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重绿色经济的发展,美国很有可能再次占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刘晓光说。
刘晓光的感受并不是个案。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中外企业家都表示了对绿色主题的格外关注。“此次来参加达沃斯,最吸引我、也是我最关注的就是绿色经济问题。”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同时兼任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的熊焰说,“我们虚该是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个类似于交换平台的角色。”
2008年8月,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碳路行动、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被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愿出资277699.6元成功购得,用于抵消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2008年12月31日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这是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是国内首例市场化碳交易的第一单。”他说。但是,熊焰也表示目前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尚处于一个示范性质的阶段,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其实还有挺远的路要走”,他说。全球“绿色”制高点争夺
然而,“绿色”并不如想像中简单和轻松。逐鹿全球“绿色”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争当“绿巨人”。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都已经将其视作是未来经济主引擎。
美国奥巴马政府从一开始就将“绿色”作为其政策核心,奥巴马新政甚至被媒体称为“绿色新政”。奥巴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制定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使得“清洁能源”成为这场绿色新政的核心。
在未来3年,美国计划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翻一番。而在未来10年.美国在可替代能源上的投人将达到1500亿美元。美国政府还提出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
今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已经把绿色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最近又公布了以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为目标的绿色计划。英国首相布朗不仅推出低碳经济战略,而且将其定位为英国迎接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核心应对策略。
今年4月。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欲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绿色经济”,并提出到2015年将“环境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到10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
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也雄心勃勃。印度已明确表示要致力于打造“绿色经济”大国。印度能源部正在起草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规定到2010年所有邦发电量中的10%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一比例须提高到20%。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印度气候投资机会的报告指出,印度清洁能源部门在2008年至2017年间将吸引投资1500亿美元。
韩国政府提出加速发展污水处理、绿色汽车、气候变化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生物资源利用及还原、环保、高效资源回收、温室气体替代物、生活共识环保产品等十大绿色技术,在2012年前向“绿色经济”投入350亿美元。
在全球,“绿色经济”在世界各国中形成高度“共识”。“绿色经济实际上创造出很多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衍生出很多新的行业,这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一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燕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谁是绿色推手?道德?政府?市场?
“以往提及绿色,我们总是把它看作是环保问题、道德问题、责任问题,而此次达沃斯年会将其列为经济增长和商业机会问题,对我触动很大。”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甲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确实,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性转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绿色”不再只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摆脱经济低靡、重振经济最重要的“武器”。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经济?它是“道德”经济、“责任”经济?还是“政府”经济、“法律”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这是目前公认的对绿色经济定义。
尽管有些晦涩,但是这个概念却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其实,绿色经济就是强调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们经常会讨论和关注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一脉相承,而能源技术革命(如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认为是绿色经济的核心。
实际上,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David Preeee)出版了名为《绿色经济的蓝图》的专著,首先提出来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后来,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等人提出的“绿色经济学”的概念,即在传统经济学三种生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及人造资本之外,再加入一项社会组织资本。
这就使得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出现了根本性的区别: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而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之后,“绿色经济”便越来越多出现在各个国际会议的议题之中。就目前而言.绿色经济涉及的产业和商机主要有新能源,包括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节能产品、工艺和低碳产品、工艺;新能源汽车、低耗油汽车;绿色建筑等等。
根据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相关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跟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有望在12年内再翻一番。而2008年,美国、欧洲、中国及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公司向“绿色”科技公司注入了资金,也创记录地达到了60亿美元。
“我们向绿色经济的转型,需要法律的、政策的、教育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熊焰认为要把与绿色相关的要素,比如排放权当作一种资源用市场来配置。“这样最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会引导企业用经济的杠杆去操作,效果会更好。实际上国际上已经开始广泛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操作,而且已 经被是成功的做法。”
在节能减排领域,目前非常火爆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金融杠杆调节绿色经济、形成“绿色”利益驱动有效途径。在这一机制之下。节能减排能够非常直接地转化为经济收益,而商排放也会带了直接成本增加,这使得市场与道德、法律一起。成为了环境的捍卫者,而且可能是最有力的捍卫者。
“实际上,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个经济问题。社会应该对于那些付出成本、降低排放的企业,给与奖励和补偿。对于那些不减排、超标排放的,要给予惩罚。才能为环保提供一个最强有力的保障。”熊焰说。
刘晓光也非常认同以市场的手段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他同时还强调要把“绿色”量化、具体化,比如要把一个企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工作量化。“房地产企业很多都希望做绿色地产,但是这样成本会很高,所以很难推进。那么,如何通过量化对环境有贡献的企业给予补偿、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给予惩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角色
日前,普华永道和上海美国商会共同发布了一份400多页的《中国绿色科技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绿色经济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2013年预测GDP的15%。中国将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之一。
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9月11日提出中国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之后,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推动绿色能源、推动生物技术、推动信息技术,推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将会为我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们年轻的企业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奋斗方向。”他说,“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全体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以后大家达成的共识,也是我们今后共同奋斗的目标。”
刘晓光认为.未来在中国投资以及GDP当中,“绿色经济”将至少会占据三分天下。
实际上,在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分配额高达37%,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低碳项目的投资,将有2000亿直接用于环保项目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对于绿色项目的间接投入,比如对低排放交通工具和输电系统的投入,将远远超过这一数额。
今年年初,新能源发展被正式纳入国家十大产业规划之中,而新兴能源发展规划计划会在年内出台。最近几年,中国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仅2008年一年。中国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就达到了38亿元。
面对机遇。刘晓光建议,我们在制定标准和价格上要掌握话语权。刘晓光一向直爽,“发达国家的技术、设备、标准都准备好了,等着我们去买,然后赚大钱。”
熊焰也非常担忧话语权的问题,比如在碳交易市场,中国的减排价格一直被发达国家压得很低,规则、制度的制定就更谈不上了。“中国现在做绿色经济过程中有很多障碍,价格的障碍、成本的障碍、智力的障碍、政策体系的障碍等等,还有国家战略到底执行到什么程度?我们对全民的教育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碳排放、什么叫碳交易?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对各个行业的标准如何制定?……”他说。
刘晓光的感受并不是个案。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中外企业家都表示了对绿色主题的格外关注。“此次来参加达沃斯,最吸引我、也是我最关注的就是绿色经济问题。”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同时兼任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的熊焰说,“我们虚该是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个类似于交换平台的角色。”
2008年8月,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的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碳路行动、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被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愿出资277699.6元成功购得,用于抵消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2008年12月31日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
“这是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是国内首例市场化碳交易的第一单。”他说。但是,熊焰也表示目前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尚处于一个示范性质的阶段,很多条件还不具备,“其实还有挺远的路要走”,他说。全球“绿色”制高点争夺
然而,“绿色”并不如想像中简单和轻松。逐鹿全球“绿色”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争当“绿巨人”。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都已经将其视作是未来经济主引擎。
美国奥巴马政府从一开始就将“绿色”作为其政策核心,奥巴马新政甚至被媒体称为“绿色新政”。奥巴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制定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使得“清洁能源”成为这场绿色新政的核心。
在未来3年,美国计划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翻一番。而在未来10年.美国在可替代能源上的投人将达到1500亿美元。美国政府还提出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
今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已经把绿色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最近又公布了以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为目标的绿色计划。英国首相布朗不仅推出低碳经济战略,而且将其定位为英国迎接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核心应对策略。
今年4月。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欲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绿色经济”,并提出到2015年将“环境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到10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
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也雄心勃勃。印度已明确表示要致力于打造“绿色经济”大国。印度能源部正在起草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规定到2010年所有邦发电量中的10%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一比例须提高到20%。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印度气候投资机会的报告指出,印度清洁能源部门在2008年至2017年间将吸引投资1500亿美元。
韩国政府提出加速发展污水处理、绿色汽车、气候变化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生物资源利用及还原、环保、高效资源回收、温室气体替代物、生活共识环保产品等十大绿色技术,在2012年前向“绿色经济”投入350亿美元。
在全球,“绿色经济”在世界各国中形成高度“共识”。“绿色经济实际上创造出很多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衍生出很多新的行业,这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一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燕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谁是绿色推手?道德?政府?市场?
“以往提及绿色,我们总是把它看作是环保问题、道德问题、责任问题,而此次达沃斯年会将其列为经济增长和商业机会问题,对我触动很大。”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甲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确实,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性转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绿色”不再只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摆脱经济低靡、重振经济最重要的“武器”。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经济?它是“道德”经济、“责任”经济?还是“政府”经济、“法律”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这是目前公认的对绿色经济定义。
尽管有些晦涩,但是这个概念却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其实,绿色经济就是强调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发展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们经常会讨论和关注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一脉相承,而能源技术革命(如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认为是绿色经济的核心。
实际上,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David Preeee)出版了名为《绿色经济的蓝图》的专著,首先提出来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后来,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等人提出的“绿色经济学”的概念,即在传统经济学三种生产基本要素:劳动、土地及人造资本之外,再加入一项社会组织资本。
这就使得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出现了根本性的区别: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而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之后,“绿色经济”便越来越多出现在各个国际会议的议题之中。就目前而言.绿色经济涉及的产业和商机主要有新能源,包括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节能产品、工艺和低碳产品、工艺;新能源汽车、低耗油汽车;绿色建筑等等。
根据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相关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跟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有望在12年内再翻一番。而2008年,美国、欧洲、中国及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公司向“绿色”科技公司注入了资金,也创记录地达到了60亿美元。
“我们向绿色经济的转型,需要法律的、政策的、教育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手段。”熊焰认为要把与绿色相关的要素,比如排放权当作一种资源用市场来配置。“这样最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会引导企业用经济的杠杆去操作,效果会更好。实际上国际上已经开始广泛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操作,而且已 经被是成功的做法。”
在节能减排领域,目前非常火爆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金融杠杆调节绿色经济、形成“绿色”利益驱动有效途径。在这一机制之下。节能减排能够非常直接地转化为经济收益,而商排放也会带了直接成本增加,这使得市场与道德、法律一起。成为了环境的捍卫者,而且可能是最有力的捍卫者。
“实际上,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个经济问题。社会应该对于那些付出成本、降低排放的企业,给与奖励和补偿。对于那些不减排、超标排放的,要给予惩罚。才能为环保提供一个最强有力的保障。”熊焰说。
刘晓光也非常认同以市场的手段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他同时还强调要把“绿色”量化、具体化,比如要把一个企业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工作量化。“房地产企业很多都希望做绿色地产,但是这样成本会很高,所以很难推进。那么,如何通过量化对环境有贡献的企业给予补偿、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给予惩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角色
日前,普华永道和上海美国商会共同发布了一份400多页的《中国绿色科技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绿色经济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2013年预测GDP的15%。中国将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之一。
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9月11日提出中国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之后,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推动绿色能源、推动生物技术、推动信息技术,推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将会为我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们年轻的企业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奋斗方向。”他说,“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全体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以后大家达成的共识,也是我们今后共同奋斗的目标。”
刘晓光认为.未来在中国投资以及GDP当中,“绿色经济”将至少会占据三分天下。
实际上,在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分配额高达37%,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低碳项目的投资,将有2000亿直接用于环保项目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对于绿色项目的间接投入,比如对低排放交通工具和输电系统的投入,将远远超过这一数额。
今年年初,新能源发展被正式纳入国家十大产业规划之中,而新兴能源发展规划计划会在年内出台。最近几年,中国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仅2008年一年。中国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就达到了38亿元。
面对机遇。刘晓光建议,我们在制定标准和价格上要掌握话语权。刘晓光一向直爽,“发达国家的技术、设备、标准都准备好了,等着我们去买,然后赚大钱。”
熊焰也非常担忧话语权的问题,比如在碳交易市场,中国的减排价格一直被发达国家压得很低,规则、制度的制定就更谈不上了。“中国现在做绿色经济过程中有很多障碍,价格的障碍、成本的障碍、智力的障碍、政策体系的障碍等等,还有国家战略到底执行到什么程度?我们对全民的教育到什么程度,什么是碳排放、什么叫碳交易?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对各个行业的标准如何制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