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泪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离、培养人泪腺腺样囊性癌(LACC)细胞系并研究其肿瘤干细胞(CSC)特性。

方法

实验研究。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分离培养人LACC-CS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实验分为两组,即LACC-CSC实验组和LACC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记CD133、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Tanswell小室检测CSC侵袭力,并诱导C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体外异种移植检测CSC致瘤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LAC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后悬浮成球生长,10~12 d可形成形态规则的肿瘤微球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示LACC-CSC表达CD133比率为(35.67±6.86)%,LACC为(0.46±0.4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67,P<0.05);LACC-CSC表达ABCG2为(39.99±4.54)%,LACC为(6.75±1.3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32,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示,培养24 h后,LACC-CSC穿过Matrigel基底膜平均为(32.60±8.79)个/高倍镜视野,LACC为(10.20±2.77)个/高倍镜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3,P<0.05);培养48 h后LACC-CSC穿过Matrigel基底膜平均为(62.60±4.83)个/HP,LACC为(44.00±5.34)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应用含VEGF和bFGF等的血清培养基低氧诱导,LACC-CSC呈贴壁生长,细胞形态改变,连续诱导后三维基质胶中可形成血管腔样结构,表达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体外移植瘤实验LACC-CSC组9 d时全部出瘤,LACC组12 d全部出瘤,两组成瘤率均为100%。

结论

通过无血清培养法获得的LACC-CSC悬浮成球生长,表达经典干细胞标记CD133及ABCG2,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力以及体内致瘤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中华眼科杂志,2015,51:762-767)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方面,以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新型抗VEGF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而二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是当前临床争议的焦点。虽然部分实验结果表明贝伐单抗的药效优于雷珠单抗,但是雷珠单抗具有起效时间短、对VEGF-A的亲和力强、重复注射时耐受性好等优点。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充足剂量的雷珠单抗效果更优,其临床应用应引起广泛重视。(中华眼科杂志,2015,51:730-7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推荐票选等方式,遴选出了我国眼免疫学领域近5年(2009至2014年)十大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葡萄膜炎免疫学及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代表的转化医学研究,眼免疫疾病的诊断或分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葡萄膜炎整体研究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葡萄膜炎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中华眼科杂志,2015,51:773-
葡萄膜炎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不容忽视。我国眼科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在葡萄膜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重要致盲类型的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的成果和突破。我们正在整合全国眼免疫学研究力量,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建立国人葡萄膜炎样本库。未来还需大力培养葡萄膜炎诊疗专门人才,健全我
期刊
由于我国人口迁徙日益频繁、耐药性结核病的流行和传播不断扩大以及特殊人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结核性葡萄膜炎已逐渐成为我国感染性葡萄膜炎的重要常见类型。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极易被漏诊和误诊,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危害。制定出符合国人的结核性葡萄膜炎诊断标准、规范结核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及重视特殊人群的诊疗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结核性葡萄膜炎防治的努力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是一种伪装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与葡萄膜炎相似,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PIOL在眼底自发荧光、FFA、OCT等眼科检查中有特征性改变,这些辅助检查虽然不能作为PIOL的确诊依据,但可以作为评价PIOL进展和预后的指标。眼内组织活体检查是诊断PIOL的金标准,方式包括前房穿刺、细针穿刺活体检查和诊断性玻璃体切除术。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学分析、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葡萄膜视网膜炎患者,对其进行梅毒、HIV血清学检查。选择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为阳性,且RPR>1:8,同时HIV病毒检测阳性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葡萄膜视网膜炎。所有患者均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