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培养人泪腺腺样囊性癌(LACC)细胞系并研究其肿瘤干细胞(CSC)特性。
方法实验研究。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分离培养人LACC-CS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实验分为两组,即LACC-CSC实验组和LACC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记CD133、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Tanswell小室检测CSC侵袭力,并诱导C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体外异种移植检测CSC致瘤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LAC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后悬浮成球生长,10~12 d可形成形态规则的肿瘤微球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示LACC-CSC表达CD133比率为(35.67±6.86)%,LACC为(0.46±0.4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7,P<0.05);LACC-CSC表达ABCG2为(39.99±4.54)%,LACC为(6.75±1.3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32,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示,培养24 h后,LACC-CSC穿过Matrigel基底膜平均为(32.60±8.79)个/高倍镜视野,LACC为(10.20±2.77)个/高倍镜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3,P<0.05);培养48 h后LACC-CSC穿过Matrigel基底膜平均为(62.60±4.83)个/HP,LACC为(44.00±5.34)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应用含VEGF和bFGF等的血清培养基低氧诱导,LACC-CSC呈贴壁生长,细胞形态改变,连续诱导后三维基质胶中可形成血管腔样结构,表达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体外移植瘤实验LACC-CSC组9 d时全部出瘤,LACC组12 d全部出瘤,两组成瘤率均为100%。
结论通过无血清培养法获得的LACC-CSC悬浮成球生长,表达经典干细胞标记CD133及ABCG2,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力以及体内致瘤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中华眼科杂志,2015,51:76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