特殊的美感。他们还在油画写实的技法中融入传统水墨的写意技巧,强调点和线的表现力,体现了中国艺术对油画的渗透和融合。
三、为什么买油画?
1.一种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油画是品位很高的艺术门类。此外,油画的制作成本相当高,画家为创作一幅油画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当多,一幅油画往往需要反复琢磨,多次堆叠和多次染色,是画家“心血”的结晶。
购买油画,首先是一种乐趣。很多人购买油画是喜欢大于投资,有投资的心态,但更重要是有一种验证自己品味前瞻性如何的乐趣。早已被大家炒得很热的作品一般不要去买,因为它的价值已经被挖掘出来了。自己去挖掘某些艺术品的未来价值,才是一种个性。
大家可能觉得油画很难读懂,觉得油画里面有很多玄机和奥妙,其实正是这些玄机和奥妙才造就了油画的魅力。从一点也不懂到懂一点,再到完全看懂,再到自己个性化的品评。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神秘之旅,惊心动魄,但却又温文尔雅。对于作品,画家想表达的东西就埋在里面,每个画家都想通过作品表达自我的一种心境,能品出这种心境,能够欣赏,就买下这件作品。每购买一件作品其实就是一次自我精神境界的挑战。
众所周知,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一生真正卖出的作品仅一幅而已,待他自杀后多年,才有人真正认识到他作品的价值所在,到今天成为了世界上最“值钱”的艺术家。我们从他精神病似的扭曲的造型中真正感受到了画家心灵的所在。现在我们买东西,也是得看你自己是不是“独具慧眼”,是否能发现现代的凡·高。
2.一种品位
在大众文化一统天下的今天,广告中香车美人、华服俊男,引领了所谓时尚、所谓品位和所谓小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衡量的标准甚至是仰望的制高点。使得我们很多人失 却了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个性的品位。
品位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识涵养情趣风度,言谈举止坐卧行走,是体系内的分支,是架构中的部件。一个有品味的人,除了五官端正,举止得体,谈吐不俗,还应该对艺术等相应学科有兴趣。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还没想做的事,对一切“对”的事物保持警觉的批判,对一些“错”的东西发现其潜在价值。买油画就是如此。
一切时尚在修养面前变得黯然失色,欣赏油画需要的知识是很多的,既要有西方的文化常识,更要有自己独立特行的判断力,对油画的把握就是一种高质量、高档次个性的体现。
3.一种投资
中国沿海地区及内地一些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兴起的经济基础。
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相对单一。继股市、房地产市场后,当代油画成为不少资金青睐的目标。据业内人士介绍:活跃在京、沪、广各大拍卖会的新面孔,民营企业家占70%~80%。他们买油画,一是为了投资增值,二是个人或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内在需求。企业艺术投资是隐性效应。它不是直接地显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比较内在的、曲折的形式显示出来,是塑造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绝佳途径。
著名的《向日葵》计划,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987年,日本安田保险公司因从伦敦佳士得以3000多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而声名大噪。该公司曾参加澳大利亚海上油轮的保险投标,当时,有几十家财雄势大的保险公司参加角逐。当安田保险的负责人告诉对方,自己就是购买《向日葵》那家公司的代表时,对方立刻就让安田包揽这一业务。难怪安田的负责人认为:“企业的成就,《向日葵》功不可没。”
据报纸报道,上世纪90年代,每场油画拍卖一般只有几百万元成交额,最差的时候甚至不到100万元。1997年,成交额上升到600多万元,以后几年一直维持着这样的水平。2004年嘉德春拍时,油画成交额2000多万元,秋拍上升到4000多万元,而2005年春拍又攀升到7000多万元,到了秋拍竟达到1.2亿元!8年成长了200倍。油画大涨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被海外买家看好。今年的苏富比春拍会上,中国的艺术品被欧美等众多商家所追捧。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与此相互动的中国油画现时在欧美也呈现出“中国热”的特征。首先是欧美大宗买家的不断涌现;其次是欧美专业经营机构也开始介入中国油画市场。许多中国油画家开始引起海外关注,此前,中国画家朝戈在意大利举办的画展,观看者排起了百米长队。业内人士认为,与欧美油画相比,中国油画价格仍有极大差距。同样名气的中国画家和欧美画家,价格差距一般会有20多倍。
4.赝品少
国画的赝品问题一直困扰着收藏界,相对国画市场赝品较多的情况,油画市场几乎很少有赝品,这也是油画被收藏界青睐的一个原因。国内的油画基本都是真的,很多作者也基本都还在世,鉴定相对容易,这对于刚进门的收藏家来说是至为关键的,它保证了你藏品的质量。在中国,画油画的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各大美术学院、画院等单位,每年的精品有限,而且大部分油画都由画廊作保障,可信度比较高。而且油画的技法本身就很难掌握,较为复杂,很难仿造,如果仿制名家油画,非常容易露出破绽。因此,油画投资对于刚入行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安全的。
(责编:唐陌楚)
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采用油画颜料绘制作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开始采用的是一种叫做“坦培拉”的画法,它是用蛋黄或蛋清,也有将蛋黄与蛋清混在一起调和颜料粉作画,也就是现在的蛋胶画。因为蛋胶是水溶性材料,所以干得较快,可以反复刻画,任何时期都可以修改画面。15世纪佛兰德斯画家凡·爱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这种用易于干涸的油彩混合颜料绘画的方法。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已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名家辈出。
现在的油画一般是用亚麻仁油或核桃油、罂栗油等一些快干油及经过处理的玛蒂树脂或达玛树脂等,调合各种颜色粉制成油画颜料和媒介剂在亚麻布、木板或厚纸板上作画。其特点是操作自由,颜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500多年来,油画这一绘画形式一直被画家们所青睐,并受到欣赏者们的喜爱。
中国用油做溶剂的绘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但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此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等又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他们中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潘玉良、庞薰栗、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这些人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开办了中国第一批美术学院,由此,中国人自己的油画才真正开始发展。及至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但很有潜力的艺术门类。
二、如何欣赏油画?
总体来说,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西洋画包括油画、版画、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欣赏一幅油画,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方面来鉴赏。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观赏进行一种精神活动。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通常与我们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和知识结构有关。艺术技巧方面,油画主要是依靠色彩、造型和构图三大要素,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广州美术学院谭天教授说,油画是一种视觉的艺术,首先要从“色”来欣赏油画。油画的颜料非常丰富,欣赏油画时可以看看色彩如何堆积,色调的冷暖等等。其次,要看油画“光”的表现。相同的景象在不同的光线之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颜色也会随着光线而改变。再次,看油画最关键还是油画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主要是看作者能不能将深沉的人类感情通过画面有效地展示出来。
色彩是油画语言中的灵魂。通过对油画作品中色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基本态度,也就是画的基调。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对色彩的认识存在差异,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绘画侧重于色彩的主观性,西方绘画更强调其真实性。色彩都带有自己的特性,如红色常用来表示热烈的感情,渲染喜庆的气氛,表现高涨的革命激情,也用来表现血腥场面;而蓝色则表示忧郁、深沉、平静、冷漠、自由等。在抽象油画中,读画者可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特别是深厚的素描功底。当然在抽象油画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如吴冠中先生。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
光,也就是画面中光线的处理。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也是色彩存在和丰富的基础,没有光也就没有色,没有处理好光,也就不会有好的色彩效果。在西方,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但并不是每个画家在创作前要搞一次科学实验才敢用某种颜色,很多情况下,画家用色是一种直觉。
笔触,也就是笔法。常见的有揉、敷、点、擦等。笔触体现了画家情感方面的细腻变化,如在粗糙的画布上,用奔放有力的笔触作画,就会使画面生机盎然,充满激情,而用细碎的笔触则体现出一种支离和伤感。这在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他们大多将国画的笔触运用到油画语言中,既保持了油画色彩语言丰富、浑厚的品格,又充分利用国画的笔触造就了油画山水特殊的美感。他们还在油画写实的技法中融入传统水墨的写意技巧,强调点和线的表现力,体现了中国艺术对油画的渗透和融合。
三、为什么买油画?
1.一种乐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油画是品位很高的艺术门类。此外,油画的制作成本相当高,画家为创作一幅油画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当多,一幅油画往往需要反复琢磨,多次堆叠和多次染色,是画家“心血”的结晶。
购买油画,首先是一种乐趣。很多人购买油画是喜欢大于投资,有投资的心态,但更重要是有一种验证自己品味前瞻性如何的乐趣。早已被大家炒得很热的作品一般不要去买,因为它的价值已经被挖掘出来了。自己去挖掘某些艺术品的未来价值,才是一种个性。
大家可能觉得油画很难读懂,觉得油画里面有很多玄机和奥妙,其实正是这些玄机和奥妙才造就了油画的魅力。从一点也不懂到懂一点,再到完全看懂,再到自己个性化的品评。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神秘之旅,惊心动魄,但却又温文尔雅。对于作品,画家想表达的东西就埋在里面,每个画家都想通过作品表达自我的一种心境,能品出这种心境,能够欣赏,就买下这件作品。每购买一件作品其实就是一次自我精神境界的挑战。
众所周知,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一生真正卖出的作品仅一幅而已,待他自杀后多年,才有人真正认识到他作品的价值所在,到今天成为了世界上最“值钱”的艺术家。我们从他精神病似的扭曲的造型中真正感受到了画家心灵的所在。现在我们买东西,也是得看你自己是不是“独具慧眼”,是否能发现现代的凡·高。
2.一种品位
在大众文化一统天下的今天,广告中香车美人、华服俊男,引领了所谓时尚、所谓品位和所谓小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衡量的标准甚至是仰望的制高点。使得我们很多人失 却了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个性的品位。
品位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识涵养情趣风度,言谈举止坐卧行走,是体系内的分支,是架构中的部件。一个有品味的人,除了五官端正,举止得体,谈吐不俗,还应该对艺术等相应学科有兴趣。想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还没想做的事,对一切“对”的事物保持警觉的批判,对一些“错”的东西发现其潜在价值。买油画就是如此。
一切时尚在修养面前变得黯然失色,欣赏油画需要的知识是很多的,既要有西方的文化常识,更要有自己独立特行的判断力,对油画的把握就是一种高质量、高档次个性的体现。
3.一种投资
中国沿海地区及内地一些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兴起的经济基础。
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相对单一。继股市、房地产市场后,当代油画成为不少资金青睐的目标。据业内人士介绍:活跃在京、沪、广各大拍卖会的新面孔,民营企业家占70%~80%。他们买油画,一是为了投资增值,二是个人或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内在需求。企业艺术投资是隐性效应。它不是直接地显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比较内在的、曲折的形式显示出来,是塑造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绝佳途径。

著名的《向日葵》计划,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987年,日本安田保险公司因从伦敦佳士得以3000多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而声名大噪。该公司曾参加澳大利亚海上油轮的保险投标,当时,有几十家财雄势大的保险公司参加角逐。当安田保险的负责人告诉对方,自己就是购买《向日葵》那家公司的代表时,对方立刻就让安田包揽这一业务。难怪安田的负责人认为:“企业的成就,《向日葵》功不可没。”
据报纸报道,上世纪90年代,每场油画拍卖一般只有几百万元成交额,最差的时候甚至不到100万元。1997年,成交额上升到600多万元,以后几年一直维持着这样的水平。2004年嘉德春拍时,油画成交额2000多万元,秋拍上升到4000多万元,而2005年春拍又攀升到7000多万元,到了秋拍竟达到1.2亿元!8年成长了200倍。油画大涨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被海外买家看好。今年的苏富比春拍会上,中国的艺术品被欧美等众多商家所追捧。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与此相互动的中国油画现时在欧美也呈现出“中国热”的特征。首先是欧美大宗买家的不断涌现;其次是欧美专业经营机构也开始介入中国油画市场。许多中国油画家开始引起海外关注,此前,中国画家朝戈在意大利举办的画展,观看者排起了百米长队。业内人士认为,与欧美油画相比,中国油画价格仍有极大差距。同样名气的中国画家和欧美画家,价格差距一般会有20多倍。
4.赝品少
国画的赝品问题一直困扰着收藏界,相对国画市场赝品较多的情况,油画市场几乎很少有赝品,这也是油画被收藏界青睐的一个原因。国内的油画基本都是真的,很多作者也基本都还在世,鉴定相对容易,这对于刚进门的收藏家来说是至为关键的,它保证了你藏品的质量。在中国,画油画的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各大美术学院、画院等单位,每年的精品有限,而且大部分油画都由画廊作保障,可信度比较高。而且油画的技法本身就很难掌握,较为复杂,很难仿造,如果仿制名家油画,非常容易露出破绽。因此,油画投资对于刚入行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安全的。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